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每天吃多少会上火(不过这4类人一口都不要多吃)

橘子的个头虽不大,果肉柔软,味道酸甜,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水果,有的人甚至一吃能吃上好几斤。

不过,也有不少人对吃橘子有一些顾虑,觉得吃橘子容易“上火”,而且吃多了橘子还会使皮肤变黄。其实,橘子全身都是宝,关键要正确食用。

橘子不宜多吃,容易上火?

很多人吃橘子后会有上火的感觉,出现口腔溃疡、牙龈红肿的症状,难道吃橘子真的会上火吗?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橘子中的糖分含量较高,含糖量能达到10%,如果吃太多橘子就会摄入大量的糖分,从而使嗓子出现发涩发干的情况。

橘子每天吃多少会上火(不过这4类人一口都不要多吃)(1)

还有一些人会因为橘子中含有的果酸而出现胃部和牙龈不适的情况,因为吃完橘子后,会有一些糖分和食物残渣导致口腔内的细菌滋生而引起炎症,出现牙龈胀痛、红肿、出血等症状。

因此,只要每天不要大量吃橘子,吃完后及时漱口就能避免这种“上火”的情况。

橘子还是一种富含多种营养的水果,比如维生素C的含量很高,柑橘类的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通常能达到20~30mg/100g,比苹果和梨子的维生素C含量更高

此外,橘子中还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钾、橙皮素以及柚皮素等,都是对人体健康有好处的营养元素。

橘子皮别急着扔,这3个好处让你意想不到

有的人在吃完橘子后喜欢将橘子皮晒干当陈皮用来泡水或煲汤喝,其实,中药所说的陈皮并不是将橘子皮简单晒干就可以的,橘子皮和陈皮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橘皮需要经过晾晒和炮制之后才能成为陈皮,并不是简单晾晒就可以的,制作陈皮需要将橘皮在太阳下风干然后密封存放2~5个月,再用80%湿度的潮湿空气进行加湿,让果皮软化后再风干,最后在太阳下晒干后密封存放。

橘子每天吃多少会上火(不过这4类人一口都不要多吃)(2)

不过,橘子皮的用处倒也不少:

去除异味

橘皮具有清新口气的作用,因为在新鲜的橘皮中含有丰富的香精油和维生素C,这些物质具有健脾和胃、理气化痰等功效,将橘皮咀嚼后将残渣吐掉,可以起到去除口腔异味的作用。

预防晕车

对于晕车的人来说,可以在坐车前一个小时将新鲜的橘子皮往内对折,然后对着鼻孔用手挤捏橘子皮,使橘皮中的橘香油雾喷入鼻孔内,在上车后也可以随时吸入,这样能够有效预防晕车。

泡脚润肤

冬天的气候干燥,皮肤也容易变得干燥,尤其是脚部容易因为干燥而又痒又痛,而橘子皮中含有精油成分和有机酸,用橘子皮泡脚能够起到润泽皮肤的效果,加速血液循环,让皮肤更水润。

橘子营养虽丰富,但4种人不宜多吃

虽然橘子有丰富的营养,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合吃橘子,以下几类人群就不能多吃:

肠胃功能不好的人

对于肠胃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如果吃太多的橘子,容易出现胃粪石的情况;此外,橘子含有丰富的果酸,有消化道溃疡的患者要注意,空腹食用橘子容易刺激消化道黏膜而产生不适。

阴虚阳盛体质的人

橘子性温,阴虚阳盛体质的人群最好少吃,否则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咽喉干痛等症状。

橘子每天吃多少会上火(不过这4类人一口都不要多吃)(3)

儿童

儿童的肝脏功能还未发育健全,如果大量吃橘子,会导致肝脏无法及时将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容易导致胡萝卜素血症,患儿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症状,甚至会出现烦躁、厌食等症状。

正在服药的患者

橘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对于正在服用磺胺类药物、维生素K、补钾药物、安体舒通药物的患者,不应该食用橘子。

此外,在食用橘子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多吃,因为橘子的糖分含量高,根据我国膳食指南中的推荐,成年人每天吃成2~3个大小中等的橘子即可。

吃完后要注意清洁牙齿,及时漱口;不要在饭前或空腹吃橘子,否则橘子中的有机酸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

延伸阅读:橘子吃多了变成“小黄人”是怎么回事?

爱吃橘子的人会发现,橘子吃多了皮肤会变黄,变成蓝色“小黄人”,这是真的吗?

确实吃太多的橘子会使皮肤变黄,因为橘子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摄入过多胡萝卜素的话人体无法正常代谢掉,导致血液中的胡萝卜素含量过高而导致皮肤发黄,这也叫做高胡萝卜素血症或橘黄症,表现为足底、手掌变黄,严重的全身皮肤都会变黄。

橘子每天吃多少会上火(不过这4类人一口都不要多吃)(4)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会影响健康,只要暂停吃橘子1~2周就能恢复正常。

橘子的营养丰富,橘子皮的作用也不少,但是我们要注意食用量,以免过量给身体带来伤害。#健康明星计划##健康2022#

参考资料:

[1]《一个橘子等于5味药!秋季这样吃橘子不上火》.人民网.2019-10-23

[2]《吃橘子上火 也许只是你的身体错觉!》.北京青年报.2021-10-25

[3]《橘子的禁忌知多少》.人民政协报.2021-02-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