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曹植才华横溢为什么没有继承帝位)
才高八斗”这个词,最初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山水派大诗人谢灵运,用来赞扬三国曹植的。
谢灵运当时自夸:“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作为当朝红极一时的诗人,谢灵运这话充满着极度自负和傲气,这位才子不把天下其他人放在眼里,但在他心中,曹子建却是最最独特的存在。
李白感慨:“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枉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
在曹植面前天生狂傲的李太白甘愿承认自己不够聪明,可见曹植多有才了!
令人不解的是曹植如此有才,而曹操一向重用人才,曹操为什么没有选才华横溢的曹植做继承人,而选了较平庸的曹丕呢?得从二人性情来说了。
01才华横溢倍受父亲赞赏
曹植是曹操和卞夫人生的第三子,曹植自幼聪明伶俐。他才十岁上下,便可以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
曹操身边的文人都称他为“绣虎”,意思就是全身都是文采的大老虎,文人们对其评价之高,可见一斑。
听别人把自己的儿子吹得这么神,曹操一开始还有点儿不信,还问他那些文章是不是找别人写的。
曹植就不服了,当即就说:“我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我怎么会用得着别人代笔?不信你可以试一试”。
后来,曹操建造了铜雀台,就把几个儿子叫过来让他们一人做一篇赋,果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曹植最先写好《登台赋》,而且写得最精彩,让曹操称叹不已。
曹植运用衬托的手法借早春的柔风与鸟鸣、淙淙的流水与繁茂的果树表现出曹操统治下国家的繁荣昌盛。
群英荟萃,齐聚于朝,展现出曹操重用贤才、泽被天下的不朽功勋。以日月的光辉衬托出曹操的政绩卓然。
最后希望人民安居乐业,铜雀台永远坚固不倒。文章辞藻华美,引人入胜,是汉赋中的经典作品。
自此以后,曹操对曹植刮目相看,曹操在众多儿子中对曹植表现出了突出的喜爱。
02春风得意受恩宠
曹植年仅19岁,提笔立成文章,文词通达耐读,曹操很是惊异他的才华。
曹植平时生活简朴,不尚华丽,每当曹操问以军国大事,都能应声而答,因此特别受到曹操的宠爱。
当时杨修、丁仪、丁廙、贾逵、王凌等人都倾向曹植,积极给曹植出谋划策。建安十六年,曹植被封为平原侯。
建安十九年,满腔热血的曹植怀着一颗立功垂名的心,随西征军离开洛阳,继续向西进发。
经过一年多的兼并战争,西部最终结束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迎来了它的稳定与安宁,凯旋的曹植不久即被封为临淄侯。
西征凯旋后的那段时间,曹植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了向往,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白马赋》。
一匹白马,头饰金羁,上坐一翩翩少年,疾驰边陲而去。少年英雄慷慨豪迈,胸中涌动着热血与才华,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不负此生。
这是诗人《白马篇》中描写的少年英雄形象,也恰是诗人自己的理想和形象写照。
在《白马篇》中的结尾处这样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表达了曹植对未来寄予了希望,曹植的理想就是为了国家而奋斗终生。
03踏实做事不负父望
建安十九年,孙权攻占皖城。曹操震怒之下,决定率军亲征。
在离开邺城之前,他宣布:嫡长子曹丕随自己东征孙权,而曹植负责留守邺城。
