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不放弃香港:英国没有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

1982年9月,人民大会堂里迎来了一场强强对决,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香港问题进行了第一次交手。

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对这场谈判有着充足的准备,决定在香港问题上“决不妥协”,要以强硬的姿态来进行会谈。

邓小平深知撒切尔此行的目的,会前就说:“中国不是阿根廷,香港也不是马尔维纳斯。”准备与撒切尔来一场较量。

英国不放弃香港:英国没有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1)

会上,撒切尔夫人表示:“英国从来没有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英国所做的完全是为香港经济考虑,香港要想繁荣,必须由英国人管治。”企图用这样的谎言来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邓小平自然知道撒切尔的意思,斩钉截铁地说:“主权问题不可以讨论,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尽管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但是邓小平用自己的睿智和非凡魄力让撒切尔屡屡受挫。

会谈结束,撒切尔还神情恍惚,她说道:“邓小平真残酷啊。”

一向以“铁娘子”著称的撒切尔究竟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香港问题上,邓公又是如何屡屡挫败英国人的呢?

历史遗留的问题

香港,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大门,自先秦时期开始,香港就已经在中国绝对管辖之下。

及至近代,中华大地饱受涂炭,文明古国遭受到一段屈辱的历史,香港也被列强占据。

1842年,英军打败清廷,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从此,英国人便开始了对香港的掠夺。

英国不放弃香港:英国没有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2)

1860年,英国再次打败清廷,逼着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一部分给英国。

1898年,英国再次逼着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条例》,将九龙半岛的另一部分租借给了英国,租期99年。

至此,中国香港被英国全部占据,三个不平等条约让英国人在香港攫取了百年的利益。

随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均承认英国在香港的权利,英国人得以在香港继续攫取利益。

1995年,梅杰首相曾说:“英国在香港的投资在900--1000英镑之间。”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也就意味着英国每年从香港可以攫取1000亿人民币以上的利益。

香港何时收回?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同纲领》中就明确指出,中国将不再对清政府遗留的赔款进行赔偿,也不再承认中国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毛泽东主席也表示:“新中国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要求坚决维护自己的主张,不会再做国民政府那样的决策,这让英国人慌张起来,不禁担心自己在香港的管治会不会因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结束。

英国不放弃香港:英国没有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3)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是完全有能力将香港收回的,当时解放广州以后,百万大军驻扎广州,只等一声令下,便可将英国人赶出香港,但是碍于当时的国际局势,香港并没有及时收回。

新中国刚刚成立,迫切需要恢复生机,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发展各方面的状况,倘若此时收回香港,英国必然与新中国交恶,如果英国在西方使些手段,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会变得不可调和。

另一方面,香港是很重要的一个对外进行交流的平台,在香港这个平台之上,中国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到西方先进技术和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方面都很落后,有不少先进器材就是通过香港从外界输送到国内的。

当时中国就决定,香港是必须要收回的,但不是现在,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再谈这个问题。

于是英国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就放下心来,事实证明,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收回香港的决策是正确的,英国人得了中国的好处自然是心里边清楚,所以英国在西方国家中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政府是合法政府的,并且很早就与中国建交。

此后,由于冷战的影响、中苏关系恶化等原因,中国对于香港问题的态度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英国领袖希斯也意识到了中国的态度在发生改变,出于想继续管治香港考虑,1974年,希斯来到了中国,想要初步了解一下中国对于香港问题究竟是何看法。

英国不放弃香港:英国没有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4)

刚来到中国,希斯就受到邓小平等人的热烈欢迎,中方这样的态度也让希斯心里有了一丝好感,他觉得中国应该不会采取极端方法收回香港。

在与希斯的谈话中,毛泽东主席说:“你们如今只剩下一个香港问题了,我们现在也不谈,到1997年还有23年的时间,到时候怎么办,我们就再商量吧。”说着,毛主席又指向邓小平向希斯说:“这是他们年轻人的事情了。”

毛主席的话让希斯明白,中国政府是希望在香港问题上维持现状,但是香港一定是要收回的。

前期的博弈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回归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香港很多人都在担心一旦香港被中国政府收回,那么资本主义制度变为社会主义制度,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当下在香港所进行的投资都将成为他人嫁妆,一时间,香港的商业陷入了恐慌 。

面对这样的情况,1978年,邓小平成立了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深入香港了解当下最新情况,稳定商人们的情绪。

随后,中英两国开始了不断的谈判,英国人担心在港商人的利益得不到保证,并且想要在1997年到期之后继续占据香港,而中国的态度明确,到期必须收回香港。

但是此时的香港仍然发挥着连通国内外的重要作用,所以中央决定收回香港并不急于一时,但是美国人坐不住了,他们急切地想要中国承认其占用香港的合法性。

1979年,英国派遣香港总督麦理浩正式访华,次日,邓小平接见了他。

英国不放弃香港:英国没有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5)

邓小平说:“人们都在担心香港将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但是中国有一贯的立场,香港的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到了1997年解决这个问题时,中方会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

在后来的谈话中,邓小平还做了保证:“无论中国如何决定,投资者的利益都将得到保护。”

麦理浩的访问虽然没有使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占据香港的合法性,但是得到了一个保证,也算不虚此行。

