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捉拿假钦差(小小知县胆大包天)
一场骇人听闻的官场谋杀案,一次惊心动魄的断案过程,小小知县因何胆大包天,竟对朝廷钦差心生歹意?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钦差大臣李玉昌之死牵扯出哪些不为人知的隐情?
狄仁杰案件原型清朝四大冤案之淮安奇案
这几年要说影视圈有什么长盛不衰呢?一拍就火的大IP有哪些呢?
狄仁杰三个字肯定是榜上有名的,早原间有梁冠花、张子健主演的神探狄仁杰系列一部接着一部啊,还带火了那句元芳,你怎么看?
后来大导演徐克更是扬言要拍狄仁杰系列24部,那目前已经拍了的有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或许您都看过了。
据说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广电总局备案或者有意向拍摄的狄仁杰电影还有整整52部。
那么,这个狄仁杰是唐朝人,且不论他的真实断案水平如何,就说是唐朝,层出不穷的案件是不是也太多了一点呢?怎么让人感觉这个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
要我说呀,这个你就甭操心了,因为影视剧里边狄仁杰断的那些案子,谁说都是发生在唐朝的?也并不都是真实发生的,他们或是由编剧编的,或者说是取材于不同朝代的案件来改编的。
比如说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当中,堪称全剧最复杂案件之一的“扬州盐案”,很有可能就是取材于清朝的一个案件,而且不同于狄仁杰系列大部分案件,十几集一个故事这样的篇幅,这个扬州沿岸呢,用了足足29集的篇幅,可见案件原型之曲折之离奇。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原型究竟是什么案子?
他呀,就是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以及“张汶祥刺马”并称为清代四大冤案的“淮安奇案”。
今天,我就带您穿越到清朝,咱们一块儿来探一探这个曲折离奇的案件。
先把时间拉回到嘉庆13年,也就是公元1808年11月初七这天凌晨,这个点,那那个年代也没什么夜生活,万籁俱寂。
可就是这会儿,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县衙附近的一个叫做善缘庵的这么一个庵子里边传出了一声惊天动地的哭声,那哭的叫一个惨,发生了什么事儿?
庙庵之中,听见哭声的僧人们赶紧就跑过去看看,结果一看不得了,房梁上吊着一个人,地下还跪着仨人在那哭,你说这种情况下你哭什么?
第一时间应该是赶紧救人是不是?但是这三个人好像刚刚反应过来似的,看见僧人们才一起反应过来,把吊在房梁上的人给放了下来,接着抢救啊什么的,很遗憾,抢救无效。
人死了没办法,报官吧,没一会儿,山阳县的知县,他叫做王伸汉,就带了一帮衙役过来了。.
定睛一看,乖乖,这死的。他不是一般人,而是上头派来的钦差大臣李毓昌,哎呀,这事儿可了不得了,这必须得彻查呀,钦差大臣皇命在身呐,对不对?
可这位知县在现场左看右看,最后断定,经过仔细勘察,钦差大人这是上吊自杀呀,没办法了,得了这个结论。
上报淮安府,把这个淮安府的知府,也就是他的上级叫王毂的请了过来,要不您再给断一断这个王古呢?那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吧,啊,最后对王伸汉的判断表示认同。
这个李毓昌李大人,他就是自杀的,再往省里报,干脆啊,省里就没人来查了,就一句话,既然已经断为自杀,那就善后吧,该通知家属通知家属,该举办丧礼举办丧礼,就此结案。
说到这儿,肯定有读者都感觉到不对劲呢,堂堂钦差大臣,皇命在身,怎么就自杀了呢?不查查原因就这么结案,你未免太过草率吧?
哎,他们自己可能也觉得啊,这是是草率的一点儿,那行,那就把现场那三个人抓起来问问吧,那么现场跪着那三个人是吧?你是不是忘了还有三个人,谁呀?
分别叫做李祥、顾祥、马连升,那么他们是什么人呢?是钦差大臣李毓昌的长随,长随什么意思?
职业仆人,就是说呀,他们不是说跟定了某一位主人,比如说我这辈子就是李大人家里的人了,一辈子跟定他了,不是,而是在各个官府之间游走的,职业仆人。
那知县老爷王伸汉就问了。
你们的那个啊,最近服务的这个大人李毓昌怎么就自杀了呢?这三个人口径一致,说李大人当晚,出去了,去哪儿了呢?
