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的传说囊萤映雪(田野当中闪亮的尾巴)

—中国萤火虫文化在夏夜,最让人愉悦的除了虫鸣声,恐怕要数萤火了这些在天空中飞舞的小虫浪漫而美丽,甚至还成了婚庆的庆祝用品这些稀奇的小动物把一盏灯挂在尾巴上,发出柔和的光芒在古希腊,萤火虫也被称为"闪亮尾巴",科学家亲切地把它们称为"蓝披里斯"虽然人类在古代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萤火,但是对这种昆虫却知之甚少和绝大多数常见昆虫一样,萤火虫也被赋予了诗人的思想,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萤火虫的传说囊萤映雪?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萤火虫的传说囊萤映雪(田野当中闪亮的尾巴)

萤火虫的传说囊萤映雪

—中国萤火虫文化

在夏夜,最让人愉悦的除了虫鸣声,恐怕要数萤火了。这些在天空中飞舞的小虫浪漫而美丽,甚至还成了婚庆的庆祝用品。这些稀奇的小动物把一盏灯挂在尾巴上,发出柔和的光芒。在古希腊,萤火虫也被称为"闪亮尾巴",科学家亲切地把它们称为"蓝披里斯"。虽然人类在古代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萤火,但是对这种昆虫却知之甚少。和绝大多数常见昆虫一样,萤火虫也被赋予了诗人的思想。

发光蠕虫—大自然的杰作

萤是鞘翅目昆虫,它们隶属于甲虫的一种,但具有甲虫和所有昆虫都不具有的"发光"绝技,萤有翅盖保护翅膀,也有行走足,看起来和其他的甲虫没有多大的区别。在天上飞行的萤火虫其实都是雄性,雌性萤火虫体会不到飞行的快乐,它们不具备飞行能力。

虽然萤火虫看着是那样浪漫而美丽,但是它们是一种残忍的肉食动物,很多人都听说过萤火虫进食蜗牛的故事,但对于中间的过程并不了解。

萤火虫有种特殊的武器,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那是带着小刺的钩子,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当萤火虫锁定目标后突然刺向蜗牛,反复几次蜗牛就会失去知觉,萤火虫的武器有化学物质,蜗牛很快就会变成流质,萤火虫麻醉它们以后就可以喝蜗牛的肉粥了。

腐草化萤—一个无稽之谈

在古代,萤火是一种凄美的火焰,由于受到"腐草为萤"说的影响,古人们误以为萤是腐草变化而来的,所以不少作者在诗中也谈到这一点。

如宋代陈章的《腐草为萤赋》就详细描写了萤火虫美丽的蜕变的变化过程,以及萤由生到死的生命之旅。腐草是怎样由无生命之败物,渐渐变成有生命之萤火虫的。

由于作者的观念一开始就错了,所以决定了他的描写自然是毫无根据的想当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无稽之谈,但又不能不佩服作者丰富的想像力,他能将并不存在的现象写得绘声绘色,如同亲见,而且写出了由无到有,循序渐进的全过程,不管怎么说,是需要很高的艺术才能的。

事实上,"腐草化萤"、"贪酷致蝗"一类无稽之谈,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这种形象的文学化手法得以巩固的。

幽幽"萤火"—点亮中国文学

中国历史上写萤诗有很多,不过大多诗歌都是集中于"表层",,直接描写萤火虫那美丽的火光。

晋代诗人张华写下"星火既夕,忽焉素秋"的名句,从客观的角度写随着秋天的到来,在凉风习习的夜空,萤火闪耀。

梁简文帝《咏萤》几句"井疑神火照,帘似夜珠明"来赞许萤火。说萤火就如夜空的流星,发出的奇异光辉,把井台、帘子映照得一片通明。在古代,人类早就观察到了萤火虫的特性,萤火虽有光,但人接触到它并不觉得热,它聚集在草中也不会着火。灯光下萤火会暗淡下来,而在雨中反而更加明亮。

梁萧和的《萤火赋》是描写萤火虫文学作品的一个"高峰",他以多变的手法反复描写萤火虫在夜空的飞期之态喻其为"乾沙之火"、"清汉之星流",黑色的夜幕中现出了萤火虫的明亮身影,形象是那样鲜明而又生动。晨曦徐徐出现,萤火渐渐不明。

目睹了萤火从傍晚初起的,直到黎明前熄灭的全过程,诗人有所感。这时候的诗歌也多是描写萤火虫发光的现象,也并没有把自己的思绪加在萤火虫上。

这一时期,虽然萤火虫不像某些昆虫寄托了诗人的思想,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但是凝练的语言,巧妙的比喻,清新的画面,这些诗词都会给人以美感。看着使人们描绘出一片清静幽雅的景致,情在景中,我们就能体现出作者一种特殊的心境。

微弱萤光—寄托文人无限愁绪

萤火虫是一种不太起眼的昆虫,它生长在湿热的树丛枯叶下,既没有漂亮的外表,也没有悦耳的鸣叫声,所以人们一般很难发现它的身影。只有到了晚上,当人们看到夜空中摇曳着闪亮的萤火,才能想起它的存在,并被它引得浮想联。所以在古代诗赋里,萤火虫也经常被人们赋予新的意义。

