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媒业发展趋势有哪些(何为未来媒体)

何为未来媒体?对当下媒体来说,未来媒体意味着什么?自媒体将在未来媒体当中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传统媒体未来会消失吗?国内首部未来媒体“蓝皮书”全面展示中国在未来5至10年内传媒业的发展趋势与未来走向。

究竟什么是“未来媒体”?

国内首部未来媒体“蓝皮书”近日发布。该书权威专业地展现了中国在未来5至10年内传媒业的发展趋势与未来走向,主编、厦门理工学院教授、新型特色智库未来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林小勇对“未来媒体”的含义以及传统媒体的未来进行了全面解读。

在他看来,所谓的“未来媒体”,实际上是指当下媒体与未来发展走向的标示,是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虚拟现实、5G等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基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以用户为导向,以数字创意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主导,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驱动的新型媒介和新型媒介组织。

新媒体传媒业发展趋势有哪些(何为未来媒体)(1)

《中国未来媒体研究报告(2018)》由厦门理工学院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撰,聚焦全球媒体融合转型大趋势下未来媒体的新兴发展,内容包括总报告、发展篇、热点篇、环球视野篇及案例篇五大部分,总结和分析了我国传媒业前沿领域的发展,为行业管理和传媒研究提供参考。

新媒体传媒业发展趋势有哪些(何为未来媒体)(2)

未来媒体≠新媒体

记者:技术的革新势必会带来媒体的发展变化,在未来媒体“蓝皮书”中您如何界定它?

林小勇:从字面上看,未来媒体即未来的媒体,即现在之后所有的媒体形态。为方便研究,这个时间跨度一般为5-10年,太短则变成了当下媒体,太长又会因为媒体技术的迅速革新而失去现实意义。

从内涵上看,未来媒体即超媒体,既包含又拓展了媒体的内涵。未来媒体以新兴媒体为核心层,外延至由AR、VR、MR构成的强调体验的混合现实互联网和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能互联网(含物联网)等;

新媒体传媒业发展趋势有哪些(何为未来媒体)(3)

同时,未来媒体又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媒体的范畴,除了具备传递信息的基础功能之外,还集合了社交关系、产品服务、使用场景等要素,平台性作用越来越凸显;媒体的跨界融合,使媒体外延性不断增强,向其他行业延伸,融合出新的媒介产业类型,未来媒体不断呈现更多可能。

从趋势上看,未来媒体是泛媒体,“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现实越发明显。正如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卢西亚诺·费洛里迪在《第四次革命》一书中所言“任何技术都有一个显著的特性——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次与媒体有关的技术变革,都是对未来媒体的开启。

未来,如何互联?

记者:万物互联时代会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生活模式?

林小勇:如果说以一种场景来表述的话,我们可以这么假设,可能早上你一起床,不再像以前拿起手机进行触摸式滑动,你只需要呼唤你的AI音箱,它就会向你播报当地的天气预报、新闻等。可能你正在刷牙,眼前的那面镜子通过你的眼动技术,就变成你想要看的新闻。

等你出门上了车,可能它已经是一台智能驾驶的车,不需要你用手动去打开收音机,或是其他的一些伴随性应用,它已经很智能地把你原来设定好的东西呈现在你面前。

新媒体传媒业发展趋势有哪些(何为未来媒体)(4)

如果再加入AI、VR、MR技术,那么可能我们在心理跟真实的世界当中,会不断地在切换我们跟媒体之间的交互,而且这种场景已经不断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越来越强烈。

2019年将出现短视频风口

记者:现在很流行自媒体,在未来媒体当中它将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林小勇:以我们传统媒体“人民日报”为例,它已经开了“人民号”,而它本身除了报纸自身的编辑记者以外,党政机关其他组织和自媒体都可以参与到他们当中。这是一种新的内容生态。

自媒体,尤其是一些优质的自媒体,在生产制作、传播过程中都把控得比较好,内容也比较能获得用户认可,那么在未来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反而会有不错的空间和前景。

当然,大浪淘沙,对于有一些存在各种各样瑕疵的自媒体,或者说故意吸引眼球,剑走偏锋的,可能就会在越来越规范的监管下被淘汰掉。

随着5G技术的到来,几大运营商都在加快5G的实验和试商用。2019年底或者2020年正式商用之后,短视频、微视频会有很大的新一轮爆发。究其原因,5G技术相对于4G,传输速率更快,内容含量也更大,通道更宽了,速度也更快了。

新媒体传媒业发展趋势有哪些(何为未来媒体)(5)

我们从2G到3G、4G再到5G,本质都有一个大的跨越。2G基本上是处于人跟人之间的通话,是人人连接,3G、4G增加了人跟物之间的连接。最通俗的案例就是我们每天都在扫二维码支付,这就是人跟物之间在不断地连接。

