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死后为何立无字碑(千秋功过谁人知)


中国人对字的理解,可谓丰富深邃,写字可以记事也可以抒情,而一字不写其实也是一种思想的表达,或宣泄愤怒,或表达厌恶或绝交,多是不祥的事情。在武则天陵墓前,有一座碑,在立碑的时候,居然只字未铭,这又是为了表达什么呢?


一代女皇武则天死后为何立无字碑(千秋功过谁人知)(1)

武则天剧照

探访无字碑

一代女皇武则天死后为何立无字碑(千秋功过谁人知)(2)

司马道的石像生

位于陕西的乾陵,埋葬着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他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唯一的一座夫妇两帝合葬墓,也是唐和周两个王朝的皇帝合葬墓。在陵园内城南面朱雀门外司马道的西侧,树立着宋杨高宗文治武功的功德碑《述圣纪碑》,在东侧与他比肩而立着一座碑,这便是著名的武则天的“无字碑”,它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98.84吨。碑头刻有八条互相缠绕的螭龙,东、西,两侧各刻有冉冉腾飞的“升龙图”,龙的身躯矫健,神态飘逸若仙。阳面有一幅狮马图线刻画,狮子昂首怒目,威严挺立,马则屈蹄俯首,悠游就食。整座碑高大雄浑,雕刻精细,处处体现着皇帝的威严。如今人们可以看到的,碑的阳面和阴面均刻有文字,既然如此,他又为什么叫无字碑呢?

一代女皇武则天死后为何立无字碑(千秋功过谁人知)(3)

武则天的无字碑

一代女皇武则天死后为何立无字碑(千秋功过谁人知)(4)

高宗李治的述圣纪碑

据这里的地方志记载,这座碑本来就没有刻一字,到了宋金元时期,碑上才有了题刻,刻字的人大都是当时身居要职的朝廷命官,这些碑刻前后历时530年,大都是记事、抒怀、记游三大类。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旷古未有的一位女皇,对于她的传奇故事,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有着浓墨重彩的刻画描述,可是为什么唯独她自己的陵墓前有这座本应该用来记功德的石碑上却如此,惜字如金呢?

“罪孽深重”的女皇

有人认为,武则天自知罪孽重大,不写碑文正是她内心不安的写照。那么,武则天究竟犯下了哪些过错,连他自己也不敢言说呢?

武则天幼年进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那时起,他就受到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治的喜爱。太宗去世后,他进了尼姑庵削发为尼。没过多久,高宗李治便把她接回了宫中,封为昭仪,后宫中尽管风光无限,花团锦簇,但暗地里充满了斗争,高宗尽管对她恩宠有加,但犹疑不定的情感又让她深深地感受到君王恩爱的脆弱易断,强烈进取的性格和内心的不安全感,使武则天产生了夺后的想法,他要为自己争取正室的名分,为儿子争取嫡子的地位。

几年后,武则天终于利用王皇后和萧淑妃之间的争斗,先后除掉了这两位娘娘,这场斗争是残酷的,却为武则天赢得了新皇后的地位。

后来,武则天还在全国范围内培植党羽,组建自己的情报网,大开告密之风,她利用酷吏政治和滥刑除掉了政敌和异己,也造成了人心的恐慌,唐中宗嗣圣元年,李治去世,中宗李显继位,但却有武后临朝称制。从此开始了,武则天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史称“武天朝”。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囚禁了皇帝,被杀废太子李贤,继而追尊武氏先人,改革各种名号,她的做法引起了当时社会巨大的震动,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甚至引发了叛乱。于是,她用恐怖政策打压支持李显的士族力量,最后把李唐王室的近支子孙几乎一网打尽,在军事上,他派兵镇压了徐敬业的叛乱,就这样,她一步步的扫清障碍,离自己的终极目标越来越近。

如果说前面施展的手段都是因为武则天要获得权力的话,那么她的终极目标—做皇帝,也许应该算是一种不可告人的野心了,因为人所共知,这天下是李姓的。看来,没有什么事情。,没有什么事情是武则天不敢想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光明正大的说出来的。那么,这无字碑是在讲述武则天心中的哪些不能说的秘密吗?

大周皇帝

唐天授元年,发生了三次万民情愿的事情,人民请求武则天继皇帝位。就连唐睿宗李旦也上表劝进,请求武则天登基称帝。于是,武则天改国号为大周,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登基之后的武则天,在政治上开始施行破格用人的科举制度,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充分发挥了制举的作用并开创了武举,对中国科举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这种制度,朝廷打击了豪门世族,发现并笼络了大量人才,为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她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并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民户数不断增长。她加强国家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总之,武则天是一个富有政治才干和理想的人,在统治期间做过许多符合民民众利益的事,稳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推进了一大步,并对后来的开元之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武则天前后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长达50年之久。而她对自己建立的大周朝,以及自己前所未有的女皇帝身份也是无自豪无比。在他皇帝位15年,却先后13次更改年号,其中一些不乏好大喜功的味道,比如“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等。此外,武则天继位后,曾于延载元年耗巨资铸造“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上面刻着自己的功德和颂周贬唐,征圣元年,她又下令铸九州铜鼎和十二生肖,置于通天宫。武则天如此大兴土木来为自己歌功颂德,又怎么会立无字碑来反省自己的过错呢?也许她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错吧! 所以有人认为,武则天之所以立无字碑,是在夸耀自己的德高望重和功高德大是不能用文字表达的。

武周的覆灭

一代女皇武则天死后为何立无字碑(千秋功过谁人知)(5)

武则天晚年

武则天晚年,宠信男宠,尤其是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深受他的喜爱,可他们二人仗着武则天的宠幸不仅为所欲为,还干预朝政,致使朝局混乱,君臣关系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策划通过宫廷政变,处死二张兄弟,同时也让武则天提前退位,于是,神龙元年正月,称82岁的武则天病重之际,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军五百人,冲入玄武门,杀张易之,张昌宗。迫使则天皇帝位传于中宗。改年号为“神龙”。二月,复国号为唐。这场政变史称“神龙政变”。武则天逊位给自己的儿子李显,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大周政权结束了。

神龙元年11月,82岁的武则天病死在东都洛阳上阳宫的仙居殿,死前遗照“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五月,中宗安排武则天与高宗合葬在了乾陵。

高宗的“述圣纪碑”上长达8000余字的碑文是武则天撰,中宗李显书写的。另一块碑自然是武则天预先为自己准备的“功德碑”。今天人们如果仔细观察无字碑,就会在他的阳面看见3000多个4.5厘米见方的细线格子。可见,当初是写好了碑文的,大约有3000余字。可是,唐中宗李显为什么不把碑文刻上去呢?如果刻了,该怎样为武则天歌功颂德呢?不妨揣测一下中宗当时的心情,如果按母亲遗诏,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有明明做过16年的大周皇帝,如果刻上“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作为李唐子孙,感情上有些不情愿。而且,武则天对自己以及李氏家族的滥施暴行,中宗李显早已怀恨在心,他的心中以“无言”相对以撰写好的碑文。所以有人推测,中宗左右为难的结果是干脆“一字不铭”。

也许武则天知道后人对自己的一生会有褒贬不一的评价,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留下一块无字碑将自己的功过待后人评说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