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前不被看好的3部电影(这部上映前就被骂惨的片子破亿了)
原创: 西橙 不止电影小组
“看完再骂”。
小沈阳在沉淀几年之后突然转型成导演,他也料到了很多人会对此抱以质疑,于是在电影上映前的宣传片中就借师父赵本山之口说出了对广大观众的心声。
其实也难怪观众,光是“猛虫过江”这几个字就能把人吓退了吧。
在经历了《古惑仔2猛龙过江》、《老男孩猛龙过江》、《新猛龙过江》之后,竟然还有《猛虫过江》,看来这个江是过不去了。
但是这条“猛虫”依然勇气可嘉,不仅要过江,还敢于与同档期来自《侏罗纪世界2》的好莱坞“恐龙”对抗。
并且小沈阳还任性地出了一版“就不剪”终极预告片,不肯透露任何电影新的片段,坚持“一部电影的成功不靠终极预告,最精华的部分都在正片里”。
不按套路出牌的宣传方式,是有真金实料,还是哗众取宠?
见小沈阳导演如此有信心,我也抱着吃瓜的心态去了电影院,看看这部电影到底是“良心之作”还是“坐着心凉”。
1
看完片名就看完了电影
“猛虫过江”,片名顾名思义就知道这是一部小人物逆风翻盘的电影。
电影讲述小沈阳饰演的东北农村青年沈福和自己的好兄弟大雷远赴台湾寻亲,意外继承了一个集团和一大笔遗产,而他们却惹恼了计划私吞这笔遗产的各路人码,于是二人面临着种种危机,在大闹台湾黑帮社团的过程中引发了一连串的喜剧故事,结局不用说也知道,最终主角惩恶扬善,走向人生巅峰。
巨额遗产、黑帮大佬,这样夸张的剧情设定和普通人的生活遥不可及,而且幕后boss是自己人这种老套路竟然又再次出现,作为一部看到片名就已经能猜到故事走向的电影,想要取胜,恐怕只能靠夯实的笑料来打动观众了。
2
群星荟萃or东北乱炖
就演员阵容来说,虽然片中没有流量级的演员,但也是群星云集,这种喜剧明星“云集”的力量表现如何呢。
饰演东北兄弟的小沈阳和潘斌龙(大潘),两人都是小品演员出身,而且本身也都是东北人,这一点上来说有天然的优势。
但小沈阳作为主角,并不是这部电影里主要的喜剧担当。他饰演的是一个十分正经、把仁义礼智信挂在嘴边的人,而搞笑的重担,全都放在了电影中和小沈阳如影随形的大潘身上。
可大潘身上的笑料却十分尴尬,造型表情夸张,不分时候地在抖包袱,仿佛脸上大写着“我就是来逗你笑的”。
女主是台湾演员宋芸桦,在这部戏里她颠覆了在《我的少女时代》中“林真心”的甜美形象,饰演了一个酷帅的贴身保镖静香。
本可以成为电影里一出亮点,剧情却只让她在一出男人戏中成为了一个花瓶的存在。人物不够立体,性格不够鲜明,身世背景只有“没有父母,从小流浪”一句话交代,整部电影感觉只是给她安排的一场换装秀。
对比之下,倒是配角们的演技和个人魅力都很出彩。包括金士杰、陈惠敏、刘桦、李立群、“石榴姐”苑琼丹这几位老戏骨的出演,以及肖央、陈汉典、纳豆、杨树林、九孔、曹瑞等喜剧明星的客串。
虽然都只是昙花一现,也都各自找准了角色定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金士杰、陈惠敏两位前辈,往那一站就是江湖大佬的气势,让剧情瞬间从小混混的小打小闹变成了剑拔弩张的黑帮之争,提升了整部电影的质感。
可以看出小沈阳的圈内人缘不错,演员虽然没选贵的,也算选了对的。但初次执导电影就集结了二十多位两岸三地的演员,对于导演来说不一定是加成,反而是一种挑战,很容易让电影变成了一出“东北乱炖”。
3
东北喜剧or东北小品
电影自称是一部东北风格纯正的喜剧,台词中很多口语也确实都是东北方言。
喜剧和东北,都是小沈阳最熟悉和擅长的领域,至少在这一点上他是聪明的,没有眼高手低,电影从内容到台词都十分接地气。
但是小沈阳真的能代表东北喜剧吗?
电影开场十分钟,主角就已经从黑龙江去了南湾,更像是一部《东北人在台湾》,而少数描绘东北农村的场景,也都只是满眼的红绿大花、二人转这些固有元素,浅尝辄止。
而且全片笑点铺的太密集,全程见缝插针,毫无章法节奏。先不说在这些笑点是否真的让观众发笑,在一部电影里这样的节奏就让人有点接受不了,更适合短时间的小品舞台,而不是在时长100分钟的大银幕呈现。
4
做导演难,做喜剧更难
小沈阳作为一个喜剧演员想要做喜剧导演,并没有错,起码他选择了同一个领域,也带着满满的诚意。但做电影难,做喜剧更难。
小沈阳在没有拿出一个让观众印象深刻的经典角色之前就尝试做导演,跨度未免有点大。而且看他近年的角色,更倾向于以正经正派的形象出现在银幕面前,而不再以逗趣的表演方式来取悦观众。感觉他正处于试图与之前二人转演员的形象脱离,但还没有完全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之中,是否能蜕变成功,就看他之后的努力了。
但不管怎样,上映5天破亿的票房,算是对他现阶段努力的一种肯定。小沈阳说“你们看笑了就是我最大的成功”,从这一点上来说,即使电影有很多的不足,我在电影院里好歹也笑过了。
在影视行业里很多人都有导演梦,但观众往往只对一个人出道时本身的身份和能力买账,却不相信他有做好另一件事情的能力。就像这次小沈阳在收获观众的欢笑之前,就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
确实,有很多人的尝试都是失败的,但不能因为前面99次的失败,就不相信会有成功的第100次。这些转型而来的导演的身份和经历也可能给电影创作带来不一样的维度,如果我们只接受科班出身的导演,也会是一种限制。
所以对于观众,我想说的是,你当然可以说它不好,但至少咱们“看完再骂”,别在看到作品之前一头冷水就浇给了跃跃欲试的导演们。
然而对于那些想要做导演的人,尝试就会有着被不看好的风险,什么导演也都被骂过,既然如此,还在乎什么呢?
正因为有不断尝试的导演和不断挑剔的观众,电影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