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校博士毕业要求(超期清退学制调整)
近日,东北大学发布了《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拟对部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
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少高校对超期博士进行退学处理,这也引起很多网友的讨论,博士毕业真的这么难吗?
博士延期毕业,普遍?
据《我国博士生延期完成学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42所研究生院的问卷调查》研究显示,2002—2009年,我国三年内如期毕业的博士生只有40%左右。
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03年博士研究生延毕率约46.5%,在2012年延毕率突破60%后仍不断上升,到2018年延毕率已达到64%,说明有超过六成的博士研究生无法正常毕业。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也关注到了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现象。
据了解,根据相关法规,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4年,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本学校的修业年限作出调整。例如,清华大学对统招博士生修业时限的规定为:普博生为3-4年,最长不得超过6年;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含硕士生阶段)为4-5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毕业生延期现象普遍。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直博生平均在读5.5 年,已超过规定年限,延期的博士生超过半数。”罗永章指出。
经调查,罗永章发现,博士生延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课题难度大,博士生的科研工作不仅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更是在某一研究领域拓荒,这类有原创性和突破性的科研工作本身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尤其是一些实验周期长、难度大的原创性课题,延期在所难免。
二是部分博士生对学业不够专注,博士生攻读年限长,部分学生没能持之以恒地专注于科研工作,而将精力分散于其他事务上,如兼职、工作、家庭和生育等,难以按时完成学业,导致延期。
三是部分博士生科研能力不足,无法做出创造性成果达到毕业标准而延期。
“博士生延期分为合理和不合理两大类因素。”在罗永章看来,课题本身难度大、文章发表周期长但意义重大是合理延期因素,延期后可以达到毕业标准,也能产生原创性科研成果。而对于修业不专或科研能力无法达标的情况则不能接受,这类延期是对科研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应尽快予以淘汰。
博士学制调整,多所高校明确
博士如期毕业难,很多人认为高校应该调整博士的修业年限。在这方面,很多高校已付诸行动:
2020年8月,中国传媒大学发布消息称,8月3日,学校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自2021级起,该校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
中南大学2016级及以前的博士生基本学制为3年(本科直博生为5年),2017级及以后的博士生,基本学制为4年(本科直博生为5年)。2016级及以前的博士生在学的最长年限为6年,2017级及以后的全日制博士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
此外,教育部也高度关注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的问题。教育部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350号建议的答复》,曾就“关于关注延期毕业博士研究生,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作出答复。从博士研究生修业年限、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完善博士研究生资助体系、构建全方位的博士研究生教育支撑服务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回应:
☞ 对于“因研究未结束而无法正常毕业的博士”,目前高校可以按规定统筹利用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设置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并提供相应津贴,解除延期毕业博士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心无旁骛、安心学习科研。
☞ 教育部、财政部高度重视博士生资助工作。一是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二是进一步提高博士生国家助学金标准;三是进一步延长博士研究生资助年限;四是推动培养单位设置“三助”岗位,拓宽资助渠道。
☞ 教育部高度重视博士生教育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导师作用;二是高度重视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强化“三助一辅”对研究生的培养功能;四是加强博士研究生的管理服务。
培养博士生,需高效合理
博士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何确保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值得高校关注。
为使博士生培养更加高效合理,罗永章也提出相应建议。例如,他提到博士生毕业时间弹性化管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甚至不同课题的研究周期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不能一刀切。”罗永章建议,遵循科研规律,深入调研,了解各研究领域的普遍研究周期,合理制定博士生学制,以保证大部分学生可以不必延期而正常毕业。
同时,他认为,应制定科学的延期管理制度,使满足合理延期条件的博士生获得充分的时间,并通过设置资格考试、中期考核等方法,对不专心学业或科研能力不足的博士生进行严格监管,避免不合理延期,必要时及时淘汰。
罗永章还提出,对博士生毕业实行多元化考核。建议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将技术成果、专利成果、科研贡献等纳入博士生毕业的考核指标,鼓励学生追求高质量的、划时代的学术成果,打破唯论文、唯影响因子的误区。
此外,罗永章还建议,合理配置现有科研和教育资源,提高博士生招生标准,严格把控博士生招生规模,重质量而非数量。同时,建议培养单位在培养过程中引进和重视心理咨询工作,为其创造自由的学术环境,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建议合理调整博士生学制及毕业考核标准,更高效地为国家培养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随着博士研究生规模的不断壮大,博士生培养暴露出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部曾提到将深入研究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有关问题,加大博士研究生教育投入力度,完善奖助体系,加强管理服务,为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在此之下,高校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值得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李海生.我国博士生延期完成学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42所研究生院的问卷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5):9-14.
[2] 新京报、中南大学网站、教育部网站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