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学素养课程学习(儿童科学教育如何从)
北京大学分子医院研究所教授刘颖给小学生们上科学课。资料图片
9月新学期,科学课提前至小学一年级开设,并成为和语文、数学一样的必修课。孩子为什么要从小学科学?如果不当科学家,孩子学科学又有什么用?如果由科学家给孩子上课,将会有何不同?
8月22日,《知识分子》联合主编、清华大学教授鲁白和北京大学分子医院研究所教授刘颖一起,给小学生上了一堂“科学第一课”,在线科技类教育产品《科学队长小学版》也于当日正式上线。对于上述困扰家长的问题,科学家们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为什么要从小学科学?
“教育的功能除了传授知识、发展技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之外,还需培养孩子的修养,其中就包括科学素养。”《知识分子》联合主编、清华大学教授鲁白表示,科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或实验技能,还包括科学思维、批判精神,同时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修养。
在《知识分子》联合主编、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看来,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原因,今天的中国人真正拥有如此“智识生活”者其实并不多,“在如今整体缺乏科学文化的社会氛围下,我们不能让孩子也早早失去拥有‘智识生活’的可能性。”
因为两堂生物课实验激起的兴趣,刘颖在中学时代就坚定了要走科学道路的决心。回想以往的学习经历,刘颖坦言,如果初中才接触科学课程,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学习和应试的压力大于对科学的兴趣。孩子年龄越小,对于事物的好奇心越浓烈,兴趣也越容易培养,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培养起对科学的兴趣与科学素质,将会为孩子以后的自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家为何给小学生上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科版《科学》教材主编郁波曾在2002年和2012年协助南京大学教育学院张红霞教授分两次对全国21个省市的近4000名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教师的科学素养并不乐观。
郁波担心,如果教师不懂科学内涵,不懂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差别,不仅有可能将伪科学引入课堂,也无法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寓于科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寓于科学史和科学与社会关系的情境之中,只是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
一边是国家重视科学、努力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一边却是中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在这样的现实困境下,科学家参与科学教育的要求愈发迫切。此次科学课被列为小学必修课也恰好为中国科学教育的变革提供了机会。《科学队长小学版》的推出便是科学家系统参与为小学生授课的一种尝试。
8月22日,由资深媒体人纪中展和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清华大学教授鲁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谢宇三位世界级科学家联合创办的智趣科学宣布,《科学队长小学版》正式上线并将于9月23日正式开课。刘颖在《科学队长小学版》中担任首期课程“生命科学课”的科学导师,她将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生活中简单易操作的科学实践,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并解决问题。
鲁白希望,科学家进入科学教育领域开发产品,能成为现有教育体制的一种补充,“我们从不同角度解读科学,让孩子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也认识科学家的精彩生活。”
■ 声音
科学家给小学生讲科学,重点不在知识内容,而是在于传递做科学家的素质。中小学老师不做科学研究,因此很难传递做研究的过程,也很难表现科学研究的精神以及科学家的特质。
——《知识分子》 联合主编、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谢宇
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