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变细是肠癌的危险信号吗(大便变细or不成形就查出肠癌)
癌症是我们健康的头号杀手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人口基数庞大,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爱吃,好(hào )吃,能吃,让我们在享有口福的 同时也有庞大的与“吃”有关的癌症人群 ,如食道癌、胃癌、肠癌、胰腺癌…
前段时间来浙医二院国际医学中心就诊的方阿姨, 她的一家三姐妹,就被查出两个患有结直肠癌,一个患有大肠息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难道肠道疾病真的“偏爱”亲属吗?
到底是遗传在作祟,
还是“吃好(hào )”在捣鬼?
大便不成形数月 一查竟是肠癌
最近,方阿姨(化名)就被这个病吓到了。方阿姨今年55岁,平常身体没什么毛病,但几个月前无故出现大便不成形的情况,刚开始她没在意,时间久了觉得不对劲,就来医院就诊。
浙医二院消化内科的韩跃华主任医师为方阿姨做了肠镜,检查时发现,肠道内距肛门5cm的直肠处有一块隆起的肿物。跟据肿块的性状和多年的经验,韩主任判断这是一处癌变,需要尽快切除。 几天之后韩主任就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为方阿姨切除了肿物。
术后病理切片化验结果显示这个隆起的肿物是管状腺瘤并高级别瘤变,四周和基底切缘阴性,也就是早期肠癌。好在发现得及时,方阿姨预后情况不错,复查时原病灶处已经恢复得很好。
有肠癌息肉家族史 三姐妹均中招
尽管如此,刚经历过一场癌症的方阿姨还是有些后怕: 平常身体没什么毛病,谁想到竟会悄无声息地患上肠癌!
在治疗过程中,韩主任了解到方阿姨有肠癌家族史,她姐姐早些年曾患过结肠癌。保险起见, 方阿姨动员家里的兄弟姐妹都去做了肠镜检查, 结果妹妹就查出了息肉。早发现可以早治疗,这时方阿姨才算放下心来。
方阿姨兄弟姐妹5人,3人患有肠癌、肠息肉,比例着实不低。
在体检中,很多中老年人都有检出肠息肉的经历。那么查出肠息肉该怎么办?肠癌和肠息肉有关系吗?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肉疙瘩,其实是肠黏膜表面隆起性的病变,一般分为非新生物性息肉和新生物性息肉。非新生物性息肉包括炎症性息肉、增生息肉、错构瘤息肉等。新生物性息肉也叫腺瘤性息肉,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肠道内的息肉大多数是腺瘤性息肉。
息肉会发生癌变吗?一定要摘除吗?
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
非新生物性息肉一般很少癌变,但炎症性息肉容易引起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最好摘除;
腺瘤性息肉属癌前病变,恶变的几率较高,尤其是大于2cm的。 这类息肉不会自行消退,也无法用药物消除,如果不及时摘除,时间长了可能发生癌变。
研究发现,近95%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这个变化过程一般是5-10年。因此 早发现早摘除,能够有效防止结直肠癌的发生。
息肉有什么症状?
临床上部分肠息肉患者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腹泻、大便性状和习惯改变等异常。但很多患者没有不适的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
为什么会长肠息肉?
1. 生活习惯: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习惯;长期吸烟、酗酒;久坐少动;
2. 年龄:大约有10%-30%的中老年人都会存在肠息肉;
3. 肠道炎性疾病;
4. 遗传;
5. 基因异常;
肠道息肉发生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不良饮食习惯、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肠道长息肉的主要原因。
哪些人是肠息肉高危人群?
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家族史的人;
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的人;
40岁以上人群;
工作劳碌、生活不规律的人;
经常情绪焦虑、紧张的人;
此外,坐的时间越长,患肠息肉的风险也越高。
肠息肉会复发吗?
肠息肉摘除后,如果饮食不注意、生活不规律,仍然有再长的可能,因此定期跟踪复查很重要。
腺瘤性息肉患者建议半年查一次,起码连续查5年,才能判定最终是否有癌变。
对于肠息肉的高危人群,定期肠镜检查尤其重要。
如何预防息肉发生?
1. 饮食上尽量少吃辛辣、油腻、高脂肪食物,少吃烧烤、腌制、熏制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杂粮;
2. 不久坐,不熬夜,多运动,控制体重,少烟酒,放松心情;
3. 最好养成每天1-2次的排便习惯;
4. 当有腹痛、腹泻、便秘症状久治不愈时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5. 有肠癌息肉家族史的人群最好做一次肠镜检查,排查风险。
看完这篇文章,小编都有点坐不住了,年岁渐长不说,在电脑面前坐的时间确实有点久,久坐和外卖都是高风险啊!赶上年底体检季,赶紧去约个胃肠镜排查排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