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十句话说透人生智慧(道德经全新解读)

道德经十句话说透人生智慧(道德经全新解读)(1)

今天再继续和大家分享《道德经》第十六篇的内容,这一章也是我们经常会讲到的道家思想至高的一种法则,就是“虚极静笃”。这个词大家可能经常会听说,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却不一定非常了解。

“虚极静笃”,其实是道家讲的一种非常高明的生命状态,佛家说的禅定也是一样的。这里的虚极静笃,其实不单单指的是一种特有的生命状态,还指的是如何实现和保持这种生命状态的方法。

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像《易经》、《道德经》这样的经典,之所以被后人所尊崇,就是因为它既有辩证法,又有方法论。它既告诉了我们光明的现象在哪里,也告诉我们通向光明的道路在哪里。

道德经十句话说透人生智慧(道德经全新解读)(2)

《道德经》有《道篇》和《德篇》,那么“道”讲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我给大家说过很多次了,是实现利益的途径。那么,这里讲的虚极静笃,同样是要解决如何实现虚极静笃这样的途径,也可以说是通路。

从这里来看,“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其实就涵盖了方向和方法。大家来看,虚和静,这就是道家讲的比较积极的生命状态;致虚极,这个“极”其实不是极限,是什么呢?是只有这一个方向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南极、北极是不是?咱们讲“极”,虚极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只有“虚”这一个方向,如何把握这个方向实现道高明的状态,就要使自己不断地虚,这个方向永远不改,这才叫“虚极”。

道德经十句话说透人生智慧(道德经全新解读)(3)

“致虚极”就是实现永远本着身体、生命致虚的方向不发生变化,而且积极地去落实致虚的法则。所以,这里既有方向的确定,又有状态的描述。方向的确定就是极,状态的确定就是虚,这个致就加上了具体行动的法则。

后面讲的守静笃和这个是一个问题。为什么静要稳定?其实就是这个法则。我们既然能够在虚的方向上一直走下去,就能够使自己的生命始终保持在静的状态。

静定慧,这个大家都知道:静一定会定,定了就一定会产生智慧。其实,这就是增长、沉淀的价值。

道德经十句话说透人生智慧(道德经全新解读)(4)

“虚”这个字不是虚弱的意思,而是增长、博大、畅通,所以说,道一定是虚的,虚就是畅通无阻。而我们不断地修道,就是保持自己身体气血运行、生命运动畅行无阻的状态。

这样畅通的状态,不是说修炼个三五年以后就可以实现了,而是要朝着这个方向一直努力下去,这就是虚极的状态,也是虚极给出来的方向。

所以,你一天不致虚,身体就容易由虚变实,就会由通变堵,这是古人始终把握主动、把握动变方向的能力与智慧。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