去了一趟县城,回来之后就神情恍惚,语言错乱,也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第二天一早,我们准备上他那去服侍他,起床的时候发现上吊死了。
好,这一下算是人证物证俱全了。知县王伸汉就这么匆匆往上一报,说李毓昌就是上吊自杀而死。
至于死因呢,或许是因私放赈灾票,懊悔至极自缢身亡。
您看看,理由都编好了,你看我用了一个编子,为什么?
因为李毓昌的家属,尤其是他的叔叔李泰清觉得这个事儿太蹊跷了,他感觉自己的这个侄儿是个聪明孩子,半年前才考中了进士,这会儿又当上了钦差大臣,根本没有理由自杀呀。
就跑到县衙说要看一看侄儿的遗容,谁知道县衙回复说,棺材板已经定死了,看不见了,那行,我见一见那三个长随可好,不好意思,那三个长随,也已经四散而去,跟了别的主子了,找不着了。
这里插一句啊,虽然知县王伸汉对李太兴的要求都回绝了,但态度应该还不错啊。具体体现在哪儿呢?
招待规格安排吃住顿顿有酒有肉不说,临走的时候还自掏腰包给李太清塞了一百五十两银子。所以当时呢,李泰清也没有想那么多吧,觉得这个知县还挺有人情味的,就带着自己侄儿的棺椁回老家去了。
回到老家那个场景可以想见,父老乡亲们哭作一团,尤其是李毓昌的遗孀,一整个就哭成了泪人,直到葬礼举行完,人都没回过神儿来,整天是看着李毓昌的一物以泪洗面,可是洗着洗着吧,遗物看着看着,人忽然一个激灵,不对劲,哪儿不对劲呢?
他发现自己夫君的一件衣服不对劲,怎么了?上头有血迹,尤其是衣襟和袖子上,像是从鼻子和嘴里边流了血出来,滴到了衣襟之上,然后用袖子去擦,又擦到袖子上了。
这不是说人是上吊自杀的吗?怎么会有血迹呢?那会儿她一个妇道人家,也拿不定主意,赶紧就把这事儿啊告诉了李毓昌的叔叔李泰清,这李泰清一琢磨着,这可绝不是自杀呀,很有可能就是他杀,背后一定有鬼。
那么具体是什么鬼,又是谁搞的鬼?动机又是什么呢?
官官相护,雇凶毒杀,这场骇人听闻的谋杀案背后究竟有何隐情?开棺验尸,永告御状,嘉庆帝又能否为李毓昌沉冤昭雪?
钦差大臣李毓昌表面上看起来是上吊自杀了,但其实很有可能是他杀。他的叔叔叫李毓清,得知此事另有蹊跷之后,当即决定一定要开棺验尸。
这要说起来,这个李毓昌这叔叔啊,还是很有勇气的,很愿意为自己这个侄子出头,因为啊,在咱们中国的传统社会,开棺验尸,这是很犯忌讳的,有悖伦常。
可是李泰清不怕,他不允许自己如此优秀的侄儿死的不明不白,很快就叫了几个人二话不说刨坟刨开之后,在撬开棺木见到了李毓昌的尸身。
史书上有记载,说是为胸前骨,如故于尽黑,盖受毒未至死,乃以缢死也。
您听听,这话多么的残忍,只有胸口、胸前的骨头是正常的,身体其他部位啊,都黢黑呀,判断应该是被下毒还没堵死啊,最后让人给勒死了。
这就是一场非常明显的谋杀案呢,堂堂钦差大臣被谋杀致死,可是县府、省三级官员却众口一词说是上吊自杀,可是泰清哪里还坐得住,这事必须往上告啊,他直接跳过了县府、省一纸诉状,告到了北京的都察院。
这都察院的官员一看是官员,尤其是钦差命案,不敢怠慢,直接就把状纸递到了嘉庆帝手里,嘉庆帝一看,瞬间是暴跳如雷,这叫什么事?岂有此理?给我查。此事,我亲自盯着,给我一查到底。
有读者可能要说啊,这一年下来多少案子呀,嘉庆帝你至于这么激动吗?
