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常用五种光线(的摄影初学者忽略)
上一期我们主要了解了色彩本身的概念,通过控制颜色,来让图片表达创作者的情绪。
今天来说说光线和照片“不解之缘”。
目录
01 日间色彩变化照片上的色彩根据白天时间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为不同时间段的光线是不一样的,冰冷、热烈或者柔和。
清晨时分日出之前,世界基本是黑白色的,光线偏阴冷。整个日出的过程,色彩刚开始很柔和,之后会变得强烈,并逐渐区分出颜色。
日出之前
随着太阳升起,光线开始变得温暖。太阳上升穿透大气层的光线,色调要比清晨时分温暖,也就是会有更多的红色和橙色。冰冷的蓝色被大气过滤掉了。
太阳升起
太阳在天空中爬得越高,色彩的对比度就越大。
Tips:对比度指的是一幅图像中明暗区域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间不同亮度层级的测量,差异范围越大代表对比越大。一般来说对比度越大,图像越清晰醒目,色彩也越鲜明艳丽;而对比度小,则会让整个画面都灰蒙蒙的。
中午时分,对比度将达到最高点。多数数码相机可能会准确地渲染中午的颜色,不过烈日下,可能不会对被拍的物体产生美化效果。
中午
随着太阳开始落下,光线又开始缓和起来。如果太阳在朝地平线落下时,依然清晰可见,那么物体将开始呈现夕阳所特有的金色光芒。影子将被逐渐拉长,地表也变得凹凸不平。
日落
日落之后,天空中有大量光线,被夕阳染上了金色。这种光线可以用于长时间的曝光,甚至持续到黑夜。它可以产生精致的浅粉色,甚至青紫色的效果。和日出前一样,光线没有一丝阴影,色彩的对比度也很低。
日落后
最后,在夜晚来临之前,各种颜色褪去,世界再次变成黑与白的组合。
夜晚
02 色温
色温是一种温度衡量方法,这个概念基于一个虚构黑色物体,在被加热到不同的温度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其物体呈现为不同颜色。就像加热铁块时,铁块先变成红色,然后是黄色,最后会变成白色。
使用这种方法标定的色温与普通大众所认为的“暖”和“冷”正好相反,例如,通常人们会感觉红色、橙色和黄色较暖,白色和蓝色较冷,而实际上红色的色温最低,然后逐步增加的是橙色、黄色、白色和蓝色,蓝色是最高的色温。
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就称为这一温度下的色温,计量单位为开尔文(K)。
色温对比图
从色温上来说红色的色温是最低的,然后逐渐增加的是橙色、黄色、白色,色温最高的是蓝色。
了解不同光线下的色温,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在这种光线条件下会拍出什么色调的照片,从而去考虑是要强化这种色调还是减弱这种色调。那么怎么强调或在减弱呢?
03 白平衡
在数码相机中,色温是通过白平衡来控制的。
下图中的人像,始终穿了同一件衣服,且背后是一块白色纸板。
第一幅图是在正常阳光下(5500k)拍摄的人物。第二幅图在晴朗蓝色天空的光线下(10000k),照片效果偏蓝,因为这比阳光直射有着更高的色温。第三幅图在钨丝灯下(2800k)拍摄,照片看起来偏红,因为钨丝灯的色温更低。第四幅图在荧光灯下(3500k)拍摄,看起来比在阳光下要绿。
这时就需要相机中的白平衡发挥作用了。白平衡可以让实际环境中白色的物体在你拍摄时呈现出“真正”的白色,可以简单理解为是用来平衡白色的。
相机中的白平衡
相机中会预设多种场景下的白平衡,多云、晴天或者白炽灯等。如果不知道如何调整色温值,那只需要选择对应的场景即可,相机会自动帮我们校正颜色。也可以选择AWB模式,也叫自动白平衡,相机会自动根据你的拍摄环境来调整色温值。
有些相机还会有K模式,也就是当你知道你所在的环境是什么色温时,直接把色温调到该范围,更为准确。
除此之外,还可以自定义白平衡。通过拍一张纯白的纸张,然后在机内找到手动白平衡,自定义白平衡,选择该张纯白纸张的照片即可以完成设置。
然后相机就会以这张白纸作为基准白色,无论在什么色温条件下相机都能准确的把颜色校正过来。一般来说自定义白平衡是最精准的。
那么白平衡还有什么应用呢?
假如我们在拍日出或日落时,通常是希望画面看上去更暖更红。那么可以通过白平衡中的K模式,给相机设定一个较高的色温(较高色温画面偏蓝),那么相机就会加入更多红色来中和画面,我们的希望图片更红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而如果只是将色温设定在日出时本该有的温度上(3000k左右),那么相机会认为此时温度偏红,为了中和画面添加了蓝色,那么日出看起来就偏冷了。同样的,想拍冷色调的图片,可以设置较低的色温(图片偏红),相机就会添加更多蓝色进行中和,也就达到了我们想要冷色调图片的目的。适当的欺骗你的相机,就可以更好的控制你的画面了。
这一期主要是围绕光线对照片的影响展开的。一天之中不同阶段的光线,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光线,对最终成像都不同。利用白平衡,我们能得到一张颜色更正确的图片,白平衡也可以为你所用,创造超越现实颜色的图片。
那么照片拍完了,怎么放到电脑中编辑?处理时,对比度、色阶、曲线又都是啥?咱们下期详说~
作者简介:摄影小白兔,热爱摄影热爱生活。跟我一起从零开始学摄影,拒绝知识碎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