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烙面怎样制作(礼泉烙面孩童记忆)

在关中平原,面食是一种的精神力量。无论是粗犷的关中汉子,还是长得蛮得很的女娃,人人都有一个“面肚子”。一天不吃面,就想得心里发慌。

礼泉烙面怎样制作(礼泉烙面孩童记忆)(1)

礼泉烙面怎样制作(礼泉烙面孩童记忆)(2)

儿时记忆,每逢过年,在 礼泉北部山区,家家户户都会摊 烙面。手巧的姨挥舞着摊面的板子,板和勺子里的面相互配合着,一张薄煎饼就在一张四方大的钢板上就形成了。做烙面,最不容易的就是和面。十斤左右的面,倒在一个大盆里,一点点的和,心急的人,干不了和面这个事。这体力活,也少不了家里的男人来做。等面和得稀稠合适了,放置一晚上,让面上个劲儿。做的烙面好不好,就看醒面的时间了,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一晚上足够。

礼泉烙面怎样制作(礼泉烙面孩童记忆)(3)

等到第二天,搭烙面的钢板,用麦秸烧钢板,待钢板一热,就可以摊第一张烙面了。我们那儿把摊的第一张面叫煎饼,通常这煎饼摊出来会分给大家伙儿吃,热煎饼蘸调制的蒜水,或者炒土豆丝,院子里顿时充满了烙面香和欢声笑语。不大一会儿功夫,心灵手巧的姨烙了好几张烙面,烙面薄如纸,筋道入味。

礼泉烙面怎样制作(礼泉烙面孩童记忆)(4)

想要更好地体验一下烙面的美味,绝不只以煎饼的方式体现。所有烙面摊完之后,重叠成长方形条状,用重物压烙面,使其成型,两三天便可取出。手巧的姨拿着面,不一会儿就切了好大一盆。取一锅,注入开水,调制臊子汤,这汤可有讲究了,放入盐,鸡精,少量醋,花椒粉,猪油,辣椒,讲究“ 一红二白绿三不酸”。“一红”辣子多,油厚、“二白绿”放入切好的葱花、蒜苗或白菜叶、“三不酸”汤要调的不酸不咸,烙面见汤就入味,不酸不咸,淡淡的就刚刚好。将汤烧制滚烫,即可浇烙面。

礼泉烙面怎样制作(礼泉烙面孩童记忆)(5)

抓少量烙面,放入碗内,浇上滚烫的汤,烙面瞬间被红辣的臊子汤浇透,挑一筷子面入口,烙面吸收了臊子汤味,筋道香辣,入口便下肚。

礼泉烙面怎样制作(礼泉烙面孩童记忆)(6)

如今,烙面可卯着臊子汤吃,也可蒸软凉拌调制,也可炒着烙面吃,不管哪种吃法,都有特色,也是烙面美味的一种体现。

此时,我想起了黑撒乐队的《陕西美食》这首歌:“……走伙计们一起吃三秦美食,共同发扬咱的陕西小吃……”

勤劳朴实的关中人,用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不仅表达着对面食热爱,更是对这片关中平原的致爱!

美食能满足情感,美景能治愈心灵。礼泉境内有古文化遗址21处,古建筑5处,是陕西省18个重点文物旅游大县之一,来礼泉怎能错过这里的旅游胜地

唐昭陵

礼泉烙面怎样制作(礼泉烙面孩童记忆)(7)

唐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公里九嵕山的主峰,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是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首开了中国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河。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有陪葬墓180余座。“昭陵六骏”被鲁迅先生称为“前无古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家村

礼泉烙面怎样制作(礼泉烙面孩童记忆)(8)

袁家村被称为陕西丽江,“中国十大美丽乡”。呈现了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恍惚中有种穿越时空之感。古朴典雅的小巷店铺林立,作坊鳞次栉比,踩着青石板,欣赏关中风味的明清式建筑,看着布坊中的老人细心的织布,面坊工人认真地推着石磨,别有一番风味。

· end·

作者:董迎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