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去世时间(南北朝的最后五十年15.6北周版)

《盛世的序曲:南北朝的最后五十年》系列连载

第十五章 过把瘾就死的皇帝——宇文赟的荒唐人生

6 北周版“海瑞”

海瑞去世时间(南北朝的最后五十年15.6北周版)(1)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偏偏不识趣,一头撞上了宇文赟的枪口,此人就是京兆郡丞乐运。

乐运上疏道:“按照礼制,天子要七个月才能下葬,而如今,不仅把先皇的葬礼安排得如此匆忙,而且还这么快就换掉丧服。如果有使节前来吊唁,我们却用这身打扮来接见,这算什么礼节?愚臣以为,万万不可啊!”

宇文邕还健在的时候,乐运就曾直言太子只是一介中人,由于当时现场人员众多,宇文邕和乐运的这番对话就被传到了宇文赟的耳中,宇文赟心中早就嫉恨上了乐运。

而此刻,乐运的这番上疏,无疑又一次触怒了宇文赟。

面对乐运的这番说教,宇文邕的回复异常地简洁而明快——滚!

说教的东西,老子早就受够了,你还来念叨,真是个不识抬举的老东西!

宇文赟心头最反感的就是这种东西,当然,此刻他刚刚登基,为了稳定政局,还不好大发雷霆,只是把乐运打发掉了!

乐运生性耿直,一向以直言进谏而闻名,为此曾深得宇文邕的赏识,这种性格,其实和王轨比较相似,都属于愣头青的类型,大胆敢言,却从不考虑自己处境。历史上,这样人绝不在少数,比如魏征,比如海瑞。

而此刻,乐运上疏被拒,却并没有让乐运知难而退,他决定再一次上疏。

这一次,乐运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指宇文赟大肆提拔亲信宠臣,并且直言这些人都是奸佞之徒。

在宇文赟看来,乐运纯粹就是个书呆子,读书读傻了,宇文赟还是没有理会。也许,宇文赟根本就没功夫去看乐运的奏疏,因为宇文赟整日忙于玩乐,哪有功夫去看什么奏疏?

然而,乐运并不甘于放弃,他决定第三次上疏,而这一次,乐运进一步增加了奏疏的篇幅,洋洋洒洒近千言,同时,乐运还特意准备了一样特殊的东西——棺材。

这一天清晨,乐运把事先准备好的棺材架在车上,然后驾着马车,一直运到了朝堂之上。

当朝臣们看到一具棺材摆在朝堂之上时,顿时全部傻眼了,岂止是大臣们傻眼,当宇文赟从后宫走入朝堂之时,更是目瞪口呆。

乐运!你这是要干嘛?大清早的,放一口棺材在这儿,你晦不晦气?

很显然,乐运早已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面对朝臣们以及皇帝的诘问,他却气定神闲,缓缓掏出了早已拟好的奏疏,抑扬顿挫地读了起来。

这个场景,你是否似曾相识?你是否联想到了另外一个历史人物?

没错,他就是明朝第一清官——海瑞,人称“海青天”。

海瑞去世时间(南北朝的最后五十年15.6北周版)(2)

嘉靖在位后期,崇信道教,深居西苑,只知一味炼丹修道,却不思朝政。对此,当时身为户部主事的海瑞,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写就了千古名篇——《治安疏》。

当然,这篇奏疏还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别称——《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之所以称其为千古名篇,是因为这篇文章通篇都在大骂嘉靖,成为了骂文中的经典,甚至连嘉靖的家庭私生活都要骂,并且喊出了“嘉靖嘉靖,家家干净”的响亮口号,不仅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同时也震古烁今,激励了无数直言敢谏的言官志士。

海瑞拿着这篇写好的《治安疏》,又在街头的棺材铺里购置了一口棺材,然后遣散了家里的僮仆,最后诀别妻子和孩子,带着必死的决心,抬着棺材步入了朝堂。

虽然,海瑞和乐运之间相隔了一千年,但是“抬棺死谏”这样的伟大创意,却绝非海瑞首创,只不过是海瑞最具名气和影响力罢了。

那么,乐运的这篇奏疏,是否也像海瑞的《治安疏》一样犀利呢?

乐运的这篇奏疏,共分八大要点,分别指出了周宣帝宇文赟八大过失,我们来看一下。

第一、近来,无论大小事务,皇上您全都是独自裁决,古往今来的圣君,无一例外都是依靠朝臣的辅佐,才能定夺事务的,何况您现在还没成为圣君呢,岂可朝纲独断?您一定要多听取大臣的意见,凡事都应该和诸位大臣们商议。

第二、听说皇上您最近沉迷后宫、耽于女色,您这才刚刚登位,还没施行惠政,怎可如此败坏道德?甚至还大肆搜罗天下美女,不允许年轻少女出嫁,您就不怕惹得官民怨声四起吗?还望您不要继续沉迷女色,并把搜罗来的少女全都释放回家。

