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大小对比(菌类知多少)
杏鲍菇&鸡腿菇、鸡枞菌&长根菇、松茸&姬松茸&大球盖菇......小编虽算是资深菌类爱好者兼骨灰级粉丝,但面对这种类纷繁的食用菌,还是知之甚少,仍时常分辨不出其到底“姓甚名谁”。
自带危险属性的野生菌
据悉,野生菌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其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素有“山珍”美誉。不过,食用野生菌却潜藏着中毒的危险,每年因误食野生菌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不在少数,所以应慎食、莫乱吃、远离陌生野生菌。
如何辨别有毒菌?
民间历来流传: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不过据有关专家表示,“鲜艳”或“黯淡”不是区别参照,这些方法只对少数几种蘑菇有用。而最简单直白识别办法便是:头上戴帽子(有菌盖),腰上系裙子(有菌环),脚上穿靴子(有菌托),不食用同时具有这3个特征的菌类,基本上就可以避开误食有毒野生菌了。
除此之外,据了解,还有一些小技巧,如: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或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野生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亦或者在煮野生菌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野生菌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国内专业的第三方食品追溯平台卓奇食品追溯平台创始人符春彦提醒广大消费者:菌类虽好,但也不是人人都能食用的,消化功能障碍患者、腹泻者、菌类过敏者不适合食用,还有,野生菌中毒令人防不胜防,对不熟识的切勿食用,如若出现不适可先采取催吐的办法应急处理,再尽快就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