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产业发展“一主两辅”(彭水保家镇攻坚克难)
【导语】
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关键,保家镇引进企业在当地发展白茶,既盘活了荒废的茶山,又成为当地老百姓稳定增收的来源。今天走进保家镇,看那里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攻坚克难 筑梦保家
2017年郁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驻种植白茶。以“公司 村集体 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采取土地入股、产业发展资金投资等形式,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户的发展,也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了打工挣钱。
“在这里工作,大概每个月上班20天,算下来平均每个月1500,平均一年算下来有18000 ”李正琼工人乐呵呵说道。
在清平社区,有很多像李正琼这样的贫困户,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在白茶基地做养护、采茶等工作增收,并通过土地流转收取租金。
“企业入驻有效带动了辖区191户,其中17户建卡贫困户54人的劳务收入,今年每一个在茶山务工的建卡贫困户收入都达到18000元。”保家镇清平社区党总支书记向光荣介绍。
为了进一步将产业效益与农户利益紧密结合,带动更多农户增收,保家镇积极向上争取,以聊城市-彭水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契机,在全镇扩大规模种植茶叶,全力打造鲁渝协作——白茶项目。
选择白茶,是因为保家镇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能生产出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的优良白茶,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因此公司还注册了“苗望养心茶”商标,走上品牌化之路。经过几年发展,白茶已经成为保家镇特色支柱产业。
“我镇共种植白茶5000亩,今年初采面积达2000亩,预计实现产量4000斤,村民的劳务收入达300余万元。”保家镇党委书记陈昌华说。
2017年至今,保家镇清平社区、溪口村、大堂村栽植白茶1号、黄金叶和皇金芽等高端优质白茶近5000亩,在清平社区建有优质白茶苗圃1个,育有优质白茶苗200万株。带动全镇698户农户实现增收,其中建卡贫困户216户,户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
保家镇秉承“培育一个龙头,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基本思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依托一个企业盘活了一片茶山,依托一片茶山盘活村集体经济,依托一片茶山带动更多农民增收。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陈昌华告诉记者,“小茶叶”也可做出产业扶贫“大文章”,发展茶业助农增收只是一个开始,用茶旅融合的新思路打造出更大的惠民“蛋糕”才是根本。
下一步,保家镇在原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将沿途茶叶基地建设成旅游景点,打造成集茶文化、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带。进而通过实施茶旅融合的方式,把茶区变景区,辐射带动周边全域旅游发展,让茶山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保家镇因地制宜利用极具优势的自然条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但大力发展脆红李、白茶产业基地,更有黄桃,吊瓜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现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
脆红李属于晚熟高海拔品种。具有成熟时间晚、结果多、口感好、耐运输、销售稳定等优点,凭借良好的口碑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近年来脆红李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甚至有供不应求的趋势。
“合作社通过流转农户土地,聘请当地农户30余人从事修枝整形、施肥、拉条、除草等工作,其中贫困户17人,工资待遇每人每天80元-100元不等,人均年收入可达5000元。”吴赟磊介绍说。
“这里的脆红李不但好吃,白茶也好喝,今天周末特意开车带娃儿上来体验采摘乐趣顺便买点茶叶回去给妈老汉泡茶。”游客彭路一边品尝一边赞不绝口,一手脆红李、一手茶叶,满载而归。
-END-
作者:王小敏编辑:吴炳霖︱编审:黄智宇
审核:周青松 | 策划:温江华
彭水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长按关注 读懂彭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