喝汽水的二氧化碳去哪儿了(我们为什么爱喝汽水)
没有冰镇汽水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不论是北京路边小卖部,和酸奶比肩而立的一瓶瓶“北冰洋”;
还是今年重出江湖爆红网络的“汉口二厂”;
凉皮、肉夹馍最佳伴侣——西安冰峰;
或者是“有我咁好气,没我咁长气”的亚洲沙示……
一瓶瓶汽水,都是我们对夏天酸酸甜甜的记忆。
“咔!”——这是起瓶盖的声音,呲呲呲呲呲——凉气从沁着水珠的瓶口冒出来;冰块的碰撞,伴随着小气泡嗞嗞嗞嗞地翻涌,真的是夏天最凉快的声音了!
尤其是受到疫情影响,迟迟不能开中央空调的这个夏天!偏偏热得非常早!
每天下午,能拯救热蔫儿的阿信的,只有一杯新鲜冒气的肥宅快乐水!
不过,说到享受,还是要数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人:他们直接把汽水造成了一座喷泉!
谁不想拥有一座汽水喷泉呢?
时间回到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
当时,会场里禁止饮用任何酒精饮料。一个叫做史威普的商人斥资超过5000英镑(相当于现在的30万英镑),成为了这项活动的官方饮料供应商。
不能卖酒,那卖什么呢?
他在会场的中央,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汽水喷泉(Soda Fountain)!
博览会持续的五个半月里,人们从这座喷泉中装走了100万瓶苏打水和柠檬水。就这样,这种滋滋冒气的新饮品,成为了欧洲人替代酒精饮料的另类选择。
这座喷泉至今仍出现在气泡饮料的瓶身
为啥欧洲人会对这种气泡饮料一见钟情?
废话,当然是因为好喝啊!根本没有人能逃过肥宅快乐水的魅力!
其实,早在天然的带汽矿泉被欧洲人发现的时候,这种会冒泡的矿泉水就被认为能够治愈疾病了。
然而天然矿泉稀少且不易开发,于是到了18世纪,科学家们开始尝试模仿它的气泡特性,制作人工矿泉水。
1769年,英国人化学家J.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就可以制作出碳酸水。
在一家酿酒厂里,他将蒸馏水悬挂在啤酒发酵罐上方,收集到了啤酒发酵中的气体,制作出了历史上第一杯人工气泡水。
因此,约瑟夫·普里斯特利被尊为“软饮行业之父”
之后一年,瑞典化学家伯格曼基于石灰粉加硫酸生成二氧化碳的原理,发明了最早的人工气泡水制作机器。
这样新潮又好喝的饮料,自然逃不过商人们敏锐的嗅觉。
1832年,一个叫约翰·马修的英国人改进了苏打水机器,为业界带来了技术曙光。
从制气到向水里打气,不出半小时,制好的苏打水就能从龙头口汩汩流出,装瓶过程也变得方便高效,于是,就有了水晶宫博览会中那座壮观的汽水喷泉了:
“从喷泉中欢腾地喷涌着的泡沫,正宣告着汽水时代的降临。”
明明是药剂师,怎么干上了调酒师的活?
规模化生产的苏打水,开始走上大街小巷。
不过,最终把汽水发扬光大的,却是药店的药剂师。
“Soda Fountain”这个词,那时就被用来代指药店里的汽水小卖部。
当然,现在的soda fountain已经是平平无奇的冷饮店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现在我们喝的各种碳酸饮料,都是水 二氧化碳 调味糖浆,这其实来自18世纪瑞典化学家约恩斯·雅各布·贝尔塞柳斯:他开始为碳酸水添加口味,比如加入香料、果汁和酒进行调和。
后来,矿物盐、生姜、柠檬被陆续加入苏打水中。
姜汁汽水和柠檬汽水,是当时英国街头的最爱
而除了这些香料,药剂师们发现,向苏打水里添加药物,竟然也有很好的效果!
18世纪,英国医生乔治·克莱霍恩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金鸡纳树树皮。
由于树皮中的奎宁成分能够溶解于碳酸水中,驻印度的英国官员就把苏打水和糖粉、奎宁份混合起来,制作成奎宁水饮用。
金鸡纳和树皮 | 图:物种日历
为了掩盖奎宁的苦味,他们又往奎宁水中添加了杜松子酒。
嗯,等等!怎么听着越来越像鸡尾酒?