唐代诗人虞世南《咏萤》就写到过"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的千古名句,诗人把萤想象成一个弱小的个体,不论是它发出的点点光亮,还是它那无力的双翅,简直是微不足道。

然而,它并不自以为小,它一点儿也不示弱,不觉得孤独,还是在暗夜里发出那微弱的光,展示自己的存在。在这黑暗的时代,诗人也是怀才不遇,经常会感受到自己力量的微笑,但是看到萤火虫的微微亮光,能与月光争辉,作者被深深地感动了,这种感动让萤火虫变成了"奋斗"的目标,给了作者无限的信心。

李百药《咏萤》里的一句"阶前畏月明"也写的很有味道,在诗人的笔下,萤火虫不敢到月光下去,它没有勇气与明亮的月光媲美,只能在暗淡的灯光和湿露下飞舞。它虽然知道自己的力量微薄,却又是那样执著,不辞辛苦地为人们照亮黑暗中的小路。

这是一种值得人们钦佩的献身精神,对于每个萤火虫来说,它们都是弱小个体,但是它们不需要同情与怜悯,面对黑暗,它们从未屈服过。

诗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

杜甫《萤火》中描写萤火虫"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的勇敢,杜甫虽然不回避腐草为萤的观念,但绝非只是为了宣扬唯心思想,而是以小小的萤火虫作比,寄寓自己对生活的亲身感受。

萤火的微光照在羁客的身上,星星点点;风雨之夜,它或者在庭院中飞翔,或者在树林中穿行,那小小的身影后依然拖着微弱的光点;当寒风将至,蟋蟀入室的时候,哪里才是萤火虫的归宿呢?联系到杜前的身世,我们知道他是在用萤火写自己,写自己的遭遇,写自己到处飘零的生活。

小小的萤火虫被这些文人墨客寄托了万千愁绪,一盏孤单的小灯,照亮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前程,当他们看到萤火的那一刻,就确定了前进的方向,这些文人志士不会因为挫折而溃败,就是枯草的荧光也敢和天上的明月去争辉!

萤火婚庆—是浪漫还是无情

无意回想起中学期间就有很多女同学就盼望她们未来的男友能给她们一次"萤火虫浪漫",这也生出了萤火虫婚庆。不仅仅是在婚礼上人们可以使用萤火虫,即使是一般的谈恋爱找浪漫,也有网店可以通过销售萤火虫的方式制造浪漫气息。

这些店铺在下订单以后会使用快递的方式把活体萤火虫邮寄到买家手里,这样每一个男人都能给自己的女友来一次"仲夏夜之梦"了。很多人希望能够找到浪漫,实际上这是一种无情的做法,因为大部分萤火虫在邮寄的过程中都会死亡,即便不会死亡,来一次浪漫的"放飞",这些南方的萤火虫来到不适应的环境根本无法生存。

萤不管是成虫还是幼虫,必须吃一些软体动物或者是小蜗牛,然而放飞地点显然不会这么理想,也许情侣之间找到浪漫了,感情变得更加稳固,但是这个结局对于萤火虫一点都不浪漫,它们最后身死他乡。

萤火虫不可能是人工养殖的,大部分用于婚庆的萤都是店家捕捉的,大肆捕捉导致萤火虫种群的危机,在电商平台上,只需要百元就可以买到数百只成虫,为了给女友制造一次难得的浪漫,很多人甚至一次性购买数百只。

对于农民来说,捕捉萤卖到钱,而情侣又制造了浪漫这是一件有利双方的事情,但是有一天这些虫农就会发现,当地夜空中闪耀的"小灯"会越来越少,曾经明亮的夜晚会变得黑暗起来。

从生到死,萤总是发着光亮。甚至卵也有光,它们的幼虫也会发光。在土地下,如果你细心甚至可以找到萤火虫幼虫的光线。这种亮光是萤最美丽的一面,而这一面也给它们带来了灾难。

放飞萤火虫,这到底是浪漫还是无情呢?无独有偶,除了萤之外,一些婚庆公司还提供蝴蝶放飞服务,大部分从异地运输来的蝴蝶放飞以后都因适应不了环境而死亡,人类的婚礼成了昆虫的葬礼,人类的浪漫成了昆虫的痛苦。

萤火虫虽小,却成为历史的见证。它曾目睹了汉代宫廷的生活,飞绕在宫人的身旁,陪着她们共度漫漫的长夜,分享过她们的悲欢。流萤的微光照射在"破瓦颓垣"、"荒榛腐草"之上,你可曾想象到,这里当年是何等繁华之地!它曾目睹文人们的无限愁绪,成为给文人指明方向的灯塔。

它曾经目睹自己的同类被残忍的人类抓在瓶子中参加所谓的"浪漫情侣夜",对于这只小虫来说,它经历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萤火之光在微微闪烁,别因为你一个人的浪漫而让这灯光熄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