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欣赏雕塑艺术(凤凰艺术缪斯)
缪斯,愚公与指南针
近日,坪山美术馆推出新展“缪斯,愚公与指南针”,在上半年即将结束的时刻推出以鲁明军策展的展览也是以历史记忆进行叙事,对比着全球化和现代性的今天,令人惊异地看到其产生的巨大的反噬力量。策展人鲁明军共邀请了十位/组艺术家参与到一段历史现场的考察和当代寓言的书写之旅中。此次展览展出了32件绘画、影像及装作作品。以下是“凤凰艺术”特邀撰稿人金丹为您带来的展评报道。
“曾经明显却被隐藏的,正是我们不愿意见到的东西”。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在即将进入深圳坪山时,逐渐被山丘围绕起来,未开发地生长茂盛的攀藤植物覆盖着房屋和桥梁,过了大片的芭蕉林,进入了几个隧道口,出现低矮的花园小洋楼,这似乎进入了坪山新区的范围。东部过境高速在建设中,周围有形状奇特的小型湖泊,这里离深圳还有不小的一段距离。抵达坪山站时,站台上散发着刚拆开包装的味道,车站似乎提供了初入新地的鸟瞰感受。走向出口,左边视野里出现了山丘环绕下的城市建筑群,右边则是各种形态的小型山丘,有些还处于在开发的状态。这里原本是惠州小城的一部分,现在它作为深圳新区正逐渐被建设成为一线城市的形态,似乎在这个山区土地上位移了一部都市叙事曲;而就像“缪斯,愚公与指南针”展览所带来的感受近似,它们总是隐匿在一个大的表象之下,但却深刻地以自身经验诉说着还未但却即将成为历史的事件。
坪山站
美术馆就在坪山站旁,车程五六分钟,非常短,还不足以了解这个新区。坪山美术馆建立第二个年头,已经做过三场展览。在扫过一轮二维码后,终于进入美术馆。馆内前厅有些拥挤,伴随高耸的前言墙以及安检通道,两段前言分别由美术馆及策展人鲁明军提供,看板上策展人前言中“记录,体验,反思中的警醒”“人类过往经验”几个字眼跳了出来;另外一边美术馆提供的前言中,写着“上半年即将结束”的文字很让人在意,因为过去的经验里我们最常用的年度总结,这也许疫情期间的表现,所有人无论安全与否都深深地牵涉在里面,甚至包括对时间的感知。绕过幕墙进入后的厅堂,出奇的宽阔。厅堂中有高耸的圆形立柱,以及直挺挺地插入到二层平台的原木楼梯。在这里,艺术作品还未进入眼帘,却已经烘托出了一种崇高感及艺术合法性。
展览现场
“在炽白、强烈的热带太阳底下,时间本身变成了的一种缓慢的爬行动物。那些时候我很难分清自己到底是醒着还是在梦中。”[1]
——何子彦
当我掀开黑色的幕帘进入何子彦《无知之云》的漆黑空间,穿着严谨的亚洲年长女人正从屏幕呆滞地望了出来,她稀疏且染过的卷发已露出白色的发根,整洁的中长袖白底细花衫,旧的浅灰色西装料齐膝短裤,似乎暗示出一个时代和她个人的原貌。悬挂着暂未开启的灯光装置的空间中,眼神笃定的男人。简易舞台围绕着LED灯架,在其中演奏架子鼓的金属乐鼓手。拥有一整个房间的草坡的年长女人。白色百叶窗的房间中躺在床上的肥胖白人男人。打着赤膊的白癜风中年男人站立在挂满灯泡的房间里。如同等待一个久等不来的人的女人,黯然沉郁的风尘美梦与现实生活交织缠绕,黑人灵魂乐属于这个房间。古铜色皮肤的中年男人桌前写作,右手边摆放着美丽的磨砂玻璃面罩台灯。白化病患者站立在洞穴池塘般的房间内。这里,外面的世界早已在他们身后散去了。
何子彦《无知之云》
每个房间中均有一个光源,台灯、落地灯、聚光灯、LED灯柱,它们似乎巧妙地暗示着热带气候下炙热的太阳光,灯光或昏暗或明亮的包裹着每个人。房间中无法找到惯常的白天和黑夜,任何时间的暗示都不存在,它们似乎是根据每个人自我产生的,并将长久以往持续下去,是极度漫长的时间感受。音乐和声音在何子彦的作品中有着极其着重的表现,现场构建出了一个环绕立体的声场。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北季风,横扫过新加坡东部平原,这时候这个城市每天都会下一点雨,蒸腾的水雾幻化成云朵,温热的空气吞没着每一个人。雨水落在了鼓手的房间中,雨滴声、鼓声清晰地环绕在周围。白化病男人的脸庞如同迷失在一片愈来愈大的云雾中。他用黑金属的尖叫式黑腔歌唱,呐喊声与白色的雾气,填充着每一个房间。他们并不相识,但却拥有着一种默契般的东西。而当最后那块平面的装置亮起橘色的光芒直至变成极亮的白色,结束在“嘟……”的长声里,如同耳鸣。
“清醒?我看是过于清醒了!”
