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茶化石(茶化石和老茶头血淋淋的罪恶真相)
之前写过两篇关于碎银子的文章,大家反响都很强烈,有很多朋友留言让把老茶头,碎银子和茶化石放在一起讲一下。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先来说说“官方”说法。
老茶头,茶化石和碎银子都是熟普的一种,都是在熟普的基础上制作而成的。
这三类茶的历史都很短暂,是普洱大火之后的三种衍生品。
有朋友说买到二十年前的碎银子,其实茶化石和碎银子顶多也就十几年的历史。
最先出现的是老茶头。
普洱在渥堆发酵过程中,由于翻堆不及时,导致茶叶中的果胶在湿热环境下慢慢溶解,致使茶叶粘连成块状。
粘连不紧的制茶师傅可以掰开,粘连紧密的就不能硬掰,否则会掰碎茶叶导致成色不好。
掰不开的这些茶块会被扔到墙角,久而久之就无人理会。
墙角的这些东西就是后来的老茶头。
说白了,老茶头就是熟普生产过程中的下脚料。
老茶头为什么会火过来?
普洱还未大火之前,那帮普洱炒作者们四处搜寻老茶,为炒作做货源储备。
当藏区,云南及广东的正经老茶被搜刮一空后,他们把目光瞄向了茶农墙角的老茶块。品饮之后,口感也不错。
为了能多挣黑心钱,把这些下脚料说成普洱茶加工过程中的精华,数量极少,品质极佳,价格自然也就极贵。
为了能突出年份久远,特意称之为“老”茶头。无论陈茶新茶,一律都叫“老”茶头。
老茶头也是分级别的。
那种在茶堆上面,粘连得稍微抛松一些的,或是用大叶种制作而成的大块老茶头,叫茶化石。
这个名字又内涵了,充分体现出普洱炒作者们巴不得把普洱历史提升至人类文明出现之前的这一伟大愿望。
而茶堆下面,粘连得非常紧密,或是用小叶种制作而成的小块老茶头,叫做碎银子。
按他们的理解,碎银子的级别应该高于老茶头,为了提高碎银子的段位,还特意编了句顺口溜:宁饮一斤碎银子,不喝十斤老茶头。
而三者的真实生产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老茶头的生产过程和宣传基本相符,还是熟普的下脚料。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而茶化石碎银子的生产过程则和宣传完全是两码事。
先提一句,早些年市面上茶化石和碎银子区分得还比较清楚,大块的叫茶化石,小块的叫碎银子。后来由于钱赚得太轻松,所以就不再花心思在名称上纠结了,不论大小块统一都叫碎银子。
无论是碎银子还是所谓的茶化石,其加工过程都是一样的。
首先将普洱熟茶压碎,再在茶沫里面加入糯米香草和人工果胶,搅拌均匀后,放入机器中挤压成条状,再用切割机切割成型,最后摊放晾干即可。
前些年有的厂子为了使卖相更好看,还会加入打磨抛光等工艺。后来实在卖得太火了,也就懒得麻烦了。
前篇文章有朋友留言质疑,碎银子的加工过程中到底有没有加入工业明胶,才使碎银子久泡不开,有没有明确的证据。
这里做一下解释,碎银子虽然火了这么多年,但是网上依然查不到关于碎银子加工过程的完整视频,也从来没有业内人士现身说法。要知道现在特别小众的茶叶也能在网上查看加工视频。
在信息这么发达的今天,碎银子的加工过程在前两年才能查到一些碎片信息。
说其保密程度堪比原子弹制造也不为过,他们为什么要这么遮遮掩掩,如果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那就大大方方一点,省得别人背后嚼舌根。
说是要扒一扒他们的底裤,其实连外衣都没有扒开……
唉!无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