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弦歌教育进课堂)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林延军

图/王乐 林颖彤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4月25日,在广州软件学院学术报告厅内,一群师生通过独唱、合唱、吟唱、古琴独奏、混声合唱等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将《但愿人长久》《诗经·关雎》《凤求凰》《越人歌》等古典诗词画面活化演绎。这是广州软件学院弦歌教育教学团队将弦歌教育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与社团活动的生动实践。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弦歌教育进课堂)(1)

女生小组唱《锦瑟》

广州软件学院校长张强、副校长袁志,党委宣传部部长胡争、基础部主任王礼萍、副主任黄志强,相关系部教师代表,弦歌团队系列课程学生代表、广软弦歌社、艺术团合唱队、器乐队、女子鼓、民舞队等师生参加了教学成果汇报。

《史记·孔子世家》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此后数千年来,诗词弦歌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种高雅优美的传统。据悉,此次弦歌教育教学成果汇报由广东省弦歌教育学会指导,广州软件学院弦歌教育教学团队承办。广东省弦歌教育学会由广州软件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中山大学等省内17家高校从事古典诗词学教育研究和从事音乐学教育研究的学者联合发起成立,旨在弘扬优秀的古典诗词和音乐文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弦歌教育事业发展。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弦歌教育进课堂)(2)

男声独唱《金缕曲•花自媚》

从《但愿人长久》到《诗经 关雎》,从《关山月》到《敕勒歌》,从《酒狂》到《越人歌》,从《凤求凰》到《知否,知否》……师生们通过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诗词歌赋进行完美结合。舞台上,师生们身着华服,吟古诗,诵经典,仿佛穿越回古代,或气势恢弘,或兼容并蓄,或清新脱俗,在诗词和音乐的世界里徜徉……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弦歌教育进课堂)(3)

基础部教师演唱《凤求凰》

广东省弦歌教育学会法定代表人、常务副会长迟云平表示,正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他希望能通过弦歌教育学会这个平台,探索古典诗词弦歌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和交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弦歌教育事业发展。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弦歌教育进课堂)(4)

张海鸥教授吟诵《凤求凰》

广州软件学院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海鸥说,数千年来,诗词歌唱教育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此次举办弦歌教育教学成果汇报,既是弘扬优秀的古典诗词和音乐文化,也是将弦歌教育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推动弦歌教育教学的生动实践。

广州软件学院副校长袁志表示,此次观摩弦歌教育教学成果汇报后“很惊喜、很震撼、很振奋”,并表示,弦歌教育教学成果有助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认为“书香校园,大有可为”!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弦歌教育进课堂)(5)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弦歌教育进课堂)(6)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刘欣宇

校对 | 周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