第三、当天子的都是天不亮就起床,日落了都顾不上吃饭,就这样还处理不完政务,皇上您倒好,每次一进后宫,就没了人影,连续多日不上朝,每次都是由宦官来向外传话,您不知道任用宦官这是亡国的征兆吗?希望您能以高祖(宇文邕)为榜样,不要迷恋后宫,应该多多听取政事。

第四、皇上您即位以来,严刑峻法,这可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一味的推行酷刑,只会让天下之人感到恐惧,让人心愈加散乱。您不知道秦朝是怎么灭亡的吗?就是因为刑罚苛刻,而汉朝的国运之所如此长久,也正是因为推行了宽松的法令。希望您能制减轻刑罚,制定国家大法,不要朝令夕改。

第五、高祖皇帝(宇文邕)一向崇尚简朴,并以此时常告诫我们,现在先皇刚刚驾崩不到一年,您就大造宫室,追求浮华,我们要继承先皇的遗志,所有的铺张浪费,都应该立刻停止。

第六、京师百姓的徭役赋税都很繁重,而皇上您却不断加派徭役,大摆鱼龙百戏,如此无休止的劳役,只会不断消耗国家的人力财力,会让百姓苦不堪言,这种对国家无益的征派劳役,全都应该禁止。

第七、近来,皇上您突然下诏,凡是在公文之中写有错字,都会被严加惩处,甚至处死,这样只会让忠心耿直之人无法上奏,从而断绝了言路,让所有人都不敢上书言事。请停止这道诏令,天下之人都会倍感幸运。

第八、从前有桑谷在朝堂上生长而出,从而给商朝的国君带来福瑞,而如今的天象也在告诫我们,大周将要勃兴。希望陛下您能听取朝臣进言,施行德政,化解与百姓的怨恨,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过,那么,就可以避免天象的变异,让大周朝的基业更加稳固

以上就是微臣所要上奏的八件事,希望陛下您能听取接纳,不然的话,微臣将会亲眼目睹大周朝社稷倾覆的那一天!

当宇文赟阅读完这篇奏疏之后,心中的怒火已经让他无法再保持冷静。

愤怒的宇文赟当即下令,立刻给朕把这个不识好歹的书呆子,拖出去砍了!

海瑞去世时间(南北朝的最后五十年15.6北周版)(3)

宇文赟的愤怒是有道理的,自己身为天子,身为一国之君,此前已经饶恕了乐运两次,作为一个臣子,乐运你理应感恩戴德才对,岂料乐运竟然变本加厉,一个小小的京兆郡丞竟然几次三番地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皇帝的威严何在?

乐运的这种行为,显然已经触碰到了皇权的底线,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胆识和气魄,比之于千年之后的海瑞,完全不落下风。

嘉靖皇帝在看完海瑞的这篇《治安疏》之后,嘉靖同样也是勃然大怒,并将手中的奏疏重重地扔在地上,恨不得再踩上去跺几脚。

嘉靖大声地怒喝道:“趣执之,无使得逃!”意思就是,赶紧给我把海瑞抓起来,别让这家伙给跑了!

事实上,海瑞“胆大包天”,既然来了没就打算要跑,如果真跑了,那他也就不是海瑞了。

此时,司礼监大太监黄锦连忙上前对嘉靖说道:“回皇上,海瑞这个人,精神有点不正常。臣听说海瑞上书的时候,特意买好了棺材,就等皇上您去抓它呢,您放心,他肯定不会跑的。”

听完这话,嘉靖皇帝陷入了沉默,黄锦的话确实有理,海瑞速来注重名声,如果杀了海瑞,岂不是帮海瑞赢得了名声,这种赔本买卖,绝不能做。

于是,嘉靖假装着拿起扔在地上的奏疏,装模作样地又连续看了三遍,突然说道:“海瑞此人可比忠臣比干,但我绝不是商纣王那样的昏君!”

比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被孔子称为“殷商三贤”之一,比干因为上谏而触怒了商纣王,最后被商纣王所杀害,比干正是因此而成为了忠臣的楷模的。

如今,海瑞这样做,就是想效仿比干,赢得贤臣的美名,如果自己真把海瑞杀了,自己不就被世人视为商纣王一样的昏君了。

当时另外一名著名的大臣徐阶也对嘉靖说道:“海瑞不过就是个山野书生,他就是想沽名钓誉,如果真把海瑞杀了,那就是成全了海瑞,皇上还不如就宽赦他,这样海瑞沽名钓誉的目的也就达不到了,而且反过来,全天下的人也会称颂皇上您的宽宏大度,为皇上您赢得美名。”

海瑞因为直言上奏,早已经被关押进了锦衣卫所属的诏狱之中,刑部也以大不敬之罪,对海瑞审定了死刑的报告,海瑞距离死亡只差一步之遥。

正是徐阶的这番话,让嘉靖放过了海瑞,嘉靖对刑部的报告迟迟没有批复,海瑞的性命也因此得以保全。

一年之后,嘉靖病逝,海瑞也就此出狱。

海瑞去世时间(南北朝的最后五十年15.6北周版)(4)

