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制止谣言的例子(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

自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谣言作为这一文明的产物穿越了漫长的历史长河,古代的社会生活不像今天,由于经济、科技的不发达,自然其信息传播会滞后许多,那么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谣言是如何传播的?当政者又是如何治理的呢?

谣言起初的意思是指民间流行的歌谣或谚语,即民歌或民谚,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含义逐渐衍生为指无根据的传闻或凭空捏造的话。古代传播谣言的方式大致有两种:谶纬童谣

古人制止谣言的例子(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1)

上图_ 谶纬,借图像和隐语把握神秘未知世界,此为东汉狞猎祥瑞图

谶纬是占卜家预示吉凶用的一种用语,谶指秦汉间儒家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对大多事物充满了好奇,但苦于找不到事物出现的动力机制,因此常把解谜托付于从事占卜的巫师身上,无论是天气,还是国家大事,很多依靠占卜来决定,当然,大多数占卜的结果到最后都被验证为错误的,因此这些占卜结果也就是谣言了。

童谣是一种相对容易受控制的传播方式,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会将谣言编成儿歌的形式,教会小孩子广泛传唱,从而蛊惑人心。比较显见的例子则是一起发生于元朝末年的奇事。元朝末年,社会动荡,各路农民军纷纷起义造事,朱元璋也参与其中。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大都街头突然传起了一首童谣:“一阵黄风一阵沙,千里万里无人家;回头雪消不堪看,三眼和尚弄瞎马。”三眼和尚指曾经当过和尚的朱元璋,马则代指蒙古人,因为蒙古人常称自己为马上民族,弄瞎马指蒙古人快完了,这里造谣者意欲何在,也便显而易见了。

古人制止谣言的例子(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2)

上图_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乾隆御制本

从以上谣言传播的两种方式不难看出,巫师和农民军可谓是古代谣言传播的两大主力人群,除了这二者以外,还有民间百姓皇帝。

古人深信“天人感应”说,由于不了解自然规律,每当有自然灾害来临时,他们有些甚至会将其归咎为上天对自己的惩罚,而从中孕育而出的谣言也不胫而走,比如元朝至正十四年,南方地区下起了罕见的大雨,这场雨持续了80多天,造成了洪涝和饥荒,此时突然有谣言说潜藏在地底下的龙趁着这场大雨纷纷钻了出来,而且数目极多,他们是老天爷派来收拾地面上的人的,即使是那些阅历丰富的人,也对此深信不疑。

古人制止谣言的例子(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3)

上图_ 《拉郎配》连环画

除却这类关于自然灾害的民间谣言外,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明朝隆庆年间的“拉郎配事件”。

隆庆元年,社会上一度流传着朝廷要到江南采选秀女进宫的谣言,一直到第二年,谣言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变本加厉,甚至说寡妇必须要伴送秀女入京,一时间不论富贵人家还是贫苦人家,凡是家中有适龄女子的,不问贫富贵贱,一语成婚,据《紫桃轩杂录》记载,有户人家找了匠人为自己的女儿缝制嫁衣,当嫁衣做好,准备成婚的时候,却发现女婿已被别的人家抢去婚配了,无奈之下,这户人家只得将女儿许配给这位匠人。

除了这些适龄女子外,就连寡妇无论老少也是纷纷嫁人,有句诗是这么描述的:“堪笑一班贞节妇,也随飞诏去风流。”但最后事实证明这些只不过是空穴来风,然而知道真相的人们早已为时已晚,许多女孩嫁了人才知道对方的年龄比自己大出很多,也有一些嫁给了不靠谱的丈夫,以致被卖身青楼,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古人制止谣言的例子(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4)

上图_ 刘邦斩白蛇起义

皇帝也是谣言传播事件的一大主角。

中国古代的开国帝王在夺得天下后,为了向世人宣告他们政权的合法性,往往会对他们的出生灌以鬼神之说,《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的母亲在湖边做梦梦到与神仙交合,因而生下了刘邦;前赵开国皇帝刘渊向世人宣称自己是太阳精之子,号称刘邦第二;朱元璋的母亲陈氏怀朱元璋的时候,有天夜里梦到一位神仙给了一颗仙丹让她服下去,到朱元璋出生的时候,屋里遍布红光,邻里以为发生了火灾,纷纷赶来救火……

古人制止谣言的例子(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5)

上图_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

那么,当谣言四起的时候,当政者又是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的呢?

通过严刑峻法打击制造和散布谣言者。西周厉王时期,厉王找到卫国的巫师去监听群众,如发现有不利言语,则把他们杀掉。秦朝时,秦始皇曾下令:“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谣言诽谤者族诛。”

当社会安定时,对谣言的处置会稍有放松,“广开言路”成了通常的做法。

汉文帝即位后,对朝政加以整治,并下诏废除诽谤妖言罪,他还在诏书中特意解释:“朝廷设置有进善言的旌幡和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木牌,其作用就是让进谏者畅所欲言,讨论治国平天下的事。然而现在的法律却规定议论是非会被当做传播荒诞不经的言论,并以此治罪,这会使得群臣无法将心里的话说出来,皇帝也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这是不可取的,所以要废除这一条规定。”

另外汉文帝还在诏书中针对百姓解释说:“百姓有时互相邀约集结诅咒皇上,官吏认为这是大逆不道; 倘若他还有别的言论,官吏又认为他在诽谤。这只是因为小民的无知,因为无知而被判死刑,我认为这很不可取。”末尾特别强调“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即对他们不予治罪。

古人制止谣言的例子(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6)

上图_ 汉太宗,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

通过采纳谣言中的民意对腐败进行打击。据《三国志·魏武帝纪》裴松之注引的《魏书》记载,汉灵帝时期曾下诏“敕三府举奏州县政理无效,民为作谣言者免罢之”,意思是让三公举报政绩太差以至于使老百姓作歌谣批评的那些官员,并对这些官员予以罢免。

不同于秦朝对待谣言严苛的制度,汉朝的做法是不一棒子打死,反而将其视为了解社会的一面镜子,所以在汉代,“举谣言”成为地方官一个重要的职责,规定政府官员需要做到“听歌谣于路”。

古人制止谣言的例子(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7)

上图_ 西汉画像

执政者自身端正态度。谣言的疯传势必会让人人心惶惶,使社会动荡,面对这种情况,执政者如果能做到端正言行,冷静下来向百姓认真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则谣言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汉成帝时期,由于经常发生的地震、大水、日食等自然现象,民间谣言四起,但成帝对此没有严厉打击,反而先做了一番自我反省,然后端正自己的言行,罢斥了一批不作为的官员,改良政治,并派官员巡行天下向百姓说明情况,最后在消除谣言时也对社会治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古代政府对于谣言并非一昧严厉打击,不同朝代有不同做法,这其中也受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不管怎么说,谣言这种东西,总归是弊大于利的,正如建房子很艰难,拆房子却很容易,也无怪乎人们常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了。

作者:南柯一梦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奚金才、林怀满 《论古代谣言的价值及官府治理》

【2】潇湘 《没有朋友圈,古代人如何传谣》

【3】周德秀 《古代都是些什么人在造谣》

【4】王戡 《古代皇权对谣言的封堵与利用》

【5】姜胜洪 《古代群体性事件与政治谣言_中国古代政府防控谣言的经验教训》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