我跟您说还真至于,先跟您说一说当时的背景。
要说起来,这个嘉庆帝呢,还真是一个不太走运的皇帝,虽然从父亲乾隆皇帝手里边接过来所谓的康乾盛世,至少乾隆朝的盛世,可事实上整个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了,当时各级官员那是吏治腐败,人祸不断,而且屋漏偏逢连夜雨,天灾也不消停。
嘉庆13年,黄河决口,江苏淮安地区那是洪水泛滥,导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沦为灾民。
特别是这山阳县,土地被冲毁,房屋倒塌,灾情相当之严重,怎么办呢?当务之急肯定是赈济灾民。
嘉庆帝迅速下旨赈济饥民,各部筹银二十万两,着六部合议速将赈银放下,赈灾好事大事。
那会儿官场上一直有一个传统,叫什么雁过拔毛,这二十万两赈灾银子,经过各级官吏的手层层弹拨,最后真正到灾民那儿,已经是所剩无几了。
所以没过多久,灾区又向朝廷打报告,没别的,要钱呢。嘉庆帝听了简直要骂人,他知道官场不那么干净,是有些潜规则,可是这是赈灾的银子,救命钱,你们这些人连这种钱都贪,是不是太过分了一些?
可是眼下生气也不解决问题,成千上万的灾民是嗷嗷待哺,还是先发银子吧,这又从国库里边拨出了30万银子发下去了。
不过这回啊,嘉庆帝长了个心眼,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再次克扣赈灾银两,他决定安排查赈官跟着下去检查,专门盯着赈灾的粮款的发放和分配,专款专用。
说到这儿呢,有读者肯定反应过来了,这个李毓昌该不会就是查赈官吧?
没错,就是他,他当时就是被派到山阳县代表皇帝本人去查朕的钦差大臣之一。你回过头来再想,嘉庆帝得知他死了,而且死的这么蹊跷,不明不白,能不生气吗?
当即就愤怒的提出四大疑点,一是诉状里提到的自杀存疑,说李毓昌为什么要自杀,前头给的理由是私放赈灾票,他一个查证官,钱又不过他的手,他怎么私访,拿什么私访?还有懊悔至极,自缢身亡,太扯了。
第二,复审不严,山阳县知县说自杀就自杀呀,淮安府的人看一眼就完了,省里的人更是看都没看就没人复查,这事儿就定案了吗?这里头定有猫腻儿。
第三,给人家属送钱,你没事吧?你要说这一点,嘉庆帝还真的挺细心的,他换算了一下,说这个清朝的知县,一年的养廉银子加上他正常的薪酬,也就不过是一千到两千两银子之间,就这样的收入,自掏腰包一下子就拿出一百五十两银子送给李毓昌的叔叔李泰清,这不明摆着此地无银三百两,想破财消灾,蛮混死因吗,这简直就是行贿于死者家属,对吧?
第四,就更有意思了,那三个长随被安置了,李毓昌前脚刚死,后脚知县王伸汉就把三个长随安排出去了,按说这也不是你们家的仆人,轮得着你来安排吗?
你一个知县根本没有义务来安排这个事儿啊,是不是有点积极过分了?您看看,这四点有理有据。
嘉庆帝最后断定,这不可能是自杀,绝对是蓄意谋杀,必须一查到底。
嘉庆帝先是安排了两江总督铁保和江苏巡抚汪日章去查,可是想想又觉得不妥,万一他们不够尽责,那不白瞎吗?
接下来又下了一道谕旨,要求把山阳县知县和那三个长随押解到北京来,由刑部和军机大臣来审。
你别说嘉庆帝的谕计还挺准确,因为后头这道谕旨刚发出去,他就收到了铁保和汪日章去查案后的复奏。结果怎么样呢?这两个人斩钉截铁说李毓昌的的确确就是自杀的,您听听,差点又让他们蛮混过去。
那么事情真相究竟是什么样呢?咱们再来看经过刑部大臣和军机大臣严加审问的结果,其实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山阳县呢,王伸汉确实不是什么好鸟,当时已经53岁的他早已经是官场老油子,而且正是因为年纪比较大,也没有什么功劳吧,他感觉自己呢,再往上爬没什么希望了,仕途一片渺茫,所以索性就想多捞点钱。
灾情一来,王伸汉就感觉自己机会也来了,他先是虚报受灾的严重程度和人口,骗取了朝廷九万两赈灾的钱款,拿出其中的六万七千两用于赈灾,剩下的两万三千两对半开往自己兜里装了13000,剩下的一万两拿出去打点各个方面,其中最需要打点的就是查赈官。
当时在山阳县,包括李毓昌在内的查政官一共有11位,其中有九位欣然接受王伸汉的红包,而且王伸汉还向他们许诺,往后要是再弄到朝廷的钱呢,咱们三七分,我王伸汉拿七,你们拿三,有肉一块儿吃。
可这招到了李毓昌这儿,不好意思,行不通了。前头提到这李毓昌,他年轻啊,半年前才考中了进士,头一回当上钦差大臣,这初出茅庐,对官场的这些潜规则根本不懂。
另外呢,自己也前途无量是吧?我何必趟你们这趟浑水?他在山阳县每天都是白天查访民情,晚上到住所做记录,自己个儿生火做饭,记不住官府提供的招待所,也不接受官府的宴请,除了自己个儿带来的三个长随,几乎不跟别人打交道。
王伸汉一看这个架势,这个人不好办呢,得亲自出马,他还真就去找了李毓昌,两个人见面寒暄一番。
这李玉昌以为王伸汉汇报工作来了,开门见山就问了,说山阳县的灾情如何呀?灾民的安置情况怎样啊?
