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书舍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明代时中书舍人是个多大的官)
中书舍人是古代十分常见的一个官名,早在三国时期魏国就曾在中书省设中书通事舍人,其后的晋代及南北朝一直沿用。至梁代时,直称中书舍人。隋、唐、两宋时期,中书舍人成了中书省的要职,地位相当尊贵。其后的金、元两朝不设改职。明朝中书舍人是皇帝的近臣。
明朝的中书舍人之名始于洪武九年(1376年),开始时即洪武七年时设直省舍人,隶属中书省,为从八品。洪武九年改名中书舍人,正七品。洪武十年,隶属承敕监。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中书省自然也被裁撤,唯独留下中书舍人一职。
建文时期,中书舍人改名为侍书,入文翰馆,隶属翰林院。明成祖即位,仍复旧制。中书舍人的官署设于午门之外,端门之内,与六科相联,也就是中书科。
明朝的中书科是负责记录、书写诰敕的机构。凡遇大祀天地,有两名中书舍人随行供事;大朝会时,有四名中书舍人在奉天殿侍班;东宫节令朝贺,有两名中书舍人在文华殿侍班;会试时,中书舍人负责收掌试卷;册封宗室时,例由中书舍人充当副使。
从以上这些具体事务中可以看出,明代的中书舍人其实就是皇帝身边的近臣,与翰林、宫坊、尚宝司、六科同为侍从之臣,并不隶属内阁和六部,说白了中书舍人就好比是皇帝的秘书,并无实权。
除了中书科中书舍人外,文华殿门东房、武英殿门西房还另设中书舍人分直,无定员。直文华殿东房中书舍人的主要职掌是奉旨书写书籍等项。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的主要职掌是奉旨撰写册宝、图书等项。
内阁初设时人员结果较为简单,其下不设属官,凡是诏、册、制、诰等官方文书均出自大学士之手。而所有书写则都是中书舍人经办。宣德年间,文渊阁专设西房为中书舍人的当班处,而东房为诸学士所居。正统后,西房称制诰房,东房称诰敕房,均设中书舍人。
这两房的中书舍人都是内阁的属下,自称“文渊阁书办”或“内阁书办”,可参与写票。中书科、直两殿、直两房中书舍人相比较,中书科中书舍人地位最高。成化前,直武英殿中书舍人和直文华殿中书舍人地位低下,以后随着内阁地位的提升有所改观。
中书科中书舍人入仕门槛较高,非进士出身不能胜任,而且要经过吏部选用方可出任,其升迁也相对较快,可得科道部属。而两殿、两房的中书舍人,不一定非要是进士出身,也不必经吏部选任,可以从监生、生儒、布衣能书者中选用。不过这些中书舍人不得升迁科道部属。
总体说来,明代的中书舍人不过是个书办,并无多大权力,所有一切事物必须奉命,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虽然他们也是近侍之臣,但是在中枢机构中很难发挥作用。
到了清代时,中书舍人这个官职已经不复存在了,而是叫中书,对于任职要求也进一步降低,只是在贡生、荫生中择优选用。至于我们所熟知的内阁中书又完全是另一个概念,按清制,内阁中书一职虽然品级不高,可一般情况下都是新科进士出任,当然也有很多满洲八旗子弟充任。
中书舍人从它诞生之初一直到被取缔,其地位经过了一个从低到高,再从高到底的过程,其巅峰时期是在唐、宋两代,到了明代时已经是个微末小吏了。因此,想要了解中书舍人这个官职就必须放在不同时代背景中去进行对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