也许你不会想到,乐运的遭遇和海瑞竟然也是如出一辙,虽然过程惊险万分,但最后都化险为夷。

海瑞有徐阶这样的贵人相助,乐运同样也遇到了这样一位贵人,此人名叫元岩。

元岩,字君山,自幼爱好诗书,秉性刚直,以名节自许,这样品性的人自然也看不惯宇文赟的胡作非为。

乐运的奏疏,使得宇文赟龙颜大怒,群臣都噤若寒蝉,不敢上前为乐运说话,生怕惹祸上身,此时唯独元岩一人挺身而出。

旁人都在不停地劝阻元岩,元岩说道:“当年,臧洪死的时候,尚且有众人一同赴死,何况现在是像比干一样的忠臣呢?如果乐运得不到宽恕,我就陪他一起去死。”

这里提到了三国时期一位著名的人物——臧洪。

臧洪曾投靠于袁绍手下,尽心辅佐袁绍,臧洪也得到了袁绍的器重和赏识。

当臧洪的故友张超被曹操围困,危在旦夕之时,臧洪几次三番地向袁绍请求拨给人马,救援张超。然而,袁绍不想和曹操决裂,于是拒绝了臧洪的这一请求,张超最终也身死族灭。

张超不仅是臧洪的好友,更是故主,对臧洪有知遇之恩,而袁绍却对张超之死视而不见,这直接导致了臧洪和袁绍的决裂。

臧洪所辖的地区是东郡,臧洪便在此地独自拉起了大旗,彻底脱离了袁绍的管制,这一下彻底惹怒了袁绍,袁绍发兵来讨,但却一连几个月都无法攻下。

臧洪誓死不降,他的手下也都誓死跟随,城中粮尽,他们便抓老鼠、煮皮筋来充饥,后来连老鼠都没了,臧洪又将自己爱妾杀掉,把肉分给将士们来食用。

满城官兵无不涕泪横流,众志成城,奋力抵御着袁绍潮水般的猛烈进攻。

袁绍不断加派兵力,臧洪最终失败被擒,并被袁绍杀害,而城中的男女老少七八千人,没有一个人逃跑,全都相枕着随臧洪一同赴死。

一个叫做陈荣的人突然赶来,他是臧洪的同乡,并且在手下担任东郡郡丞,在城池未破之时,陈容被臧洪派出了城外,而此刻,城池已破,陈荣却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城中。

眼看着臧洪即将被处死,陈容激昂地说道:“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不与将军同日而生。”

看着这个不知趣的陈容,袁绍也懒得说什么了,既然你们想同日而死,那就送你们一起去见阎王吧。

于是,臧洪被杀之后,陈容也跟着被杀害。袁绍手下的门客们,也都叹息不已,纷纷说道:“一日之内,怎可连续杀掉两位有志之士!”

全城的官兵百姓,跟着臧洪同日赴死,同乡之人陈容,也跟着同日赴死,死有什么可怕的?士为知己者死!

元岩的这番话,无非就是想说,乐运就是当年的臧洪,而我愿意做陈容,死有什么好怕的,我今天就要陪乐运一起去死。

大义凛然的元岩,直接向宇文赟上奏道:“乐运知道自己上疏必死,所以他才买了这样一口棺材,他这样不顾自己的身家性命,就是想流芳百世,青史留名啊。您如果执意要杀掉乐运,那就相当于是成全了他的美名,落入了他的圈套啊。”

元岩这番话,也是相当有智慧和技巧的,和徐阶之言,也是如出一辙。

宇文赟也是蒙在鼓里,觉得元岩所言不虚,如果真的这么做,虽然能解一时之气,但也助长了乐运的美名,不如就把乐运放了吧。

乐运上疏后的第二天,宇文赟召见了乐运,冠冕堂皇地说道:“朕昨晚仔细翻阅了你的奏疏,你真不愧是忠臣啊,先帝还在时候,你就多次上奏,我如此昏庸无知,你还能如此帮助我,实在是忠臣之举,这样,朕今天请你吃饭,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啊。”

宇文赟说完,便命人摆上了酒席,好好宴请了一番乐运,此次事件也就此了结。

虎口脱险的乐运,如同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群臣也都为他捏了一把虚汗。

虽然有乐运这样的直臣以死上谏,但是依然难以改变宇文赟的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用这句话来形容宇文赟,再合适不过了。

宇文赟打小就不爱听话,现在是皇帝了,想让他听一个大臣的话,这比登天还难。

此时,任何的教育方式都已经无法改变宇文赟,这也是宇文邕多年“狼爸”教育所结出的恶果。

总的来说,乐运事件虽然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却并未改变当时的政治走势,也没能改变北周王朝最终倾覆的命运。

宇文赟虽然放过了乐运,这并不表明宇文赟是一个不记仇的人,相反,他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

一场复仇的杀戮,即将揭幕!

同名图书已出版

海瑞去世时间(南北朝的最后五十年15.6北周版)(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