王申汉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憋了半天,说出这么一句,说我们山阳是个穷县。大家都不容易,希望李大人呢,您高抬贵手,这个帮我们一把。
李毓昌一听,知道他来意了,板着脸一言不发。王伸汉一看话不投机,气氛有点尴尬,赶紧找了个借口就先离开了。
王伸汉回到县衙,就开始琢磨了,这李毓昌这究竟是要干什么呀?
是真的铁面无私呢?还是跟我摆架子装样子,觉得我诚意不够呢?就在他还没琢磨明白的时候,身边一个叫做包祥的贴身仆人开口了,说我最近在山阳碰到了一个老乡,这老乡不是别人的,正是李随昌的三个长随之一李祥。
我们的关系还不错,要不我去帮您探一探这李毓昌的虚实?王伸汉一听,那还等什么,赶紧去啊,结果这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大跳,一顿酒的功夫。
李毓昌的长随李祥透露了三个消息,一是李毓昌已经发现了王伸汉中饱私囊的情况,他准备把这些情况整理成文字资料上奏朝廷,二是李祥本人对自己这个主子呀颇有微词,觉得李毓昌啊,管的太严了,自己啊,什么便宜没捞着,第三呢是其他两位长子啊,也跟着李祥一样,对李玉昌这个主子相当不满意,感觉成天跟着他东奔西跑的,净喝西北风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王伸汉先是一惊,这是要查我,接着很快就冷静下来了。思来想去,他安排了两件事情,一呢是花钱收买李祥,二是让李祥帮自己转交一份厚礼给李毓昌。
这个时候的王伸汉仍然坚信有钱定能使鬼推磨,认为这个李毓昌之所以拿不下来呢,是因为自己没舍得下本儿。那么结果怎么样呢?
可想而知,李毓昌把李祥臭骂一通啊,连人带本都给扔了出去,甚至还说,既然这王伸汉执迷不悟,我就再参他一本,说他贿赂朝廷钦差,我的天呐,这可不是小罪名啊,这李毓昌可够刚的。
眼看拉拢无望,自己还分分钟会掉脑袋,这个小眼珠一转呢,把李祥叫到了跟前,耳语几句,李祥听了之后目瞪口呆,王伸汉说了什么呢?你们八成也猜出来了,这种人能憋出什么好屁来对吧?
贿赂不成丧心病狂,小小知县对朝廷钦差竟顿生杀意,这件官场谋杀奇案究竟是如何发生发展又将是在怎样的结局呢?
山阳县知县王伸汉试图贿赂查赈官李毓昌,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甚至还被李毓昌抓住了贿赂的把柄是罪加一等。
王伸汉心想横竖是个死,于是恶向胆边生,对这个李毓昌啊,可就起了杀心了。具体是怎么实施的呢?
再看当时说是调查了差不多一个多月,李毓昌感觉情况摸得差不多了,就准备离开山阳县回京复命。就在此时,他接到了一份请帖,王伸汉呢,要请他吃饭。
李毓昌本来是不想去的,他就不想跟这种人打交道,可是转念一想,说不定自己跟他好好说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他改邪归正呢,这李毓昌还真有点儿,太过于迂了一些。
那么抱着这个心态,李毓昌还真就去了,这是他哪里知道,此时的自己已经是一脚踏进鬼门关,你要问,难道王伸汉大胆到在宴席之上就要动手吗?
