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为什么降价了(LV又一轮涨价你还跟吗)
听说了吗?又有奢侈品涨价了。2月16日,Louis Vuitton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了部分商品的价格。而在涨价前一天,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Louis Vuitton的线下门店中,看到了“大排长龙”赶在涨价前抢购的消费者,店内的热门款已基本没有现货。如今,涨价已成为各大奢侈品品牌惯常采用的销售策略,面对这些晚买一天就会贵几千块的手袋,消费者还能照单全收吗?
LV涨价前一天,消费者大排长龙线下抢购
在涨价前夕的2月15日,有网友晒出位于北京SKP的Louis Vuitton门店排队现场。图/美团APP截图
2月16日,奢侈品品牌Louis Vuitton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了部分商品的价格,相关产品涉及皮具、时尚配饰和香氛等,涨幅达10%-15%。这是该品牌进入2022年以来的第一次调价。
Louis Vuitton Loop手袋调价后售价为16500元。图/Louis Vuitton官网截图
️Louis Vuitton Dauphine手袋调价后售价为26800元。图/Louis Vuitton官网截图
Louis Vuitton涨价的消息,早在正式调价前就已在消费者口中不胫而走。涨价前一天,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王府半岛的Louis Vuitton。尽管是在工作日的上午,店外也依然“大排长龙”。约15分钟后,记者进入门店,受到了一名女店员的热情接待。记者观察到,门店内“随便看看”的消费者并不多,大家似乎都目标明确地在货架上搜寻自己中意的款式。当记者提出想看看老花Loop和Diane手袋时,店员抱歉地表示两款均没有现货,只能预订,等候时间约为3-5个月左右。该店员还向记者透露,现在预订非常划算,“能在涨价前预订到爆款已经很难得了”。
见到货架上还展示有一只Dauphine时,记者再次询问是否可以购买,店员回答:“这只刚刚被预订出去,上午售出了最后几只库存,现在也只能预订了。”据该店员所述,她当天至少接待了十几位想要经典款的顾客,但是现在基本都已没有库存。
在几经询问后,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店内大多数经典款、热门款都没有现货了。离开门店前,女店员主动添加了记者的微信。记者注意到,早在2月14日,该店员就已在朋友圈内“剧透”了涨价的消息,并表示“调价不是噱头,希望大家都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Louis Vuitton门店店员在朋友圈透露调价消息。图/微信截图
除了北京,国内其他城市的Louis Vuitton门店也同样在涨价前出现排队情况。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看到,上海、厦门等地的Louis Vuitton门店前均排起了长龙。
涨价前夕,有网友晒出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和厦门华润万象城的Louis Vuitton门店外排起的长队。图/小红书截图
开年涨价成奢侈品品牌“传统”,调价理由“如出一辙”
奢侈品品牌涨价的规律并非无迹可循,开年提价几乎成了各大奢侈品牌共同的“默契”。在去年年底已经提价的基础上,Chanel部分款式于今年1月再度涨价。其中,Coco Handle涨价2000元,Business Affinity与Le Boy等包型的价格均有8%-12%的涨幅。过去三年间,Chanel的涨幅高达60%。
Chanel Coco Handle手袋调价后售价为44200元。图/Chanel官网截图
小号 Lady Dior手袋售价从36000元调整至41000元。图/Dior官网截图
奢侈品“老大”Hermès的涨价也基本固定在每年的1月进行。本轮调价后,Hermès每款手袋涨价范围在500元至4300元不等。其中,该品牌的爆款手袋Lindy mini从46500元涨至48700元;Verrou 21则从63550元上涨至67850元,涨价4300元。
