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的沧桑巨变(广州多所学校建起小农田)

课堂上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下课后到绿植田园里劳作,随着广州“双减”政策的实施,校园里的孩子们有了更丰富多样的校园生活实践。如今,广州不少学校建起了小农田,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参与劳作耕种,在一方绿色天地里亲近自然,体验田园种植之乐。

近日,

记者走访了天河区、越秀区、番禺区

一些颇具校园种植特色的学校,

探寻这些学校如何开展多元素质教育。

天河区五山小学:

稻穗麦穗成纪念礼物

金秋九月,正值丰收的季节,也是新学年的开端。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一年级的“小萌新”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开学礼物——一个装着稻穗的梦想瓶,这束稻穗正是收获于学校的小农田。早在十年前,五山小学就在校园里开辟了一块农田,通过开展田园种植,让学生在劳作中亲近自然和植物,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

记者看到,这块小农田位于五山小学东校区一栋教学楼后的空地,占地约200平方米,被划分为若干块。“这个位置以前是一片荒废的灌木丛,我就想着不如利用起来让城市的孩子体验种植的乐趣,于是把它改造成小农田。”五山小学校长许凤英介绍道。茄子、辣椒、姜、甘蓝、淮山、甘蔗……多年来,小农田根据四季更替,种植了各类瓜果蔬菜和农作物,品种丰富,果实累累。

更让人惊喜的是,小农田还成功种植了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这也是五山学校小农田的特色所在。小麦原本适合在北方种植,但五山小学已连续5年成功种植并收获了颗粒饱满的小麦。许凤英告诉记者,今年又开始种植双季稻。在小农田中央,一块郁郁葱葱的稻田格外引人注目,9月水稻开始抽穗,稻穗上开满了黄色小花,长势喜人。

乡村学校的沧桑巨变(广州多所学校建起小农田)(1)

校长许凤英带领孩子们在小农田观察。

“现在是水稻抽穗扬花期,尤其需要水,为了防止水流失,我们在田里放了一层塑料袋蓄水。”出身于江南水乡的许凤英,对于田园耕种颇为了解。现在稻田里还有了田螺、蝌蚪和鱼儿等小生物,一汪水田形成了天然的小型生态系统。据介绍,今年第一季水稻已于7月份收获,稻穗经过师生的精心包装,成为9月一年级新生入学的小礼物,寄语新生“播种希望,收获未来”,目前正在生长的第二季将于11月收获。

家长参与耕种和研发

如今,农田耕种已然成为五山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内容之一,小农田采取“分田到班”的管理模式。每个新学年,东校区的一至三年级各班都会分到一块“责任田”,田地上会插着醒目的班级标志牌。放学后,学生们化身“小菜农”自主管理田地,进行松土、播种、浇水、除草、捉虫和采摘等劳作。今年开学伊始,各班已经对各自的“责任田”进行了翻土,准备种植新一季的蔬菜。

“小农田深受学生们喜爱,一下课就迫不及待地要去小农田看看。”许凤英笑道,学生不仅积极参加劳作,而且还会写日记记录农耕体验。

“当我从老师手里接过我们班菜园的牌子时,我很开心。我爸爸在土壤所工作,我妈妈在农科院工作,他们都会种菜。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们的菜园播种了第一批种子,有菜心和生菜。在全班同学的辛勤呵护下,我们终于迎来了收获的那天。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去拔菜,中午午托还加了餐。吃着香甜的菜心,感觉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好吃。”五山小学二(4)班的刘魏禹同学在种植日记里如是写道。

乡村学校的沧桑巨变(广州多所学校建起小农田)(2)

孩子们从小农田里收获的甘蓝。

正如刘同学日记里所写,不少学生家长也纷纷投身于学校农田的种植和管理,轮流照料打理田间作物。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长对于农业种植的研究可是专家级的。

“有的家长将自己研发培育的羽衣甘蓝新菜苗,种在小农田里,在冬天长得特别鲜艳漂亮。”许凤英说,学校毗邻华南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部分学生家长来自这些单位,他们精通农业种植和防虫害技术,陪着孩子们一起在小农田探索实践。

乡村学校的沧桑巨变(广州多所学校建起小农田)(3)

学生拿着羽衣甘蓝。

希望之田启迪心灵

校园里的小小农田,也成了打开特殊孩子心扉的希望之田。五山小学的一些特殊孩子,通过农耕实践学会了交流情感,收获了成长。

许凤英告诉记者,学校曾有一名自闭症儿童小思(化名),从前不爱讲话,但小农田是她最喜欢去的地方,在几年的田园种植中,她开始主动与人交流成长了许多。如今小思已经顺利入读初中,毕业后她还会来小农田看看。

