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道论的核心思想(道学的美恶观是怎么回事)
反馈与讨论集锦
7、道学的美恶观是怎么回事?
《五千言》不讲善恶、美丑?当然不是,不过用词确是与现在不同——取“善恶”而代之的用词是“美恶”。如帛甲48章: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䚰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恒也。
是以:声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居,是以弗去。”
所以,帛甲《五千言》中的美,不是与丑相对,而是与恶相对而言,美恶而不是美丑或善恶同出异名,构成了一个对立统一体之一。通过统计:
1.美言可以市,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美其服,
4.天下皆知美为美,
5.美与恶,其相去何若?
6.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
可知帛甲本《五千言》共用了9个美字,再通过分析可知,美字的用法与涵义都类似,就是恶的对立面,但兼有现代“恶”与“丑”字的涵义。如美言→恶言,美其服→丑其服等。不过,有人却说:道德之美甲天下。这话对吗?
按作者原文,他的“字之曰道”之道,乃无形无物之象,唯望唯忽,又何言美恶?就概念来讲,美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和反映!因而没有客观对象,也就没有美可言,而没有主观辩识,同样也没有美恶可言辨。但德显然不同!因为现在确有美德一词存在,且道学把德划分为上德下德,因而至少在道学看来,上德为美,下德为恶,故上德否定下德,是以有上德。
这说明,仅仅美德而言,上德代表的道学德,就是美德,而下德代表的儒德,则就是反面恶德。而恶德之中,进一步细分,上仁相对于上义上礼而言,当然仍有美恶之分——上仁为美,上义上礼则就成了恶了。所以,美恶也是分层次的、相对而言的。不同层次的对象及其美恶不能混为一谈。并且,即使是同一层次同一个对象,也会因为主观认识的时空变化而改变美恶结论——此时的美,或就是它时的恶。当然客观对象自身的变化,也会引起美恶结论变化。比如鲜花为美,但枯萎了就不再美了。但说其为恶,初时也算不上吧?所以,还有一种不美不恶的中间状态,即过渡状态。而这也就是说,不美,不等于就是恶!因为还存在一种由美到恶的不美不恶中间过渡状态,也就是中!毕竟鲜花从盛开之美到彻底枯萎凋零之恶,必然是有一个中间过渡过程的,且万事万物皆如此。所以,不是不非不偏不倚谓之中,但这是道学所说的“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之中吗?显然不是!因为道学之中,乃是指天地声人不仁,无为任物自然之中,显然与万物盛衰美恶之变化过程中的中间过渡状态之中无关!所以,就是中,也有多重涵义,不可不加区分混为一谈,造成误解。
最后总结起来,道学的美恶观,乃是指美恶两者属于相互对立又相反相成、辩证统一的辩证法观念,就是两者同出异名,乃是对立统一、无状之状的一!属于与玄相同的玄同概念范畴。
不过,还有一个还需要特别指出的地方,就是道学的美恶观,其实与现代的善恶美丑观相类似。只是作者时代,善不指善良,而是指善于,指主体的能力。这是解读帛甲《五千言》时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如此方能避免出现以今解古、张冠李戴的字义理解错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