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与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标准和ESG助力企业)

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设低碳城市,具有全民的参与性、持续性,能够做到共建共享。

低碳生活20条准则:

1、随手关灯、关电器、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表现。

2、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来自己的健康。

3、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浴缸,已经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经用了,请用洗澡水冲洗马桶。

4、相比开车来说,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一不必要担心油价上涨,二不担心体重增加。

5、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也可以,还无需开车。

6、请相信,痴迷皮草只不过是一种返祖冲动现象。

7、未必只有红木和真皮才能提现居家品味;建议使用竹制品家具,因为竹子长得比树木快。

8、认为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才能把菜、盘子洗干净那只是因为你的心里作用。

9、过量食用肉至少伤害了三个对象,动物,你自己和地球。

10、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衣服攒够了一桶在洗不是因为懒,而是为了节约用水电。

11、定期清洗空调,不仅有利于健康,还可以节省不少电。

12、洗衣机开强档比开弱档更省电,还能延长寿命。

13、有一种选择可以同时达到省钱,省能源,减轻疲劳,减轻交通压力以及增进人际关系的作用。——拼车

14、实验证明,中火烧水最省气。

15、十年前乱丢电池可能是无知,现在就完全是不负责任了。

16、没事多出去走走运动一下,“宅”在家里面是很费电的。

17、非必要的话,尽量买本地的商品,当季的产品,运输和包装常常比生产更耗能。

18、衣服多选,亚麻和丝绸的,不仅环保、时尚,而且优雅、耐穿。

19、烘干真的很有必要吗?还是多让你的衣服晒晒太阳吧!

20、美国有统计表明:离婚之后的人均资源消耗量比离婚前高出42%—61%,让我们用婚姻保护地球吧!

低碳城市将成为城市品牌的新高标。

低碳城市定义(low-carbon city),就是以低碳的理念重新塑造城市,城市经济、市民生活、政府管理都以低碳理念和行为特征,用低碳的思维、低碳的技术来改造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形成健康、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低碳城市的特征概括为:

经济性,指在城市中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安全性,意味着发展消耗低、污染低的产业,对人类和环境具有安全性;

系统性,指在发展低碳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消费者等各部门的参与,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很好地运转;

动态性,意味着低碳城市建设体系是一个动态过程,各个部门分工合作,互相影响,不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进程;

区域性,低碳城市建设受到城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固有属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低碳城市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开发低碳能源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根本方向。

新能源利用

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都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面对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下大力气研究和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的新技术新工艺。

绿色能源可概述为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狭义地讲,绿色能源指氢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而广义的绿色能源包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

清洁技术

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或零排放。它要求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CO2的排放,这与低碳城市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是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绿色规划

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城市能源消耗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城市规划除了考虑单个城市自身特点外,还应结合城市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来进行考量。

第一,产业规划。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也就是说,要从决策源头上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阶段就推动向低碳城市的方向发展。

第二,交通规划。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现:一个方面是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如果这个数量是下降的,那么在单位排放为一定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就降低,另一个方面是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如果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是一定的,那么只要持续降低单位汽车的碳强度,就可以降低整个城市交通的碳排放。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低碳城市需要倡导和实施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在这一点上,巴西的库里蒂巴堪称成功的例子。

绿色建筑

建筑施工和维持建筑物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需要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就生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色消费

减少CO2排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而且个人也应当承担责任。我们应当倡导和实施一种低碳的消费模式,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个人的行动非常重要,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我们就可以为实现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做出贡献。

数字说话

换算

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吨二氧化碳。其计算是这样的:碳的分子量为12,二氧化碳的分子量为44,44/12=3.67。

CO2排放量

CO2排放量计算关系式 Q=(E×A-B) ×R×44/12

其中:Q — CO2排放量(t);

E —能源消费总量(MJ);

A — 单位能源含碳量(t-C/MJ);

B — 固碳量(t);

R — 氧化率。

能源消费实物量折算为能量单位,即 E=α×E0

其中:α—能源折算系数(MJ/t)

E0 —能源消费实物量(t)

能源含碳量=E×β

其中:β—能源潜在排放系数(t-C/MJ)。

根据能源含碳量= E×β=E×A,所以β=A

固碳量=固碳产品产量×单位产品(能源)含碳量×固碳率

净碳排放量=E×β-B=E×A-B

实际碳排放量=(E×A-B)×R

实际二氧化碳(CO2)排放量=44/12(E×A-B)×R

能源折算系数,我国能源的地位发热值是以Kcal / kg(kcal / m³)为单位进行计算的,我们要换成GJ/ t为单位或GJ/ m³为单位进行计算,这样我们要按1cal=4.1868J 关系式进行折算。

低碳城市标准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与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标准和ESG助力企业)(1)