—— 杨福东《愚公移山》
乘电梯来到五楼,这一层只有杨福东一位艺术家的录像作品《愚公移山》,还未进入便透过入口的门框看到巨大的投影上的黑白影像,展厅内刻意搭建起了阶梯看台,整个房间被黑色的绒布齐整地包裹了起来,只能靠缓慢适应黑暗的眼睛,手脚并用的摸索着踏上两层台阶进入,当确认看台的位置时要小心不要坐到别人的身上,也许是看台距离的距离,总之这里的投影的光线好像是被吸进了黑色的绒布里,甚至有些可怖。天花上黑色幕布给排风扇隔开了四方形,细致地在面向屏幕的方向垂落了部分,在看作品时不会被余光扫到突兀地白色排风扇而影响。
杨福东《愚公移山》
影片开头便是顶天立地的四个黑色大字“愚公移山”,如同粗暴地剪贴在胶片上的文字片头一样,只不过它过于清晰导致我们不可否认的数字化,让我们出了戏;屏幕的白底透着光,更显得这巨大的四个字的出现令人惊心动魄。朱其曾经在《VIDEO:20世纪后期的新媒介艺术》里对杨福东的作品做了简短的描述,“在涉及表演和情节剧的表现方面,杨福东在90年代后期对Video影像语言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陌生天堂》、《后房——嘿天亮了!》和《竹林七贤》都是用黑白胶片拍摄的,表现为一种仿30年代费穆电影中的灰暗、忧郁和失意的江南文人式的影像风格。” 我想也许进入这个于2016年拍摄完成的《愚公移山》录像艺术作品前,还是需要多少了解一下杨福东以及那个摄影与录像艺术齐驱并进的90年代,才不至于丧失阅读影像的信心,以及无法制止的怯懦。我一直在琢磨以什么样心理去看待《愚公移山》,它像是凭空而降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似乎早就消失在现代性的都市里,如同现代社会中“无用”的内向人格一样。但是他又在认真地对待“坚韧”,而我们曾经熟悉的黑色幽默也并未出现。一种精神在漫长的忽视中无声地消弭。另一方面,影片中略显粗糙的造景术,甚至可以听到幼童从山石上跳下时,三合板搭建的地板发出的空洞回声,这似乎是艺术家保留下来的痕迹,剥离了影像所挟裹的沉浸感。
“‘也’字最初是女阴的含义,而它如今已经延伸出了十几种意思,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创作,艺术回看、关注现实、爱恨情仇……”
——鸟头
鸟头作品
鸟头的作品在入口伸长的走廊上。那天是下了一个月漫长的龙舟水后终于转晴的一天,非常炎热。他们的作品正对着绿树成荫的连绵山丘,云彩群聚在蓝得发紫的天空边缘,空气中升腾着一种仪式感。这里展出的是鸟头小组“拜影教”作品的一处截面,保留着鸟头作品的风貌。不多的作品由中心点有规律的排列开来,有几个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也”、“迷彩”以及“WE WILL SHOOT YOU” 、“PHOTOTHESIM”的标语,简单地提示了一下我们。墙面上没有作品阐释和展签,甚至美术馆出版的宣传册中也仅有作品材质的客观记录。
“我们对解释自己的作品还挺抵触的……我意思是去写作品阐释不如聊天来得愉悦。”
——宋涛