五山小学的小农田陪伴着一批又一批孩子成长,成为他们小学生活中难忘的经历。每年6月,六年级的毕业生还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将一棵棵金黄的麦穗制作成毕业纪念礼物,象征着饱满而充实的6年小学生活。今年5月,五山小学的小农田被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评为“广州市4A级小农田”,这里作为该学校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将为孩子多元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乡村学校的沧桑巨变(广州多所学校建起小农田)(4)

麦穗成为五山小学毕业生的特殊礼物。

天河区长湴小学:

计算机老师建起植物园

来到天河区长湴小学,一进门就会被各种绿色植物和盆栽所吸引,校园里还有生物园、荔枝园、竹园,俨然一片绿色田园风光。这里的不少植物,都是由学校的计算机老师韦锴一手打理的。说起教植物栽培的缘起,韦锴说,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生活比较单调,除了上学、上兴趣班就是上网,“很多孩子没有机会接触自然,对各种农作物更是一无所知,这让我很忧心。”

于是,韦锴决心利用学校的优势,为孩子们打造一座城市里的种植园。每逢春节后,总有很多年桔被丢弃,韦锴便拉着板车将那些年桔一车车地拉回学校,换盆、培土、剪枝……同学们看到他呵护年桔的样子,也忍不住上前帮忙。在他们的努力下,植物园里种上了金桔、鸡蛋果等各色品种,校园里充满喜庆和朝气。

乡村学校的沧桑巨变(广州多所学校建起小农田)(5)

韦锴教授孩子们植物栽培知识和技能。

韦锴还自费购买花盆、肥料、种子、铲子等工具和用品,用于植物栽培。他带着学生将营养土分装到花盆里,传授学生种植、嫁接、扦插等技术。小麦、水稻、芦荟、葫芦、荷花、菱角、茭白、桂花、金花茶……慢慢地,这些植物都在校园扎根落户,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科学栽培成为特色课程

2012年,科学栽培成为长湴小学的一门特色课程。韦锴介绍,种植园每学期的种植主题不同,他曾带领学生种过葫芦,教他们人工授粉;也种过玉米和高粱,让学生体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他还给学生派发过莲子,让他们带回去与父母一起种植。

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在植物园制定了按劳分配的规则,给学生计工分。等瓜果成熟了,他与孩子们一起喜摘丰收果实,有付出的学生就能领回自己的劳动成果。

乡村学校的沧桑巨变(广州多所学校建起小农田)(6)

长湴小学的孩子们收获的葫芦。

植物园的科学栽培,不仅得到学生的欢迎,其他科目的老师也常常在此教学,例如美术老师带着学生到植物园现场作画,科学老师带孩子们到花圃做实验。今年,长湴小学的种植园入选了广州“5A级校园小农田”。现在学校每个班都在开展劳动实践课程,课堂就设在学校的种植园。在实景教学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快乐,也学到了各种知识。

乡村学校的沧桑巨变(广州多所学校建起小农田)(7)

师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越秀区回民小学:

每个班都有“天台小菜地”

“房前屋后、种瓜种豆”,这种以往乡村特有的景象,也成为城市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今年3月,越秀区第一批“城市小菜园”在署前路小学、回民小学、中星小学等多所学校建设试点,累计种植超过20余种瓜果蔬菜。在广州市回民小学的天台上,有一畦绿油油的菜地,种满了西瓜、毛瓜、蓝莓等蔬果。

乡村学校的沧桑巨变(广州多所学校建起小农田)(8)

回民小学的天台菜地

据了解,2020年,回民小学在加强劳动教育的同时,在北校区楼顶新开辟一个天台种植园,与南校区楼顶原有的种植园交相辉映,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名为“融园”与“和园”。

两园共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有30多块小“菜地”和1个“温室植物园”,专门用于一至六年级各中队进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老师带领下,孩子们根据时节与劳动教育课程安排进行不同种类、不同时令的蔬菜、瓜果、小植物的种植。

能在校烹饪能带回家

从选育种类、松土、搭棚架,到播种、移植、浇水、施肥、除草、收获等,种植的全过程都有老师和家长的精心指导,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通过观察、种植、记录、分享等,初步了解农作与时节的关系,认识了种植的相关知识。

有的班级种出了20斤以上的大冬瓜,同学们用枕头小心地垫着它,呵护有加。“我之前从来没去过农村,也没见过菜地……”有的孩子在校园菜地里第一次接触到泥土和植物,充满好奇。

乡村学校的沧桑巨变(广州多所学校建起小农田)(9)

学生们给蔬菜搭架子。

到了种植园丰收的时候,孩子们都会获得摘菜的机会,晚上带回家亲自烹饪后跟父母一起吃,分享收获的喜悦。回民小学还设有烹饪课,作为每周一次的校本课程,烹饪课在一个150多平方米的烹饪间里进行,孩子们可以在课上将现摘的蔬菜直接制作成沙拉等,直接开吃。

回民小学校长吴小兰说,以前很多学生都五谷不分,不认识基本的农作物,她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种菜,找回城市生活中缺乏的原始与真实。

