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话剧玩法(京味儿大戏玩家登陆首都剧场)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讲真假,辨真心”,10月1日国庆长假第一天,北京人艺京味儿大戏《玩家》登陆首都剧场的舞台,开启本轮首演。本轮演出将持续至10月20日。
《玩家》海报
回首往昔,《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天下第一楼》……许多北京人艺的经典作品,无不带有浓郁的北京色彩,无论剧中人的形象言行,或是舞台上的布景摆设,乃至冲突发生的起承转合,都令观众感受到了北京城独有的文化特色与人文气息。作为北京人艺2016年唯一一部原创大剧场剧目,《玩家》也秉承了京味儿话剧的这些优良传统,并将视角成功地转移到了现代,借助古玩文化,以诙谐的表现手法展示出当代北京人生活与精神的嬗变。
《玩家》由京味作家刘一达编剧,北京人艺导演任鸣执导,冯远征、闫锐、梁丹妮、王刚、杨佳音等主演,是一部“讲收藏,又超越收藏”的京味儿现实主义话剧。作品以时下热门的收藏界为背景,讲述了由一个古董元青花引出的,几代人之间为了争夺稀世藏品而展开的心术与智谋对决的故事。故事中有地道的老北京风土人情,有古玩行的玩家众生相,更有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中人们生活的变化。
“这个戏有着丰富的‘北京记忆’。观众可以通过看这个戏,回忆起许多北京往事。比如那些属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新世纪的社会流行语、服装头饰以及特定年代的符号,它们扑面而来,把观众一下子拉回遥远又亲近的时代氛围和场景之中。”导演任鸣介绍道。而谈及剧本创作,任鸣感慨道,“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戏的剧本刘一达先生前后写了整整十年。期间先后修改了12稿,修改的地方之多,变化之大,真可谓脱胎换骨。单从字数上讲,从最开始的8万字,删改到今天的3万字,这其中的修改过程可谓千辛万苦,修改的工程之大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玩家》剧照 李春光 摄
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自1995年导演《北京大爷》以来,近几十年来多部京味儿话剧都是由任鸣执导的。“我生长在北京,对京味儿文化有着特殊的情结,看不腻、导不腻、研究不腻。所以我希望这次能让观众看到一部有特殊味道、别致的新京味儿话剧作品。”任鸣介绍说,排演《玩家》在艺术上追求“三好”:好好演人物、好好说台词、好好讲故事。“戏是演给观众看的,要让人看得懂、喜欢看才是对的。对话剧演员来讲,塑造好人物形象,说好台词,把戏演的清楚、明白、干净,才是真功夫。我深信舞台最终还是演员和人物的艺术。”
“演生活戏,就像进入了一个个真正的家庭,那种状态特别亲切。”扮演关婶的梁丹妮说起这种对人物塑造的状态时打了个比喻——“我们如今对人物的打磨,就像剧中的玩家们用的道具手串一样,都‘包了浆’”。而从学习行业的语言和动作、神态,到在舞台上不断发展人物,剧中青年演员们也在不断地把对表演的认知和对生活细节的捕捉融入人物塑造中。“我在台上看见元青花时,那个眼神,步伐,呼吸都需要是准确且细腻的。”
梁丹妮饰演关婶(左)、冯远征饰演靳伯安(右) 李春光 摄
剧中青年一代玩家齐放的扮演者闫锐说,他和同样是京籍演员的宝二爷扮演者杨佳音都在寻求“京味儿”上下足了功夫,“这个戏创排了五年了,我们还在细琢磨台词,不能让观众挑出来一点儿不地道,包括重音、倒装是不是到位等等。” 正是因为有了满台演员精益求精的追求,才成就了《玩家》中一个个让人过目难忘的舞台形象。
就澎湃新闻记者现场观摩,《玩家》首演充分体现出北京人艺一直以来秉持的“一棵菜”精神。舞台上最后一场戏,冯远征饰演的靳伯安老爷子血灌瞳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千钧之力,挥动手中的拐杖把桌案之上的三个元青花瓷瓶砸个稀碎。霎时间,碎片飞溅,观众席前排的人们甚至都紧张地“啊!”出声来。而在演出谢幕阶段,记者这才注意到戏中跑龙套的女秘书,竟然是刚刚在“曹禺剧场”结束新排《日出》演出的“大女主”陆璐。
闫锐饰演齐放(左)、程莉莎饰演马云(右) 李春光 摄
杨佳音饰演宝二爷(左二)李春光 摄
另据悉,“十一”期间,除了首都剧场上演的《玩家》,北京人艺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内还同时上演着曹禺的《雷雨》和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两部中外经典。北京人艺将风格特色各异的京味儿作品和中外经典同时推上舞台,满足国庆期间观众文化消费需求,为“大戏看北京”创造独树一帜的人艺风景。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刘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