在这些或是文本或是照片或是神龛的多样形态中,我从宋涛那里得到了一些观看的指引。当我看到梧桐树干的黑白照片被裱在木质的画框中,他们在梧桐树的照片上刻出“WE WILL SHOOT YOU” “PHOTOTHESIM”的标语时,背板的木纹透了出来仿佛是树木本身,带来了一种似是而非的直观感受,它们带来的是一种处在即将失衡但却巧妙地控制住的平衡点;而他们的创作中大量出现的迷彩,宋涛说“它们就像一种现代玩笑。”这个说法基于伪装迷彩是在经历了各种战乱、牺牲,在不断伪装自己,消灭敌人的摸索中,科学地发明出来的东西,而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迷彩,它们却非常吸引人,甚至表现为一种自身“耿直”。
展览现场
他们的人民在那空荡荡的大地上一走几千英里,却因一路歌唱而不迷路。[2]
——塞斯·诺特博姆
在三楼相对大且明亮的J型展厅中,左边不大的空间里展出了方迪的录像作品《部长》,以及展台中的一枚金戒指《塞皮克河戒指》。继而是郑国谷1997年创作的录像作品《种鹅》,黑色齐肩钢架展台放置着90年代小型老旧电视机。录像局收录的这件作品的曾用名是《栽鹅》,同时,作品含义上多了“反思社会激烈转型时农业生产的位置”;该视频的右后方是《种鹅》录像作品的三幅视频截图纸质微喷作品,截图微喷尺寸被放大了,被略微粗糙地固定在由天花板连接地面银色方管上,它出现的位置及方式令人稍有不解,我想也许为确保展览的连贯性而做。展厅长方形空间左侧放置着褚秉超的长期行为艺术作品《七府環屏》,这里呈现了他在中国甘肃省七府村承包了一座遭受过自然灾害的山。作品包含该行为的记录视频、石膏雕塑及艺术家与地方政府签署的该山大租赁合同。对面则是段建宇的油画作品《马》。展厅的背后,紧邻着鸟头小组作品的空间是瑞秋·罗斯的影像《漂浮灵》。这个展厅似乎呼应了策展人所言的“人类过往经验”,它们更多的呈现为一种个体行为。
龚剑《缪斯》
四楼,在进入展厅之前廊口迎面看到的纸本水彩作品是龚剑的《缪斯》。画中是在审判席上依旧光彩夺目的女人,是2019年红极一时的安娜·德尔维(Anna Delvey),一位当时年仅26岁的冒牌继承人,她抄着一口欧洲口音,凭借着大手笔小费和奢华设计师服装成功混迹于纽约的上流社会;她拥有自己的人设,一位继承6000万美金的德国人之女,因热爱艺术正筹备建立自己的艺术基金。结局是她被以二级诈骗等几项罪名被判刑,判刑当天晚上,法官与律师在推特上发布开香槟庆祝照片。这是一个剧本过强的现实故事,但是说实话现在却并不怎么令人惊奇了。她在审判席上几幅知名的照片被艺术家或以丙烯或以水彩的形式再现,又让再次回想起她。只不过面对这些作品时,我甚至以为这是发生在十年前的事件,因为现实中每天所面对的新闻事件,早就超出了这位俄罗斯年轻女孩摇身一变,成为德国遗产继承人故事的惊讶程度。她的形象如今已经太过普通化了,正如她辩护律师在审判席上的开场直言,她的身上有每一个人的影子。
如果我们探索博物馆(musaeum)一词的古典词源,就会发现它可以含有两个意思。一方面它指“里面居住着诗、音乐和人文七艺的九个神的一种神话环境”,即“缪斯(Muses)居住的地方”。
——斯图尔特·霍尔
这是一个非常舒适的展厅,这种舒适感其实极少遇到,但具体是什么带来的这种体验,我也不是非常确定。也许是屏幕的尺寸刚好,也许是展厅中间的圆柱,也许是在圆柱左右两边放置的灰蓝色长方形座位,或者是与座位一同刷成的湖蓝色的墙面……这都有可能为观看影像的带来物理上的舒适度。
约翰·亚康法《九缪斯》