怎样才是低碳

低碳生产力,包括单位经济产出的碳排放指标及能耗指标——其测量方法与中国现行的单位GDP能耗指标及可能的全国碳排放强度指标一致。这一大类包括碳生产力以及单位产值能耗等两个相对指标。

其次是低碳消费,包括人均能源消费和每户能源消费。可以通过消费指数考察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一大类包括人均碳排放和家庭人均碳排放等两个指标。

第三是低碳资源,包括低碳能源所占份额,单位能源生产排放量及森林覆盖率。此大类包括零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例、森林覆盖率和单位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最后是低碳政策,考察低碳发展政策及规划的存在与否,相关规定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及公众的认知水平。该大类囊括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建立碳排放监测、统计和监管机制,公众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度,符合建筑物能效标准和非商业性能源的激励措施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均为相对指标。也就是说,如果达到低碳水平就意味着其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绝对指标同样重要,能够确保所取得的进展与气候变化相一致。这也将有助于中国在发展的同时设立一个长期目标。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在前期策划阶段有明确、一致、公认的准则和方法作为支持,这样使得这项动用各个职能部门,投入大量财力的城市战略工作,才能得以顺利、一致、透明、高效、低成本的运作。

实现低碳城市,量化、分析、评价是基础,这也为热点、重点行业减排目标的识别、配额系统的设定、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的策划提供坚实的数据、信息来源。

PAS 2070 使用DPSC(Direct plus supply chain)和CB (Consumption- based) 两种方法,将城市作为独立整体,按照居民、商业和工业消耗物的种类分别进行碳足迹的分析和评价。

由于国际量化方法只针对组织、项目和产品,将城市作为整体进行温室气体的评价是PAS 2070标准的基本要求,这有效的避免了重复计算的可能。

PAS 2070 的特色是:

1、适合于不同规模和文化的城市;

2、可选择DPSC(Direct plus supply chain)和CB (Consumption- based) 两种方法,在实践中易于操作;

3、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

4、识别、分析重点行业碳排放量,分析碳排放强度,帮助城市产业规划、调整和升级;

5、共同应对区域空气污染、热岛效应等议题;

6、跨部门跟踪基础设施的效率;

7、重点部门的对比,如排放配额的分配;

8、整合居民、商业和工业活动,作为一个城市主体进行考虑;

9、为城市之间的温室气体的交易提供了严谨的方法基础。

在顺应《联合国气化变化公约》基础上,PAS 2070 将CO2、CH4、N2O、HFCS、PFCS、SF6 纳入盘查的范围。如同其它盘查、交易等机制,该标准遵守着相关性、完整性、一致性、准确和透明性的原则,同样的要求,对生物质碳也是排除在统计分析之外。

按照DPSC的方法,在基于地域的基础上,将城市中的建筑物、工业设施和当地陆运、水运所使用的燃料依据分类别进行统计量化、分析(范畴1):

天然气、加热油(包括石蜡)、柴油、煤、石油或汽油、LPG、其它;

土地利用变更(LUC)和输入性的电力、热、冷和蒸汽的耗用的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范畴2)也一并纳入计算。

作为CB方法的基础LCA(生命周期评估),要求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可归因的原理对城市所消耗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温室气体的计算和分析,按照家居消耗品的分类,分别进行汇总:

1、燃料;

2、公用(按水、电、气进行分解);

3、运输(按铁路、公路、水、航空和辅助进行分解);

4、材料(包括水泥);

5、食品和饮料;

6、租赁和;

7、教育。

“低碳城市”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摒弃“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过渡,崇尚健康、节约、平等、协调、共存,精神追求与物资满足协调,多种文化的互补与渗透。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之长鳖之长”。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实早已告诉人类对自然生态关系的关爱和态度。自发的生态文明孕育了自然经济,那是一种农业经济,人类向自然界索取资源直接消费,满足自然的发展;工业文明形态培育了工业经济。在工业经济阶段,人类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原始资源,同时增加了一个环节就是按照人的需要加工改造成为消费品,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工业产品用过以后再抛回自然中,增加了废物和污染物;自觉的生态文明会培育出循环经济。在循环经济时代,人类认识到资源是有限的,对自然的态度是和谐自然,从消费产品到再生资源,是一种封闭式的物质流动模式。

《ESG评价体系助力企业、城市、个人健康发展》

ESG评价体系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ESG通常评价公司自身在环境、社会和治理层面所面临的潜在风险。ESG评价体系也可助力企业、城市、个人健康发展。中华悠久的哲学思想,让他们互融互通,融为一体。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道至简、大味至淡、戒奢崇俭、至诚如神等等在治企、治城、修身养生方面依然适用,需要铭记在心,时时自省。我们在推动健康小城、长寿小城创建时发现,健康长寿离不开好的环境、好的社保、好的治理(城市、企业、个人),我们在研制《绿色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等标准时,强化系统整体和以人为本理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