1981年,香港经济再次因为香港未来不明出现了巨大波动,英国想要借着这个机会迫使中国做出让步,便派遣外交大臣卡林顿再次访问中国。

卡林顿对邓小平说:“尽管此前你们做出了保证,但香港人仍旧不安,人们在签订契约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期限与合法性的问题,继续保持香港的经济稳定对我们双方都是有利的。”

英国不放弃香港:英国没有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6)

但是,邓小平的态度很坚决,再次做出保证稳定香港人心,香港回归问题不能作为谈判对象。

实际上,到了1981年的时候,邓小平等领导人已经就香港回归问题制定好了方针,主要就是要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失。

随后,更为正式的基本政策向外界传出,这时,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在1997年收回香港,并且已经做好了相关制度安排。

但是此时英国仍然不死心,企图在香港问题上再进行讨价划价,1982年,英国副外交大臣来到中国进行访问。

但是中国这次没有留余地,明确地说明了1997年将收回香港,同时再次保证会维持香港经济的繁荣。

英国人实在没有办法,就再次派出前首相希斯,想要再进行一次讨价还价,但是面对邓小平坚定的态度,最终也是无功而返。

英国不放弃香港:英国没有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7)

同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她一直对英国就香港问题的谈判心存不满,于是决定亲赴中国,以强硬的态度迫使中国做出让步。

王者对决

1982年9月24日,撒切尔夫人见到了邓小平,几句客套话说完,撒切尔夫人便真刀真枪地开始了。

不愧是以强硬著称,撒切尔夫人直奔要害,向中国提出曾经签订的三个条约均是有效条约,要中国必须承认。同时,撒切尔夫人还说:“香港的稳定离不开英国,这是英国的底线。”

她毫不避讳地说:“如果中国执意收回香港,将会对香港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有什么毁灭性的影响呢?撒切尔夫人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收回香港,那么英国在香港所做的投资将悉数撤离,届时香港将面临经济崩溃的危机,不仅如此,香港的内政英国人势必要来搅和。

接着,撒切尔夫人又说:“香港想要维持稳定,必须由英国人来管治。”

英国不放弃香港:英国没有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8)

撒切尔还表示:“英国人在香港是完全为两国利益着想,英国从来没有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

彼时的英国刚刚战胜阿根廷,撒切尔正趾高气昂,强硬的态度让英国随从官员都吃了一惊,他们自己也未曾料到撒切尔夫人的手腕这么硬,他们都以为这次谈判终于可以拿到一些便宜了。

可是他们忘了,他们面对的,是极具智慧和胆识的邓小平,邓小平的回答同样斩钉截铁:“在香港问题上,没有余地,主权问题是不可讨论的,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接着邓小平补充道:“不仅仅要收回新界,香港岛,九龙也要一并收回。”

邓小平也让英国清楚地知道了中国不是清政府,邓小平不是慈禧李鸿章,想要再次掠夺中国已经是不可能了。

撒切尔夫人仍旧在用“毁灭性灾难”来要挟,邓小平明确地说:“如果在接下来到1997年间的15年里,香港出现严重不稳定情况 ,中国将对收回香港的时间另做决定,即使出现灾难 ,我们也会勇敢面对灾难。”

英国不放弃香港:英国没有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9)

这就是伟人的答案,从战争年代走来的老人已经无惧任何敌人,撒切尔夫人的种种要挟根本不会吓到邓公。

这场会谈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撒切尔夫人终于领略了邓小平的强硬,以至于走出大会堂的时候仍然精神恍惚,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甚至摔了一跤,之后撒切尔夫人更是不禁感叹:“邓小平真残酷啊。”

此后两年间,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22轮的谈判,英国在一开始觉得既然中国不做让步,我们就拖着,一直拖到1997年,到那时没有谈判结果,你们就不能顺利收回香港。

英国不放弃香港:英国没有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10)

但是这样的阴谋是不可能得逞的,邓小平随后表示:“两年内谈不好,中国就宣布谈判破裂。”

其实,当时的中央已经有了解决香港问题的方法,一个伟大的构想在邓小平心里已经形成。

伟大的构想

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使者时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实际上这个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早在1955年,周总理就曾经表示对于台湾问题,解决的方式有两种,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方式,如果蒋介石愿意,我们欢迎他派代表来北京谈判,中国人民愿意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这是中央第一次公开表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1956年,毛主席再次表明:如果台湾和平统一,台湾的一切可以照旧。

1963年,周总理概括了中央的对台政策,大概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台湾军政建设费用不足部分中央予以支持;社会改革可以与国民党商议;双方团结共处。

后来,这个政策被称为“一纲四目”。但是后来由于种种难题,并没有付诸实施,但是其中的精髓被继承了下来,这便是“一国两制”的前身。

1979年一封《告台湾同胞书》,引起了台湾人民的盼望统一的感情,1981年,中央对台湾政策也渐渐明朗,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自治权,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英国不放弃香港:英国没有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11)

可是在台湾问题上始终没有将一国两制付诸实践,当下,首先要解决的是香港问题,邓小平便顺应时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不久,这样的构想便在香港问题上得到了实践。

尘埃落定

撒切尔没有想到,邓小平竟然以巨大的魄力提出了一国两制,在英国多次谈判未果的情况下,最终在1984年9月签署了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随着英国国旗的降落,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英国结束了在香港长达百年的占据,香港从此正式回归祖国。

英国不放弃香港:英国没有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12)

一个强大的祖国永远不会允许有主权问题的争端,正如邓公所言:主权问题是不能讨论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