Dior同样不甘示弱,1月18日,该品牌小号Lady Dior手袋售价从3.6万涨至4.1万,增幅达13.9%。另一奢侈品品牌Celine则在过去三个月经历了两次调价,主要集中于品牌新款和爆款,其中Celine迷你腋下包售价就经历两次上调,第一次从6400元调至6900元,第二次调至7400元。除此之外,Bottega Veneta涨价3%-10%;Gucci则将老花系列等热门款式的包包价格上调约20%。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2月,至少已有十个奢侈品品牌调价。
对于新年提价,各个品牌给出的理由也不谋而合。例如本次Louis Vuitton的调价是为了适应原材料及生产成本上涨、国际物流成本增加和通货膨胀等全球商业环境的变化。而Chanel在三个月前提价时,该品牌的发言人公开表示,涨价是为了应对汇率波动、生产成本的变化并确保其手袋在全球范围内的成本大致相同。
价格不断上涨,消费者直呼“追不上”
面对原材料及成本的上涨和汇率的波动,“转嫁成本”成为奢侈品品牌的自然之选。但面对价格日益提高,不及时买就“晚了”的销售模式,消费者真的愿意买账吗?面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提出的疑问,有部分消费者认为,当前奢侈品的象征意义已经大于实际意义了。
刘雯雯是一名“海归”,目前已在北京工作三年了。2014年,刚到伦敦留学的刘雯雯,在金融城CBD周围看到许多穿着得体、背着大牌手袋的金发白领,当时的所见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那时的奢侈品给我一种‘够不到’的感觉,不仅仅需要具备金钱能力,个人气质也很重要,更可以彰显一个人的阅历,令我心生向往。”
如今,刘雯雯也已成为一名手拎大牌包包的白领,而过去她对奢侈品的“滤镜”也被逐渐打破。“其实奢侈品只要资金充足就能任意购买。但眼看着价格越涨越高,我觉得自己有点‘追不上’了。”
面对频繁涨价,投资研究机构Bernstein的咨询分析师指出,如果奢侈品品牌继续以这样的速度抬价,未来可能会面临非常困难的价格整顿。同时,涨价还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很可能会侵蚀品牌价值。Chanel首席财务官Philippe Blondiaux则在此前公开表示:“奢侈品的象征价值高于使用价值,这为其赋予了具有想象力的溢价空间。换言之,奢侈品的高溢价是建立在稀缺性上的。”
然而,在消费者眼中,奢侈品真如Philippe Blondiaux所说的那么有价值吗?
毕业后,消费者车洁进入了外企工作。进入公司后车洁惊讶地发现,身边同事几乎人手一只名牌包,于是自己也“跟风”购买了一款Gucci手袋。两年后,她从该公司辞职,开始创业。“那时候我才发现,那只花了我两个月工资的名牌包,在我脱离当时的社交圈后,基本上‘毫无用处’。”车洁表示,“我认为很多时候奢侈品本身的价值并不是它的稀缺性,而是它的社交性。”
奢侈品的社交属性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大有体现。对于伴着互联网成长的当代年轻人而言,频繁出现的奢侈品帖子早已是“见怪不怪”。有00后消费者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她只记得哪个博主、名人背了什么包,却并不好奇奢侈品自身的品牌故事和价值。一位曾在某奢侈品集团工作过的业内人士认为,通过社交媒体的频繁曝光,奢侈品也早就减弱了本身的“稀缺性”,对于那些因为想“社交”而购买奢侈品的年轻人来说,离开以往的社交场合,该奢侈品的意义也就不再存在。
目前,很多消费者已经选择“佛系”的态度来面对奢侈品涨价。中银研究在去年发布的《宏观报告》中指出,年轻人的消费支出仍在增长,只是消费内容从原来外在的、社会认可型的物质消费(例如购买奢侈品等),逐渐转为内在满足式、兴趣式、体验式消费等。
有分析指出,如今涨价已经成为大多数奢侈品品牌用来应对原材料及生产成本上涨、国际物流成本增加和通货膨胀等全球商业环境变化的“杀手锏”,尽管这一方式能给品牌带来一时的利润,但持续、频繁的调价,也会给消费者带来不良的消费体验。即使短期内可能会促使部分消费者赶在涨价之前排长队购买,但从长期看,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也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于梦儿
编辑 郑艺佳 校对 杨许丽
封面图片 IC PHOTO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