约翰·亚康法这件影像作品有两个版本,一长一短,长的是电影版,名为《九缪斯(The Nine Muses)》,在2010年威尼斯双年展上首映,片长90分钟。而此时展厅里的版本则是一个简短的25分钟左右的美术馆版本《谟涅摩绪涅(Mnemosyne)》。谟涅摩绪涅是希腊神话中的记忆女神,盖亚之女,她与宙斯结合诞下九位缪斯。这些信息则以文字的方式在影片中一一展开,九位缪斯将影像分为了九个章节,其中大量的文献影像跟随其后出现,他们来自非洲或是其他地方前来英国移民。说到这里可能会显得倦怠,你也许会觉得,哦~就是一部关于移民和九缪斯隐喻的影像,但是亚康法却在其中穿插了三个身份不明的人,他们分别在冰原中独自旅行,或乘船或步行,分别穿着蓝色、黄色的户外防风衣走在阿拉斯加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中,或者乘船漂流在四周冰天雪地的河流中……英国文化理论家斯图尔特·霍尔对于不同文化是如何对世界进行分类的思考中,曾以“雪”来表述过:“英国人对霜和雪做了相当简单的区分。而不得不生活在一个非常困难、更极端和充满敌意的天气中的伊努伊特人(爱斯基摩人),明显拥有更多的关于雪和下雪天气的词语。”其实在影片中,亚康法并没有直指意图,而这却带来了某种遐想。他们似乎同时站在历史内、外的两层时空里。影片的背景声是从荷马到贝克特等伟大作家摘录的朗读,来自拿索斯(Naxos)厂牌多年前的录音书系列项目,他们均为白人作家,简短的朗读出现在移民文献影像背景声中,现场移民人潮攒动,朗读声浑厚有力。所有的读本都呼应了移民的经历,尽管有时是以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这些读本带来一种启示,它们往往与影片中非洲或西印度移民们所处的状态存在某种偏差。我有时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亚康法似乎在用电影与斯图尔特·霍尔对话,关于话语、权利、主体以及语言结构的意指。在这部影片拍摄之后的两年,也就2013年,他导演了这位著名理论家的记录片《斯图尔特·霍尔项目(The Stuart Hall Project)》,与其说是纪录片,倒不如说是对他的一次极其私人的解读,以文献影像、语言和音乐的方式。2014年霍尔与世长辞。
有一种差异贯穿在展览内部,理性与感知,神灵与女神,人种,魔法与工业社会……这种差异并非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对比,它甚至过于趋缓和隐晦,以至于我们常常会忽略掉它的存在。然而,也许正是在这种趋缓的表述,打破了我们熟知的连贯性,消解了时间感,从而产生了对所观看事物的质疑,最终才得以接近真实。我们总是提到“时代”“历史”,过去面对这些词语时,时间及物理感受上都是非常遥远的,甚至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概念上。个人与当下时代的交集具体在哪里,是否留存了一些痕迹?在后疫情时代建设中的新区美术馆,我们似乎可以凭借展览触摸到些微时代皮层下的血管,同时隐约地感受到了其中流淌着的温热的个体。
注:
[1]陆冉以邮件方式采访何子彦,“梁朝伟、神秘莱特、三重间谍和东南亚的历史与传说 | 创想计划” 2018年
[2]塞斯·诺特博姆,《万灵节》,译林出版社,2008年
(凤凰艺术 独家报道 撰文/金丹 责编/yyc)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这么好的新展览 点图去看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xiaog@phoenixtv。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