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一线工匠精神(匠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今年起,上海市总工会计划用10年时间培养选树1000名“上海工匠”,打造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经过5个多月层层选拔、评审把关,“上海工匠”首轮选树活动结束,88名首批"上海工匠"近日诞生。其中,交通行业有5人入选。

今天起,小交陆续为大家带来“上海工匠”的交通故事。首先,让我们去听听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李鹃伟的故事。

工地一线工匠精神(匠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1)

李鹃伟:十年磨一剑,地铁工人中的“老法师”

今年55岁的李鹃伟是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车辆分公司的一名高级技师。

去年,对于在平凡岗位上辛勤工作数十年的李鹃伟来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他作为轨道交通行业领军人物参与申通地铁“从工人迈向大师”大型活动,并接受上海教育电视台的采访。此外,他又参加了上海东方网举办的第六届“李斌技师创客论坛”活动;同年,李鹃伟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享有国务院津贴,他的个人事迹被拍成纪录片收录于东方卫视《大爱东方》第七集《掘进》,他的工作室被评为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

成功转行,再创辉煌

工地一线工匠精神(匠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2)

工地一线工匠精神(匠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3)

你知道吗?李鹃伟不是一开始就从事地铁行业哦!那么他为什么会转行?转行后,比周围的地铁人起步晚的李鹃伟有没有适应新环境?

起初,刚从技校毕业的李鹃伟进入了上海彭浦机器厂一车间,开启了他的“技术生涯”。当时,他主要从事推土机的机械部件钻孔和压桩工作,由于他刻苦钻研,没过几年便成为当时单位的生产组长。

由于企业面临结构调整,2000年9月,李鹃伟转行进入上海地铁维修行业。面临新的考验,他工作刻苦认真,凭借着过去敦厚的技术功底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很快就适应了地铁列车的检修工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仅仅三年,他就提出了关于当时一号线自动断电故障的车辆整改方案,方案指出此故障是由于车辆之间半自动车钩频繁移动,使止动片滑动所引起的。找到原因后,经过整改,在止动片位置上安装一个铰链保险,效果立竿见影,当时所有16列车均没有再发生过因此原因而引起的断电故障。

此项整改让他当时在车辆厂名声大震,一时间大家都认识了这个社会招聘进来才3年的中年人。此后,他被安排到制动班组,他将传统的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开启了他在车辆制动领域一个又一个技术突破,从空压机轴箱油封安装工装设计、制作到车门解钩气缸国产化试制,都凝结了李鹃伟这些年勤奋工作的成果。

把“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创造”

工地一线工匠精神(匠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4)

工地一线工匠精神(匠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5)

李鹃伟平日里是一个喜欢捉摸的人,他常说,促使他不断对机车维修工具进行发明革新的动力就是能让包括自己在内的一线工人工作起来更轻松、更方便、效率更高一些。

众所周知,一辆小汽车的心脏部件是它的发动机,然而对于一列重达300多吨的地铁列车,要让他每天安全地奔驰在申城的各个角落,制动则是他灵魂、他的心脏。多年来,李鹃伟在研究列车制动系统时总是废寝忘食,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动力让他在该领域不断创新突破、超越自我,由他参与负责的两项先进操作法和八项技术专利共为企业节约维修成本达2248万余元。

空压机是列车重要部件之一,李鹃伟常说,它好比人的肺,出不得问题。夏季列车运行中,空压机处于200℃以上的高温状态,空压机的甩油片经常脱落,造成空压机损坏。经过研究,李鹃伟破解了甩油片脱落原因,就用两根金属圆柱的弹性销,为甩油片“插上一道安全门栓”。这一创新的“永久固定技术”,实现了列车运营中78台空压机报废率为零的纪录,外方供应商也对这项创新工艺表示认可,并被他们写入了此后的制造工艺中。

此后,李鹃伟不断在技术上创新,在生产上创效,除了之前提到的一些大型创新型项目,为满足平时日常生产维修需要,在李鹃伟手中实现的小改小革、小发明、小创造不计其数。李鹃伟的每一个创新、创造、整改、发明真正把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创造“李鹃伟”已成为一个团队的代名词

工地一线工匠精神(匠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6)

工地一线工匠精神(匠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7)

从1993年地铁1号线通车试运营至今,已悄然驶过23个年头,上海地铁在2011年9月成立了“李鹃伟首席技师工作室”,编号为001号,后被评为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均来自各部门现场经验丰富、技术有特长的专家和一线工人。工作室成立以来,以“啄木鸟——现场问题的发现者、铁榔头-——疑难问题的解决者、联动机——系统问题的攻关者、先驱者——科研项目的实践者”为定位,不断培养岗位人才,为地铁列车气制动专业的研究和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让职工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年来,在团队成员的努力下,李鹃伟工作室取得了不少成果,包括两项上海市优秀发明铜奖、一项上海市科技成果奖。李鹃伟设计的双针双管压力表获国家专利,抗疲劳次数达到100万次,超过国际规定32倍,在精度与可靠性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2015年,由李鹃伟工作室研发的“轨道交通列车制动与供风系统核心部件技术及应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具有夜视功能的仪器、仪表、表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如今李鹃伟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的代名词,他要做的不仅仅是对地铁列车的维护和维修,更重要的是将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创新超越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从工人迈向大师,传技育人

工地一线工匠精神(匠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8)

工地一线工匠精神(匠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9)

在如今轨道交通二次发展的关键期,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推出了“从工人迈向大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梯队,李鹃伟就是其中一员,如今他仍然在不断学习,为了让自己在技术领域眼界更为开阔,他报名读本科,学英语、计算机,这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工人来说何其不易。从起初的哑巴英语,到如今能基本说出一些列车部件上的专业名称,看懂一些专业英文缩减标识等。然而李鹃伟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也为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高师带徒方面,他愿意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出去,先后参与了车辆分公司新进职工岗位培训及大学生技术培训,如今他带教的部分徒弟如今也成为了大师,也成为了车辆检修各领域的行家里手。

小交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无论多宏伟的蓝图、多精深的设计,都要靠技术工人用双手将它们一步步变为现实。让我们为可爱的地铁工匠李鹃伟点赞吧!

PS:还有更多交通行业“上海工匠”的动人故事等着大家,敬请期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