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大版第5章第三节(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大版第5章第三节(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

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作有机物

1.方法步骤(P117)谐音记忆:黑旋摘酒清敌观!

2.原理解释:

(1)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耗尽。

(2)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用酒精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3)染色:用碘液染色.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形成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4.实验结论:

(1)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考点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及实验原理

1.要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实验前要把植物放在黑暗处昼夜,目的是( D )

A、降低温度 B、使根停止吸收水分

C、降低输导组织的运输能力 D、耗尽或运走叶肉细胞内储存的有机物

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春天正是踏青的好时节。踏青归来后,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除去绿渍,最好选用( B )

A.凉水 B.酒精 C.沸水 D.洗衣粉

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D )

A.分解淀粉 B.溶解淀粉 C.将淀粉煮沸 D.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解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避免酒精燃烧起来”。

4.下面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正确顺序应是( D )

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直到叶片变黄白色

②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昼夜

③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④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住部分,移至光下照射几小时

⑤把遮光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发生什么变化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②①③⑤⑥

C.②④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①③⑥

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大版第5章第三节(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2)

5.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如题14图, 该实验说明( B )

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大版第5章第三节(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3)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A.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6.如图表示用天竺葵“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

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大版第5章第三节(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4)

A.暗处理一昼夜是让天竺葵内淀粉耗尽

B.部分遮光后放阳光下照射1h

C.酒精脱色使色素溶解于大烧杯内的水中

D.该实验要研究的变量是光照

解析: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使叶片中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运走、耗尽,而不是整个天竺葵植株内,A错误。

部分遮光后放阳光下照射照射3至4小时,B错误。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大烧杯内的清水呈无色,小烧杯内酒精绿色,C错误。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D正确。

7.图1为某生物小组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步骤①的作用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步骤②是设置见光与不见光的对照实验

C.步骤③中应选择的装置是图2中的I

D.步骤⑤中见光部分经碘液染色后变蓝

8.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大版第5章第三节(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5)

A.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是③④⑤②①

B.步骤①滴加碘液是为了染色

C.步骤⑤中的大烧杯内装的是酒精

D.步骤③的目的是消耗或运走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二、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的时间、部位和场所:

时间:有光照时。

部位:主要在叶片进行。

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考点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原理

9.下列哪项植物生命活动可以不需要光( D )

A.光合作用 B.植物制造淀粉

C.叶绿素的形成 D.蒸腾作用

10.植物体在进行下列活动时,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C )

①水分的运输 ②无机盐的运输 ③光合作用 ④细胞分裂 ⑤蒸腾作用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大版第5章第三节(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6)

11.萝卜的根地上部分绿色,地下部分白色。由此可推测,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的是( A )

A.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12.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树上抽出了许多新的枝条,鸟儿在枝头歌唱。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叶片之所以呈绿色,主要是因为叶肉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B.枝条是由芽发育而來的,芽中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C.枝条上的茎、叶片以及叶柄等处都有机械组织,对枝条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D.鸟的皮肤是由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

解析: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能看到许多绿色的颗粒,这就是一种细胞器,叫做叶绿体。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叶绿素呈绿色,所以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A错误。

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芽中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B正确。

机械组织是植物体内起支撑和保护等作用的组织,C正确。

动物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鸟的皮肤是由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D正确。

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大版第5章第三节(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7)

13.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B )

A.气孔 B.叶肉细胞 C.叶脉细胞 D.表皮细胞

14.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所示的这个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大版第5章第三节(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8)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15.使植物叶片呈现绿色和花瓣呈现红色的细胞结构分别是( B )

A.液泡 叶绿体 B.叶绿体 液泡

C.液泡 线粒体 D.叶绿体 叶绿体

解析:(1)叶绿体是藻类和植物体中含有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主要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的含量最多,遮蔽了其他色素,所有呈现绿色,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2)液泡具有贮存营养物质和维持渗透压的作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储存着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调节细胞的内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花瓣呈现红色是由于花瓣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所致。

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大版第5章第三节(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9)

三、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1.从个体水平来看,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是有机物,只有极少部分是无机盐。

2.有机物的运输:绿叶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中的筛管可运到植株各处。

3.北方的冬天,寒冷萧索,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的合成减少或停止,植物的生长就十分缓慢。

考点三、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的用途

16.伤害树皮会致使树木死亡。这是因为树皮中有( A )

A、筛管 B、导管 C、髓 D、形成层

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大版第5章第三节(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0)

四、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通过食物链、食物网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

考点三、光合作用的意义之一

17.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光照

B.在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础

C.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8.我们每天的食物绝大部分来源于绿色植物的( C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19.假如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植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人和动物就没有了食物来源

B.人和动物就没有了氧气来源

C.生物圈将会因为生产者的消失而崩溃

D.地球上的水循环将因蒸腾作用的消失而无法进行

20.小麦是我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一般在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获。模式图甲表示小麦种子纵切面,乙表示小麦根尖的结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大版第5章第三节(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1)

(1)每年在播种小麦前,农民伯伯都会将土地进行翻耕,这样做有利于种子萌发,原因是__________。如果播种的密度过大,结果产量不升反降,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密度过大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2)结合图甲分析,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首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3)小麦种子萌发后,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供幼苗生长发育,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

(4)将一株刚刚拔下的小麦幼苗装在烧杯中,测得整个装置初始质量为120克,给予充足光照5小时后,测得最终质量为118克,小麦幼苗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了一株长势良好的小麦的一个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置于光照下5小时后摘下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然后用碘液检验。实验中,叶片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起___________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整个叶片都变蓝,你推测出现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0.(1)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 光(2)a 胚乳 e 胚根(3)① 成熟区

(4)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5)对照 没有暗处理,叶片内原来有淀粉

解析:(1)每年在播种小麦前,农民伯伯都会将土地进行翻耕,保证土壤透气,这样做有利于种子萌发。播种要合理密植,种植过密会使植株叶片互相遮光,降低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减少了有机物的合成。

(2)小麦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因此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种子中的a胚乳。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e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3)①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内部出现导管;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4)将一株长势良好的蚕豆苗放入盛有如图甲所示的烧杯中,测得整个装置重120克,将其置于光下5小时,再次测其重量为118克。该时间段内,蚕豆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分的99%左右,减少的质量主要是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5)《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结果整个叶片都变蓝,原因是没有暗处理,叶片内原来有淀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