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课后复习要点(文学理论重点复习资料)

一、1.文艺学最早称为诗学或诗论,其包含哪些分支?,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文学理论教程课后复习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复习要点(文学理论重点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复习要点

一、1.文艺学最早称为诗学或诗论,其包含哪些分支?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艾布拉姆斯文学活动四要素观点包含哪些因素?

世界,作品,读者,作家

二、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有哪些?

艺术活动论,艺术交往论,艺术生产论,艺术反映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人民文学论

2.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必须解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当代性三个问题。

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三、1.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有哪些?

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2.历史上关于文学发生的主要学说及其含义。

(1)巫术发生说:所谓巫术,就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有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也可以说是一套前文明的世界观。其特点是总要采用一定仪式使巫师由人过渡为神或具有神性的人的表征。

(2)宗教发生说:宗教和巫术都相信超自然的力量,二者也常常混杂,其实他们是有区别的。从产生时间看,巫术在史前社会就有了,宗教则使人类进入文明阶段才产生,从世界观上看,巫术认为人能控制自然,具体手段是采用相应仪式,宗教则多认为这种控制是不行的,从表现形态看,巫术包含了许多技术操作问题,而宗教更多的包含人生的价值探讨和道德训诫问题。

(3)游戏发生说:康德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

(4)劳动说: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活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艺术产生于生产劳动,为什么?

劳动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基础,通过劳动才有人的生存的可能,而人其他活动都在劳动基础上延伸,甚至有些也成为了新的劳动的内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现象有哪些典型表现?

一种情况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四、

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2.什么是话语?文学话语的蕴藉性有哪些典范形态?

话语是是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的语言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五个主要因素。

含蓄是文本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文学文本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在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一而确定的话语蕴藉多重不确定意义,这多重不确定的意义就是含混,赋意能力,暗含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五、

1.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最一般属性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文学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2.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六、

1.精神生产的特殊性有哪些?

精神生产观念的创造对象世界。

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

精神生产是自由的、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2.文学创造作为主客体双向运动具体体现在哪两方面?

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应客体,即主动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创作客体的选择上。其次,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又集中体现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课题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

七、

1.文学创作的过程分为哪些阶段?

发生,构思,物化

2.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有哪些重要环节?

材料信息储备。艺术发现。创作动机。

3.识记艺术发现,创作动机,艺术构思,灵感的含义。

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创造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灵感思维,是创作中的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是艺术家在生活积累、艺术实践的基础上,由于偶然的机遇而产生的对作品构思的一种顿悟。

4.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和方式各有哪些?

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与陌生化。夸张发

八、

1.什么是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也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中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因此要切实而全面的理解求真这一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其实现方式,就需要深入的认识艺术真实的特征。

九、

1.文学作品有哪些主要类型?

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

2.结合作品说明诗歌的基本特征。

凝练性《诗经.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跳跃性(曾卓《我遥望》这首诗前后两节,一节一个层面,中间一个大断层之间,如果是写散文小说的话,正是用武之地,而写诗,只能是这样跳越,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作为跳跃了翅膀,从年轻时候跳到60岁,中间留给读者去思考,去补充,韵味无穷。

音乐性(琵琶行)

3.结合作品说明小说的基本特征。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阿Q正传

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红楼梦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孔乙己咸亨酒店

4.剧本的含义和特征。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题材。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以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它的基本特征是浓缩的反映现实生活,集中的体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散文的含义和特征。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包括诗歌之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指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他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十、

1.文学作品文本可以分为哪些层次?

文学言语层,文学形象层和文学意蕴层。

2.文学语言的特征有哪些?

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陌生化)

3.文学形象的特征有哪些?

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4.文学意蕴包含哪些层面?

第一是历史内容层,第二是哲学意味层,第三是审美意蕴层。

5.什么是文学典型?结合作品谈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文学典型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他除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有艺术魅力,表现出更鲜明的特征性。

一方面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人物也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设想在阿Q的典型环境里,若没有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赵太爷、钱太爷,没有竭力维护旧礼教、“革命”时又迅速戴起 “ 银桃子 ” 的赵秀才,没有不许阿Q革命的假洋鬼子,没有帮地主敲诈勒索的地保,没有赵、钱两家在城里的支柱白举人和把总,就无法造成阿Q屈辱的地位和悲惨的命运。阿Q在未庄本是微不足道的,但当他一旦从城里回来,把满把的铜的和银的向酒店的柜台上一甩,地位便立刻改观,一度竟成了未庄人注意的中心,赵太爷一家静候的客人。特别是当革命的风声传到乡下,阿Q大叫:“造反了!”又立刻改变了他与未庄的现实关系,连赵太爷这样的人物,见了阿Q也害怕,低声下气的喊“老……老Q。”再如《三国演义》中的魏蜀三国鼎立局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以诸葛亮,周瑜等战略家运筹帷幄、联吴抗曹的战略决策关系重大,这就是“英雄造时势的道理”,这充分显示了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环境的反作用。

6.什么是文学意境?其特征有哪些?

意境是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7.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意境分为哪些类型?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什么是文学意象?其特征有哪些?

文学意象是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

第一,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第二,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第三,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第四,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第五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十一、1.热奈特将叙事视角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零聚焦叙述,内聚焦叙述,外聚焦叙述。

2.叙述者与作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比较接近,但是叙述者不等于作者。第三人称叙述者由于不在作品中出场,看上去就像藏在故事背后的作者。

十二、

1.抒情性作品的构成素有哪些?结构要素又有哪些?

构成要素: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结构要素:声音,画面和情感。

2.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哪些?

比喻与象征,倒装与歧义,夸张与对比,借代与用典

十三、

1.什么是文学风格?怎样理解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潜在于作家的内心,当他付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2.从文化学角度看风格有哪些属性?

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

十四、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是什么?

文学接受作为审美活动。文学接受作为认识活动。文学接受作为文化价值阐释活动。文学接受作为审美交流活动。

十五、

1.文学接受过程有哪些阶段?

发生,发展与高潮

2.文学接受的期待视野有哪些层次?

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

3.接受动机有哪些类型?

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

4.什么是共鸣?共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共鸣,是文学接受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首先,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思想观念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观念相通而产生共鸣。其次,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情感经验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情感经验的相同或相似而产生共鸣。最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意志愿望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意志愿望相近,也会使读者产生共鸣。

十六、1.恩格斯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总体标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

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具体标准)。

2.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内涵是什么?能运用其分析具体作品。

思想标准是用来评价品思想性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是指作品题材,主题或形象意蕴所显示出来的社会,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思想力量,因此可以说思想标准较为突出的体现了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要注意三个点,一是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就要高度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应该是生活现象的生死与历史本质的真实的统一。二是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三是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艺术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艺术性的,艺术性是指作家的艺术,才情,气质,修养,创造能力等各种因素在其创造的作品中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一般来说,艺术性是由作品的文体构成、形象创造和意蕴表现出来的,因此艺术标准自然也包含着文体、形象、意蕴的要求,文体构成完美性、形象创造的鲜明性、意蕴表现的深刻性,是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