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靠自己(大国重器舍我其谁)
【奋进新时代·展品背后的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 丁一鸣 常河
步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安徽单元,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模型首先映入眼帘,满满的“科技风”迎面扑来。
“‘祖冲之号’是当时国际上超导量子比特数目最多、包含62个比特的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它在1.2小时内完成的采样任务,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至少需要8年时间……”随着解说员娓娓道来,参观人群发出阵阵惊叹。
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安徽单元展示的“祖冲之号”。光明网记者赵金悦摄/光明图片
2021年5月,“祖冲之号”问世,不到半年时间,包含66个比特的“祖冲之二号”重磅发布。“根据目前已公开的最优化经典算法,‘祖冲之二号’处理量子随机线路取样问题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7个数量级。”中国科大中科院量子创新研究院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解释。这表明,在超导体系中,我国首次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
也就在同一天,在光量子物理体系中,中国科大潘建伟、陆朝阳、刘乃乐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构建113个光子144模式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一天之内,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根据现有理论,“九章二号”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亿亿亿倍。
一系列令人咋舌的数字背后,是潘建伟院士团队二十年如一日的拼搏付出。2001年,已在量子信息方面取得国际成就的潘建伟,怀揣着“一定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领先的量子实验室”的决心,从奥地利回到祖国,在中国科大组建实验室。当时,量子信息研究在国内基础还非常薄弱,装置与人才相当匮乏。
2003年,为了实现可升级的量子信息处理,潘建伟去往德国海德堡大学物理所,以玛丽·居里讲席教授的身份,从国内招收研究生和博士后。在他的推动下,实验室的优秀毕业生还分散至英国、美国、奥地利等国继续学习先进技术。
2008年,潘建伟辞去海德堡大学的职务,并将实验装置陆续迁回中国科大。2009年,在国庆60周年之际,潘建伟受邀在人民大会堂观看《复兴之路》,他激动地给在国外学习的学生们群发了一条信息:“我正在人民大会堂看《复兴之路》,感触良多!希望你们早日学成归国,为民族复兴、科技强国尽力!”
“在国内一定能够拥有比国外更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潘建伟告诉学生。随着优秀人才相继聚集到中国科大量子团队,近年来,一系列重磅成果不断涌现,“祖冲之号”“九章号”问世、“墨子号”升空、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成功构建……
“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能够得到党中央的肯定,我由衷地感到振奋和鼓舞。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光荣时代。”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潘建伟坚定地说。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5日0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