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活动有哪些(九九重阳节重阳节快到了)

今年的重阳节与国庆节相差三天,国庆节在农历九月初六,重阳节在九月初九。作为传统节日之一的重阳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和文化内涵,从古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接下来就和笔者一起去探寻一下重阳节的起源吧。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活动有哪些(九九重阳节重阳节快到了)(1)

一、重阳节的起源

在古籍《易经》中将“六”定为阴数,“九”为阳数,因“阳爻为九”,故“九”是阳极数,为老阳。农历九月初九,与日月相对,日月皆为九,两个阳极数相互重合,故谓之“重九”;又“九”为阳数,双九重合,故名“重阳”。寓意九九归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重阳”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屈原的《远游》诗中:“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但此时的重阳还不是节日。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活动有哪些(九九重阳节重阳节快到了)(2)

古人认为重阳节这天是一个吉祥有福的日子,是值得庆贺的。于是在这一天祭祀天地和祖先,即是感恩,也是祈福。

据有关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记载: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这两段话说的是古人在九月丰收时,也就是在季秋时节有拜天地和祭祀祖先的礼俗活动,并且要将天子的田地里收获的谷物藏进专门用于盛放祭祀上天贡品的仓库。

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说汉高祖时,每逢九月初九,宫中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这封信中说: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意思说的是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民间赞扬这个日期,并可以在这一天祈求长寿,所以在这一天举行饮宴聚会。由此可见,在汉朝开始,重阳节举行宴会和各种节日活动已成为帝王宫廷的节礼之一。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活动有哪些(九九重阳节重阳节快到了)(3)

二、重阳节的确定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重阳节的各种节日习俗逐渐丰富,节日内涵也逐渐增加,从最早的祭祀天地和祖先,感恩天地赐予、祖先庇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以及健康长寿;增加了登高望远、佩茱萸、赏菊花,饮宴敬老等等文化习俗和节日活动。

重阳节的确定是在唐朝唐德宗时期得以确定,将重阳节定为官方节日,与春节、上巳节并称“三令节”。并休沐一日,允许官员“择地追赏为乐”,并且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由于帝王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也要登高游宴,赋诗赏菊,还要举行田猎,于是重阳节的假期从九月初八就开始,有时候重阳过后一天也还在过重阳节。

自唐朝以后,重阳节愈加受到重视,宋元明清基本承袭唐朝的节日习俗和活动,宋朝时重阳赏菊成为主流,据相关记载,宋时已培育出的菊花品种就不下七十种。

在明朝时,重阳节的节日活动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如在重阳节这天,要将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中过节,举行蹴鞠、划船、歌舞、骑射等等节日活动。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活动有哪些(九九重阳节重阳节快到了)(4)

三、结语

总的来说,重阳节的诞生与其他的传统节日一般,包含着古老的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大国,各种节日往往都与农耕多多少少有着一些关系。或是祈求来年丰收,或是祈求风调雨顺。

在重阳节的游宴赏玩、各种娱乐游戏,以及节日食俗等各种节日活动中,食文化往往会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与传统文化中的“民以食为天”是息息相关的。

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大节,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文化内涵逐渐丰富。时至今日,重阳节再次增加新的内涵——敬老节。虽古时已有,但今天的我们,依旧可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重整旗鼓再出发!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活动有哪些(九九重阳节重阳节快到了)(5)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你还知道其他的小知识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文/朱子瑞;图/网络(致谢,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