那倒没有,吃饭喝酒都很正常。李毓昌酒足饭饱,也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住所,只不过回到住所之后就开始不正常了。
首先,李毓昌感觉到非常之口渴啊,当然,你喝多了口渴也正常,他就呼唤长随,让他们把水送上来。这个时候迟迟不见人影,没人答应。
这李玉昌也是喝多了,有点烦躁,就一直叫唤人,来人呢,来人呢?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这长岁李祥才端着一个茶壶走了过来,哆哆嗦嗦的给斟上了一杯茶水。
李毓昌呢,也是喝多了,没注意这些细节,渴得不行,端起来咕咚咕咚就喝完了,稍等,这味道仿佛不太对劲呢。再看向李祥,还没来得及说话呢,张口就一口鲜血喷出来,嘴角鼻子里全是血呀,往外喷,紧接着捂着肚子是满地打滚。
本来到了这一步,长随李祥已经完成了王伸汉的嘱咐,给李毓昌下了毒了,可谁知道这李毓昌,这好像身体素质还比较好,虽然疼的是到处滚来滚去,可是他这就是不死不咽气。
这个时候三个长随来到他身边,那不用说,除了李祥之外的两位也被王伸汉收买了。这三个长随见李毓昌一时半会儿还没有咽气的迹象,哪怕夜长梦多,一合计,干脆拿了一块布把李毓昌的脑袋给蒙起来,然后用一个衣袋把李毓昌活活勒死。
接下来的事儿你也知道了,伪造上吊现场是专枯报官。来的就是知县王伸汉,那王伸汉能说什么呢?
那必须肯定,一定要是自杀才行啊,是不是?那你要问了那淮阳府的王知府王毂,那为什么要跟这个王伸汉啊沆瀣一气呢?
王毂按说是断案经验丰富,其实,他当时一眼就看出遗体不对劲,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绝不可能是上吊。可是他呢,也同意了王伸汉的说法,您估计猜到了,没错,他也收钱了,
王毂在赈灾的时候收了王伸汉一千两银子的贿赂,他们俩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所以当时呢,他只是跟王伸汉交代了几句,上头的人呢,我来解决,你把尸体处理好,要做到天衣无缝。
事后王伸汉又给王毂送了两千两银子,表现的是相当的懂事,他们呢,满心以为这事儿到这儿圆满解决了,美滋滋儿的,谁知道等待他们的是嘉庆帝亲自就盯这个案子,这一下就算你手眼通天,可是这事儿是天在钉是吧?
所以天就是天子嘛,你在劫难逃,那么他们将迎来什么样的结果呢?再来说嘉庆帝得知真相之后的反应。
据说嘉庆帝看完刑部交下来的事情原委,那是怒不可遏呀,马上下令做了两件事情,一不算账,跟本案有关系的官员,从上到下一个也不准放过。知县王伸汉斩立决,家产充公,妻儿流放,知府王毂以绞刑抄没家产。
李毓昌的三个长随李祥罪大恶极,被押到李毓昌坟前,是先用夹棍,然后千刀万剐凌迟处死,最后还把他的心剖出来作为祭品放到了李毓昌的坟前。其余两个长随先是被痛打40大碗,然后也凌迟处死,还有王身汉的仆人包祥开一刀问斩其他收受贿赂的查赈官,革职的革职,流放的流放。
除了有罪的人一个都不放过之外,有功的人也挨个行赏。这是嘉兴帝做的第二件事情。
嘉兴帝自己专门写了一首诗啊,刻在了李毓昌的碑上,用来纪念他。由于李毓昌没有儿子,嘉庆帝就做主,从他的侄子辈里面选了一个人,给了他举人的资格,那不用参加乡试了,直接举人。
还有李毓昌的叔叔李泰清告状有功,直接被擢升为武举人。前头提到的查证官有11位,九位收了贿赂被罚,那么洁身自好的官员里边,除了已经被害死的李毓昌呢?
还有一位嘉庆帝也没有忘记,把他直接提拔为了知县。
事情到了这一步呢?可以说是啊,罪犯伏法,冤案得以昭雪,可是嘉庆帝并没有松下一口气来,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一个小小的知县都胆大包天到这般地步,那整个清朝腐败程度,可想而知啊,我大清朝到了什么样的田地了?
案件处理完,嘉庆帝的内心反而是更加沉重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