邺城是曹魏的政治中心,将这样既重要又敏感的任务交给曹植,似乎已经在向世人表明:自己有意培养曹植作为继承人。
临行前,曹操语重心长地对曹植说:“我当年担任顿丘令的时候,与你现在一般年纪,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做的事,没有一件觉得后悔。希望你也能像我一样,无论什么事,都做到无怨无悔。”
曹植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守护邺城三个月中,曹植勤于公务,尽职尽责,毫无过失,更未捅出什么大娄子来。为此,曹操还着实夸奖了曹植一番。曹丕感到很失望。
04司马门事件动摇根基
建安二十二年,当时曹彰打败北方作乱的氏族,为曹操所喜,并赞其为黄须儿,引发曹植的嫉恨之心。
得知曹彰与曹丕交好联合,失意的曹植大概也明白自己与世子之位渐行渐远了,于是在席间借酒浇愁。而酒醉之后的曹植与杨修,夜闯了司马门。
司马门是帝王举行典礼时才能使用的。显然,曹植严重违反相关制度规定。曹操大怒,斩了管理皇室车马的官员,并由此加强对诸侯的监管,对曹植渐渐冷落。
放纵,常常是厄运的开始,因为放纵的背后,都有一个被遮蔽的自我。
05曹丕两哭,赢得父亲好感
曹植任性而为,喝酒不加节制,让父亲曹操特别忧心。细心的曹丕看到这一点就开始收敛自己,节制自己的各种欲望,平时喜欢打猎也不去了。曹丕在谋士策划下用哭打动父亲。
(1)一哭送父出征
建安二十三年,曹操带兵出征,曹丕曹植兄弟俩同出相送,饯行宴上,先是曹植文思泉涌、为父歌功颂德的诗句让曹操非常高兴。
曹丕没有办法让父亲高兴,谋士叫他哭,他就放声痛哭,曹操起初很不高兴,认为不吉利。
曹丕泪流满面地说:“父王马上就要出征了,这一去少则三五月,多则一二年。父王不在的时候,谁来教导我们呢?
而且今后很长时间都不可以和父王共享天伦之乐,所以小儿我十分悲伤难过。”
曹操听到这番话之后,好生感动,也忍不住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他跳下战马,搂住曹丕,好言安慰。
人们难得见曹操如此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舔犊之情,令人动容,不觉三军将士的眼窝都变得湿湿的。
(2)二哭诉说委屈
有一次,有人在曹操面前奏了曹丕一本,说曹丕不喜读书,还经常蒙头睡到日上三竿。曹操一听非常生气。
第二天一早,曹操亲自到曹丕府上暗访,却看到曹丕正拿着书,十分陶醉地在院子里诵读。
曹操没惊动曹丕,曹丕也装作没看到父亲,仍摇头晃脑地诵读文章。
第三天,曹操又去查访,还是发现曹丕在院子里用功学习。
当曹丕了解到曹操暗访的真实意图之后,他顿时显得特别委屈伤心,大哭起来,说:“父王,知子莫若父,我是您的儿子,别人说什么你就相信什么?您如此不了解我,我真的是十分痛苦啊!”
曹操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安慰曹丕,并且表示以后要经常召见曹丕,了解其生活情况。
其实,那个告密者是曹丕自己派去的。而他这一哭,将自己拉到了和曹植、曹彰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往往有很好的人缘,与同事相处融洽,深受领导赏识,因而更容易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
06喝酒误事退出政治舞台
人若是看不清自己,便看不清前路;若是管不住自己,则会误入歧途。
失去了宠爱的曹植并没有改过自新的意思,他依旧我行我素,无所顾忌。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曹操,将魏国大将曹仁困于樊城,曹操命曹植为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
然而临行前曹丕邀约曹植喝酒,曹植却不知道这是曹丕有意挖坑,居然爽快答应。结果醉酒。
东倒西歪的诗人来到曹操营帐,他此刻只想着对酒当歌,完全听不懂曹操的兵法。曹操沮丧地放弃了这一次任命。
率性坦荡,不加设防是政治家的悲剧,曹植自己断送了世子之位!