还真没猜错。再到后来,奎宁水中的奎宁成分越来越少,甜味剂越来越多,最终的形态,就是我们非常耳熟的鸡尾酒辅料——“汤力水”。
除了溶解药物,十九世纪中后期至二十世纪初,药剂师们以低廉成本大批量制作苏打水,用于掩盖药水的苦味。
1908年的一本制药学出版物The Pharmaceutical Era(直译为《制药时代》)中写道:
“上档次的药店会精心准备药剂:无论它们原本的味道如何难以接受,顾客在柜台边拿到的,都会是令人愉悦的成品。”
第一次喝到这种药剂,病人们没有一个不上头的:
“我感觉自己的病可能没那么轻,三杯,医生,我可能得喝三杯才能好。你觉得呢?”
“钻石”和 “波士顿翻转”,药剂师们取名已经有了调酒师的风范
打开苏打水新世界大门的,还有这位:
1886年,美国佐治亚州,药剂师约翰·彭伯顿从古柯酒中得到灵感,本想调制出一种可以治疗吗啡成瘾的药物并申请专利,却无意中发明了一款口味极佳的饮料。
他把它命名为“可口可乐”。
我们为什么爱喝汽水:不能放跑一丝气体!
汽水饮料风靡至今,原因是啥呢?
最开始,人们认为,这是因为药剂师和商人们心照不宣地在苏打水中添加了成瘾性物质。
比如最初可口可乐的原料——可乐果中就含有可卡因。一直到1903年,可乐果才从配方中移除,用其他成分代替调味。
后来,人们觉得这是人体中的嗜糖本能在作怪:面对一瓶瓶糖水炸弹,谁能忍得住呢?
不过,研究也发现,汽水中的这些气泡,会增加我们饮用的愉悦感:
汽水中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会刺激三叉神经,这些神经连接鼻腔与口腔。当鼻腔的这些细小神经末端受到刺激,身体就会释放鸦片剂(Opiates),让人感到兴奋和飘飘然,也让我们的嗅觉和味觉更敏感。
所以,肥宅快乐水是真的让我们更快乐。(只要不上体重秤)
不止如此,汽水中的泡泡也会影响饮料的真实口感。在对众多测试者的盲测中,加了二氧化碳的果汁风味更加浓郁。
这是因为泡泡在舌尖爆裂时,会把香味分子释放到口腔于鼻腔深处,所以让碳酸饮料喝起来有了更强烈的香气和爽口感。
而对于可乐来说,二氧化碳能有效地抑制甜度、提升酸度,让可乐的口感层次更加丰富,味道更讨喜。
大家都懂的,跑光了气的可乐,味道真的很甜腻
因此,如何让饮料不跑气儿,让顾客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甜蜜气泡的滋味,就非常重要了。
最早,人们是用红酒同款的软木塞来塞住汽水瓶,但是不能完全阻止跑气儿。
1872年,英国汽水生产商海勒姆·科德尝试用弹珠来封住瓶口:
在汽水里放着一枚玻璃珠与用来密封的橡胶圈儿,装填汽水后将瓶身倒置,利用汽水中碳酸的压力把玻璃珠顶向瓶口,从而达到封装的目的。
这后来就演变成了大火的日本“波子汽水”,要把弹珠按下去才能开瓶:
到了1892年,美国人发明了皇冠瓶盖,这种封装比弹珠更快捷简便,适合流水线批量生产,现在我们还经常在啤酒和汽水中使用。
而我们现在随拿随走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明。
不论是“咔啦”一声拉开易拉环,还是拧开瓶盖享受“呲——”的一声,都还是碳酸饮料的新故事。
炎炎夏日,阿信家的冰箱总有一角,是绝对要留给气泡水的。
酸甜的味道、冰爽的冷气,再配上气泡在舌尖爆破的口感,还有什么是一听快乐水不能满足的呢!
不说了,阿信先去吨吨吨一瓶北冰洋了。
嗝~
参考资料:
[1] 《食物简史》,中信出版集团
[2] 《水果传》纪录片
[3] 《造物工厂》纪录片第三季,BBC
[4] 《聊聊波子汽水的前世今生》,机核网
[5] 《汽水的故事,从一百多年前的药店说起》,企鹅吃喝指南
食物和饮品,构成了我们世界的另一部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