到了5G,除了人与物以外,物物也都在连接,也是真正能实现万物互联,所以会出现一个新的跨越。对视频来讲,5G正式商用以后,我认为会有一轮新的暴涨。

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虚拟现实、5G等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下,我国未来媒体发展方兴未艾。

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化、人工智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我国未来媒体发展的整体环境良好,未来媒体的跨界融合不断延伸渗透到其他相关行业,不断呈现更多可能。

除融合化、移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外,区块链技术将为未来媒体发展带来新思维,5G技术将为未来媒体发展带来新空间,无界面交互设计将为未来媒体发展带来更多符合人的本性的产品设计。

新媒体传媒业发展趋势有哪些(何为未来媒体)(6)

未来媒体与当下媒体

记者:您觉得对当下媒体来说未来媒体意味着什么?

林小勇:从媒体的概念变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关于“未来媒体”学界和业界尚未形成明确而统一的概念。本报告采用“未来媒体”的概念,主要是强调其战略性和方向性,而不是阶段性和相对性。

未来媒体与当下媒体的联系是紧密的,未来媒体的发展根植于当下媒体,通过当下媒体的发展可以探究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传媒业发展趋势有哪些(何为未来媒体)(7)

关于全媒体与融媒体

记者:当下流行的全媒体、融媒体等概念说明了什么?

林小勇:在“媒体融合”学理性概念引入国内之前,我国传媒业已经开始了融合的路径探索,“全媒体”是对传媒业走向融合所进行的本土化概括。由于全媒体常被解读为品类齐全的声、屏、报、网等各类媒体资源的汇总,往往容易忽略整合各类媒体资源,使其真正融为一体。

因此,2009 年,“融媒体”概念被首次提出。相较于“全媒体”,作为媒体融合更高级阶段的“融媒体”概念,带来的是“媒介门类融会贯通”的理念更新。之后,不断有学者和业界人士建议用“融媒体”代替“全媒体”。

新媒体传媒业发展趋势有哪些(何为未来媒体)(8)

除了包含全媒体之“全”的意思外,“融媒体”更注重各媒介之间的“融”,也就是打通不同介质、平台,再造新闻生产与消费各相关环节流程,通过各类采编技能等,以最小的运营成本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传统媒体的未来

记者:在您看来,当前的传统媒体会消失吗?

林小勇:从时间上看,后一种媒介形态相对应之前的形态,就是新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媒体并非某种媒介的专指。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最早提出的“新媒体”其实是电子录像EVA,与当下人们所熟知和接触的新媒体相差甚远。现在许多人将诞生于1969年美国军方部署的ARPA网基础上的互联网等同于新媒体,是后来互联网发展之快、应用之广和影响之深的影响。

新媒体传媒业发展趋势有哪些(何为未来媒体)(9)

国际上,互联网的媒体属性真正被认可是在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互联网被正式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之后的“第四媒体”。2000年前后,中国国内“网络媒体”一词开始流行并成为“热词”,“网络媒体”的叫法不胫而走,并逐步被人们所认可。

按照国外学者的标准,当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规模达到全国人口总数的20%以上时,其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

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其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发布,中国网民规模已达2.98亿,普及率达22.6%,所以中国网络媒体正式成为大众传媒的元年应为2008年。

截至目前,并没有哪一种新媒体取代了既有传统媒体。广播没有取代报刊,电视也没有取代广播,互联网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取代广播、电视或其他任何一种传统媒体。

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原始传播、口口相传等方式也并没有因为各种新兴媒体的强势发展而消失,在大量移动互联网产品中——各种表情包、衣着配饰乃至道具等中依稀可见原始传播的影子。

媒体的跨界融合

记者:当前媒体变迁过程中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林小勇:后出现的媒介形态总以各种方式向之前的媒介形态学习,并改造、修正和融合前媒介形态。新媒体就是这样,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和修正着既有传统媒体。

当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给媒体带来的变革远比之前的新媒体大得多。

尤其是近些年来,传媒领域的融合实践在业务融合、内容融合、技术融合的基础上逐步进行跨界融合,并呈现出移动为先、泛媒体化、交叉融合的特点,不少媒体主动与相关科技公司联合打造融媒体产品,技术融合不断深入,媒体的跨界融合让未来媒体呈现更多的可能性,未来媒体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

新媒体传媒业发展趋势有哪些(何为未来媒体)(10)

同时,媒体融合也呈明显的交叉融合且彼此相互作用。媒体融合的概念是在新媒体概念提出之后才产生的。

进入21世纪以来,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及资本,媒体融合发展实践进入深度融合阶段,各媒体开始纷纷探索实践多媒体多终端等一体化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媒体融合”是基于互联网的出现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呈明显的“相互作用”效应。

一方面,媒体融合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不断打破不同媒介的界限,为不同媒介实现融合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媒体自身发展的需求也加快推动了“媒体融合”的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