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过饰非,诿过于人(老子诠真89文过饰非之)

望文生义在解释经典中很常见,比如文过饰非之“文”与“文不足”之“文”就没有区别开来。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19章)

【注释】

此三者: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文:字,文字;文章。

令:使。

文过饰非,诿过于人(老子诠真89文过饰非之)(1)

加工之后才好看,好看引起人的欲望

属:读zhǔ,通“嘱”。嘱咐,叮嘱。

见:读xiàn,同“现”,显现。

素:没有染色的生绢;质朴,本色的;本心,真情。

抱:环绕。

朴:未经加工的木材;敦厚,质朴,淳朴。

绝:拒绝,杜绝。

学:学习;学问;学派。

文过饰非,诿过于人(老子诠真89文过饰非之)(2)

【直译】

认为前面三句话的文字不足,所以才有所叮嘱:显现本色,围绕淳朴;减少自私,减少欲望;拒绝学派,可以没有忧虑。

【解析】

“文不足”是文字或者文章表达得不充分,说得不到位,阐述得不到位,因此才有所叮嘱,进行补充说明。

“见素抱朴”是说,显现的、围绕的都是本色的、本来的、原始的、未经加工的、不会引起欲望的东西,这样才能回归自然、返朴归真。

文过饰非,诿过于人(老子诠真89文过饰非之)(3)

夸张的打扮是为了引人注目,夸饰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注意和重视

“绝学”和“无为”、“不言”、“无事”一样,是采用了夸饰的修辞方法。拒绝的是纯书本的、口头的、有争议的、错误的学说。

【意译】

前面三句话讲得不到位,所以才加以补充说明:显现本色,围绕淳朴,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削弱自私,减少欲望;拒绝脱离实践、存在错误的学说,才能无忧无虑。

【闲聊吧】

看到"文不足",很多人就想起了文过饰非,这是望文生义。把“文不足”理解为说得不到位,与后面的“故另有所属”(所以才加以补充说明)才能一致。之所以说得不到位,是因为语言有局限性。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1章)。

文过饰非,诿过于人(老子诠真89文过饰非之)(4)

语言有局限性,事物有不确定性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与“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3章)是一致的。“见素抱朴”即“不见可欲”(3章),有助于“少私寡欲”,可以“使民心不乱”。

“少私”不一定就是多为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为他人,容易使他人不劳而获、欲望变多,陷他人于不义之中。

“少私”是减少私,逐步达到“无私”,即忘我的境界。忘我是修炼中的较高境界。达到忘我,就会成就自己,无论是身体还是智慧都会有很大的收获。“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7章)

“绝学”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不可以绝对化。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没有绝对的事情,“绝学”也一样。“行不言之教”也是一种教育,有教就有学。

文过饰非,诿过于人(老子诠真89文过饰非之)(5)

文学艺术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意识形态的领域不可以百家争鸣

老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百家争鸣开始的时代,学派众多、观点众多。真理不可能遍地都是,漫山遍野的花全都代表真理?文学艺术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意识形态的领域不可以百家争鸣。

谁对谁错?学习哪个?老子当然是要让人们学习修道。老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

“绝学”的目的是为了“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为了减少“识”,为了削弱人的主观意志。“为学日益,为道日损”(48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