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搭伙求财的人何必为难自己(摆好心态勿气勿恼)

工作有几年了,见的事情多少有一点。疫情期间,相信大家的工作与以前的工作常态相比发生了些许变化。借此机会,举几个例子,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点感触。


原则性的错误不要犯,犯了要敢认

都是搭伙求财的人何必为难自己(摆好心态勿气勿恼)(1)

我们单位的工作尽管比较容易量化,但工资发放是没有绩效指标的。换句话说,做多做少一个样。疫情爆发以来,工作量骤减,相应的管理层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工作时间和方式。

相对于全员复工,大家在办公室无所事事,我们是采用了周一到周四两班倒的方式,周五集体不上班。但是因为工作量实在有限,有好多人在办公室的大部分时间依然是聊天,上网,侃大山。期间,单位组织了好多次培训,借此机会,让大家充实一些。

但是可能经理们已经发现了大家的工作态度变得懈怠,想抓个典型,有一个员工正好撞到了枪口上。

培训时间到了,她还在工位上玩手机,被抓了个正着。然后,她立马灰溜溜地去了会议室。培训时间并不长,大概一个小时左右。不知道这个姐妹怎么想的,还没结束的时候,她提前溜了。溜了不说,还没回工位。一切都被经理看到了眼里,一直盯着腕表想看她到底几点能回来。之后是免不了的一通谈话。

据这个同事说,她听着主讲人问大家有没有问题的时候,以为培训就要结束了,正好人有三急,她就迫不及待出来了,只不过在厕所时间待得久了点而已。她没想到,培训那个时候并没有结束。

工作中偶尔出现懈怠是常有的事情,不过如果在意识到了这个状态后,依然有恃无恐,明目张胆,那就是自己主动往枪口送了。这种情况下,及时调整自己方为上策。

很多人在被揪到后会下意识给自己找借口。像这个同事,上厕所的理由,信手拈来。不管经理相信与否,估计心里都明镜似的。类似于考勤之类的原则问题,态度好一点,认个错,表个态,可能才是职场更好的“生存之道”。


做好情绪管理,不要让脾气为后果买单

都是搭伙求财的人何必为难自己(摆好心态勿气勿恼)(2)

之前有一次,有个同事在工作中并未按照标准的工作流程处理一些事务,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处理了一些文件。休息时间直属小组长无意发现,当面与其对峙,他拒不承认自己的做法。小组长火冒三丈高,话说的理直气壮,越说越激动,无果之下,两人直接去寻了业务主管理论。

结果是,这位同事应按按规定处理文件,尽管此次做法并未造成任何损失,但他不应该按个人理论随意处置。有问题,有意见,有想法都可以提出来,但是不要自作主张。小组长发现问题,应该采取妥当的处置方式,而不是大庭广众之下,与其吵个面红耳赤。事后,小组长向这位同事道了歉,表示自己的表达方式有问题,希望对方谅解。

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是每个人人生的必修课。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有句话这么说的,people may forget what you said or what you did, but they will never forget how you make them feel。所以希望大家说话时,三思慎言,保持理智。冲动之下的后果,你有可能失去的是另一个人的信任和心里难以磨灭的痕迹。


保持隐形社交距离,公私分明

都是搭伙求财的人何必为难自己(摆好心态勿气勿恼)(3)

大多数情况下,上下级之间或者同级保持好隐形社交距离,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当然,可能有些岗位要求处理上级主管的私人事务,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保持适当距离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双方都处于各自立场,上级不会因为与某一个员工走得近,而给这位员工差别待遇。而员工也不会因为与上级有良好的个人关系而走捷径。这样,双方对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都能把握合适的尺度。一句话说,即是“公私分明”。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同事之间,趣味相投,不免经常一起点外卖吃个饭,或是经常一起出游。私下相处时间越多,相应的彼此了解越深入。再进一步,可能会发现对方与工作中的形象不太一样。

我曾听同事讲起过她的一个经历。她入职以后,有在工作中很处得来,聊得开心的人,然后某个假期便三五成群相约去某地旅游了。行程中,同事不幸水土不服,不能按照原来大家商量好的行程一起活动了。此时,另外一个同事提出来各自行动,不必互相迁就,可能玩得更开心。而这番话,在这个同事理解中,就是自私的体现。

我不去评判二人谁对谁错,因为各自有各自的立场。只是想说,一次旅行可以暴露出来很多工作中,你没有发现的对方在性格或者观念上的不同。

双方保持好合适的距离,在我看来更能够维持好一段公平公正的合作关系。

不过,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对待问题和冲突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谨此分享一点个人观点,希望大家工作场合中能始终保持一个愉悦开阔的心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