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幼儿园:

打造校园小农庄

走进石楼镇中心幼儿园,这里绿意盎然,瓜果飘香,处处充满着大自然浓浓的气息。在幼儿园的楼顶天台有一处用于劳动种植的地方,被称为“石幼小农庄”,这里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目前种植着南瓜、姜、豆角、秋葵、通心菜。每个班级都有负责的种植区,这块属于孩子们的探索小天地,是他们平日最喜欢去的地方。9月1日开学后,孩子们就来到小农庄采摘成熟的玉米、青菜。

乡村学校的沧桑巨变(广州多所学校建起小农田)(10)

孩子们在“小农庄“劳作。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而这里的孩子们也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石楼人,他们从小看着长辈们在田地里劳动,种植各种蔬菜瓜果,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种植经验相对城市的孩子来说比较丰富。”石楼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曾晓霞是该课程的设计者,她表示,种植园就是让幼儿亲近大自然、开展生活教育最好的地方。

据了解,这样的种植实践课在该幼儿园已经开展了6年,在各种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获得了各种种植经验,也体会了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食物。

制作美食收获快乐

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自己动手制作食物的快乐,幼儿园准备了电磁炉,让孩子们自己烹制可口的菜肴,品尝辛勤播种、快乐收获的喜悦。“我们尝试通过‘石幼小农庄’这个小小的天地,为幼儿打造一个开心快乐的学习乐园,既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同时也增强他们的观察、想象、思维和生活能力。”曾晓霞说道。

麦女士的儿子就读于石楼镇中心幼儿园,她十分支持幼儿园开设小农庄劳动体验,“孩子们平时较少接触大自然,小农庄课程对于孩子的触觉发展很有帮助。孩子回家也说小农庄很好玩,可以与小伙伴一起捉虫、松土、播种、浇水等等,蔬菜收获时的那种喜悦写在脸上,这些都是我们家长平时在家不能给予的。”

番禺实验幼儿园:

引进“大石三宝”种植

9月7日,广州实验教育集团番禺实验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来到楼顶天台采摘小白菜。随后,他们把新鲜的小白菜绞碎拌肉做成馅儿包饺子,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老师。记者看到,在幼儿园这片几百平方米的天台上,小白菜、辣椒、茄子等蔬菜正生机勃勃地生长着。

据幼儿园老师陈曦介绍,楼顶天台在今年4月才正式投入使用,种植的品种由小朋友讨论决定。课程实践过程中还会结合时令节气、生态教育、饮食教育、财商教育等内容,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在幼儿园后跑道有一块小种植区,这里易积水,地里的土“黏黏的”,种植的植物都长不好。有一次晨谈时,有孩子提出水稻喜欢水,可以种水稻。为此,他们去走访花农、询问长辈、网上查询、实地调查水稻的种植情况,开启了对水稻的探索。

经历了三个月的漫长时间,种植的水稻成熟了,在此过程中孩子们收获了劳动的丰硕果实,也体验了劳作的辛苦。收割后,孩子们打稻谷、晒稻谷,最终制作成美味的紫菜卷和米糕。为了培养孩子们珍惜粮食的美德,幼儿园老师带领小朋友通过观看视频、故事分享、绘画等方式缅怀袁隆平爷爷。

乡村学校的沧桑巨变(广州多所学校建起小农田)(11)

小朋友种植慈姑。

番禺大石有三宝——慈姑、马蹄、灯芯草。9月开学后,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番禺实验幼儿园在家长的帮助下,引进了“大石三宝”落户在这片种植区。“水稻收割后,这块种植区就空出来,由于种植条件相似,有小朋友提出可以种慈姑。园里的孩子基本都是洛浦本地人,这‘三宝’是大石洛浦地区的土特产,希望能以这样的方式让非遗文化进校园。”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片种植区被分割成三块,分别插着慈姑、马蹄、灯芯草的标牌,其中,慈姑苗已经有二三十厘米高。为了让植物更好地成长,种植区内还设置了专门的排水闸,可以蓄水、排水。陈老师表示,待马蹄收获时,还会邀请制作非遗传承人到园内演示制作马蹄糕,传播非遗文化。

将向全省推广劳动教育经验

据了解,广州市自推进劳动教育以来,取得了一系列备受瞩目的成绩。如出台《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出版极具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材,积极开展全市劳动教育教研活动、开展“校园小农田”建设、城乡结对、“五个一”劳动实践活动等,使得劳动教育在广州中小学落地生花。

今年5月,广州48所学校获评“5A级校园小农田”。广州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广州市将向全省推广介绍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的经验,推出现场教学课例等供全省劳动教师交流学习,通过纪录片、摄影展等全方位多元化地展示广州在劳动教育实施中所取得的成果。

专题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

专题图文 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 韩春华 见习记者 章乔晖

部分图片由学校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