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社会治理大会(成都传递民生温度)
韩清华 张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体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能级的不断跃升,具备可持续供给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是城市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成都社会治理大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成都社会治理大会
韩清华 张丽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体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能级的不断跃升,具备可持续供给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是城市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在成都调研采访时切实感受到,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正在用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目标,落地在民生项目上、落实在市民的期待和反馈中,交出更有温度、更加厚实的共同富裕答卷。
“服务找人”让共富之路更加“巴适”
张大爷是成都锦江区的一位独居老人,居住在锦江区的智慧养老社区。在这里,张大爷通过在手机下单,可以享受陪同聊天、日常保洁、上门送餐等多项日常服务,而一旦遇到身体不适,也可以在家里按下呼叫器,呼援中心会在第一时间安排陪同就医。
从2020年以来,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区,锦江区持续加快养老服务业创新,构建了“133”养老服务体系,即“提升1个智慧服务平台、优化3类服务供给、满足3种服务需求”。锦江区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党委书记何婉霞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锦江区不断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 智慧化”发展。
“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热线、电子卡、智能手表、养老服务券电子化管理系统等,锦江区用标准指导完善养老体系数字化建设,形成了养老服务‘O2O’模式,实现了‘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的个性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让老人能够体会到科技养老、智能养老的便捷、舒适和乐趣。”锦江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综合管理科负责人张明对本报记者说道。
而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承担文体服务保障领域专项试点项目的区县,新都区则依托“数字赋能”在全国率先开发了“香城文体通”微信小程序,通过标准赋能“线上 线下”服务模式,实现服务“随时在线”。
在桂湖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进行了演示文化活动、非遗展示、在线培训、文旅场所信息等15个功能模块的服务地图,通过手机即可尽享“一站式”舒心服务。
新都区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线上,新都区开展了“云课堂”“云演出”“云讲座”等活动254次,实现“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实践,为公共文化服务带来新生机、开拓新赛道。在线下,新都区建成347支群众文艺特色队伍,聚合发展成为集演出、培训、宣传推广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民生工程。此外,经过2年实践,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已在新都区全面开花,“区-镇-村”三级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15分钟文体服务圈”持续夯实推动了优质服务资源共享下沉。“4个 ”模式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录入《2021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案例汇编》印发全国推广。
成都高新区社保经办服务按照“线上为主、线下为辅、自助为补”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完善“区-街道-社区”同步运行的三级经办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便捷化水平。
“补的是短板,提的是品质。”成都高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会保障局社保处工作人员曹黎对本报记者表示:“高新区19个社保经办服务点位覆盖所有街道、社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业务经办量占全区实体经办总量的60%,充分发挥了基层前沿阵地作用。”
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思想意识的转变,再到一项项便民举措的具体落实,公共服务的持续升级让奔向共同富裕的成都更加“巴适”、更有质感。
“‘以人为本’是公共服务的特点,成都市根据不同区的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人文、产业集聚等特点,各个区都进行了一些公共服务的试点。从目前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基本支撑。下一步,成都将通过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相适应的人民城市‘幸福样本’。”
高质量公共服务让共同富裕“触手可及”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领域,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
“民政、计生、残联、劳动保障、住房保障、教育统计等11大类145项便民服务,老百姓在社区都可以找得到。”锦江区成龙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罗培对本报记者说道。
作为锦江区首个将公共服务功能融入商业综合体的社区空间项目,“R29社区生活空间”在商业体中创造性地设置了政务服务功能,进一步打造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新性地将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嵌入到了商业中心,并可提供上述11大类145项便民服务,进一步缩短了“居民与政务”的距离。
罗培对本报记者表示,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居民需求牵引、企业资源联营”的思路,由企业无偿提供商业空间与资金,整合政企资源打造“R29社区生活空间”,创新实施服务模式推动商业服务、政务服务、社区服务场景融合,打造时尚美好兼具烟火气息的服务空间,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能否对群众关心的事情做到“像绣花一样精细”是衡量一个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参考项。
“以社区为纬度,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政府的公共服务。”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成都市聚焦城市社区人口密集增长,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短板明显等问题,着力开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提升改造。一是强化基础建设,推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攻坚配套。二是推进提升建设,开展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三是加强拓展建设,扩大党群服务载体覆盖范围。
而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方面,成都也在积极推出更多适宜不同群体的服务项目、服务空间、服务机制。
“武侯区图书馆环境很有特色,活动很多,服务也非常好,我儿子从9岁开始就在这里学习,今年初中毕业考上了重点高中。图书馆让他学到了更多知识,培养了他爱读书的习惯。”来该馆参加科创阅读活动的张女士欣喜地说道。
“我们有70余万册馆藏图书免费借阅、全市通借通还,海量的数字资源开放共享,10余项服务全部免费开放……所有读者均可享受到全免费、普惠性、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武侯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
推动共同富裕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而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是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明显特征。对于成都来说,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理念,厘清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各方权责,创新服务供给、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是未来成都在高质量推进公共服务中的必然选择,更是成都顺应新时代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