07曹丕笼络人心赢得声誉
曹丕善于笼络人心,在得知杨修受到曹操赏识和重用时,曹丕也想与之交好。
杨修看懂曹操的心思,把身家性命压在了曹植身上,结果很惨,因参与两人的争储,被曹操处置了。
曹丕对待曹操身边的宫女宦官,态度也是和蔼可亲。曹操本来就觉得曹丕懂事,再加上身边人经常赞许曹丕,天长日久,曹操也就逐渐倾向曹丕。
曹丕还派人到四野收买稀罕的珠玉美饰,孝敬给曹操众多的姬妾们,所以曹操的姬妾们都夸曹丕这孩子懂事,又有孝心。
曹丕又不惜花重金,千方百计巴结收买了曹操身边的亲信,让他们在曹操面前说曹丕的好话。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曹操对曹丕的好感与日俱增。
做政治家最重要的环节还要搞好人际关系,有时人际关系搞好了事半功倍。曹植文气太重,恃才傲物,从不讨好人,相形之下就处于劣势。
08智囊团差异导致世子之争失败
曹植真正交往的是杨修等人,因为杨修和曹植都以文章见长,由此可见,曹植的交往面很窄。
杨修等人自作聪明,净出馊主意。每次曹操一提问,马上就给曹植送去了答案。几次三番过后,曹操就知道了其中的猫腻。曹操就怀疑起了曹植,对杨修更是深恶痛绝。
文人都比较感性而不够理智,夜闯司马门杨修就在场,不但不规劝曹植,还一起闯,多么糊涂!导致曹植犯下不能被曹操饶恕的罪行。
再看看曹丕,他除了结交了和曹植一道交往的那些以文章见长的人,如建安七子之外,曹丕有贾诩、司马懿、桓阶、邢颐、吴质等大臣支持,而曹操十分看重这几人。
贾诩告诉他要宽厚仁德,奉行仁人志士简约勤勉的精神,朝夕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长子的规矩。
曹丕听了他的话,时时注意修养,深自砥砺,使曹操对他看法越来越好。
吴质等人为他献计献策,曹丕几次大哭,就是这些谋士为他出的主意
曹操在咨询贾诩该立何人之时,贾诩沉默不语,后回答在思考袁绍与刘表之事时,帮助曹操下定了立曹丕为世子的决心。
曹丕为人谨慎,城府较深,有能力,有心计,更适合当曹操的接班人。
聪明和天资,曹丕比不过曹冲,论带兵打仗,曹丕比不过曹彰,论文章才华,曹丕比不过曹植。最终成为皇帝。
因为曹丕善于隐忍,因为他知道,越是不被父亲看好,就越要沉住气,只要自己不认输,就没有人能让他倒下,最终曹丕登基。
当一个人处于劣势时,不要泄气,只要韬光养晦发奋努力也能翻牌。
而曹植把一副好牌打了稀巴烂,是因为他不够狠,不工于心计,不懂得步步为营,他这种率性而为的性格怎么能斗得过城府很深的曹丕?
09曹丕逼迫,曹植作千古名诗
曹操去世时,曹植喝得酩酊大醉,没有及时奔丧,曹丕继位,派人把曹植抓来治罪。
曹丕叫曹植百步以内,以兄弟为名作一首诗,诗中不能出现兄弟二字。否则斩首示众。没想到曹植七步以内作出了一首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他想起兄弟俩以前在一起从小长大情景,羞愧难当,就把曹植放了。
09政治失意,寄情于诗词歌赋
曹丕虽然没有把曹植处死,但处处打压曹植,将曹植发配边远的地方,曹植虽然保持着王侯的名号,但是却俨然一个囚徒。
满心抱负却无法实现的曹植只得将他的全部精力倾注在文学上和音乐上了。
黄初三年,曹植渡过洛水时,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洛神赋》。
这篇赋主要主要讲述了曹植在返回封地的时候,在洛水停留休息,与洛神邂逅。洛神衣袂飘飘,花容月貌十分美丽,十分吸引人。
他们相交深厚,但是因为人神殊途,最终分离,抒发了自己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这篇赋是曹操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晋朝大画家顾恺之为它作画,流传后世。
曹丕死后,曹植还为曹丕做了一篇《文帝诔》来纪念曹丕,即使曹丕生前那样对自己,对于曹丕的去世,曹植依然表现得很悲伤。
曹植是个心中有爱,极其注重家庭、注重重兄弟之情。正因为他如此重情,他做不出勾心斗角之事,也是导致他争世子失败的根源之一
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在位时,都忌惮曹植的才华,徙而不用。曹植虽然有报国之心,却无用武之地,最终郁郁而终,年41岁。
曹植才华横溢,却最终失败,其失败的根源在于他不懂政治斗争,用人不明,不懂得韬光养晦,锋芒毕露又不注意防范政敌,导致几次踩坑,终于退出世子之位,怀才不遇,郁郁而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