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

汉武帝刘彻在历史上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皇帝。

作为大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对内励精图治、集中皇权,对外打通西域、开疆拓土。

然而到了晚年,他却因为奢靡、独断、方士之弊被后人抨击。

不过,汉武帝最大的争议性还要数他在位期间多次对外用兵,其中遭受争议最多的莫过于出兵大宛国和古滇国。

虽然这一决策在当时并不被看好,可站在历史的角度观看,这两次出兵无疑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统一做出了突出贡献。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1)

换取大宛汗血宝马未遂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开始了他对大汉王朝54年的统治。

彼时,大汉与北方匈奴之间战乱不断,汉朝国土、百姓屡遭匈奴进犯和侵略,为了彻底平息战火,汉武帝欲联合西域诸国,共同举兵讨伐匈奴,

与汉朝有过往来的西域大月氏国,便成为了汉武帝联合的主要对象。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2)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欲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共商伐匈大计。最终,张骞应募成功,带领人马踏上了前往西域的旅途。

可没想到的是,张骞等人在途径匈奴领地时被发现,从此深陷匈地10年。

侥幸脱逃后,张骞没有第一时间逃回汉朝,而是选择继续西行,完成自己的出使任务。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3)

一行人行经大宛、康居,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将汉武帝联盟的计划带到了大月氏。

可惜的是,大月氏对于这一计划并不感兴趣,张骞等人只能离开。

返回途中的张骞再一次被匈奴俘获,后来碰上匈奴势力内部叛乱,才在混乱中逃了出来。于是,便有了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历史。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4)

公元前126年,出使西域13年的张骞终于回到了大汉,并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这些年来的经历。

听闻大月氏并无结盟之意,汉武帝只能作罢。

不过,在张骞所描述的西域诸国中,大宛国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

据悉、大宛国位于天山山脉南麓,因草场优势盛产宝马,又因为宝马汗出如血,故得名汗血宝马,后来也被誉为“天马”。

彼时,汉朝在与匈奴的战争中,骑兵、马匹是极为劣势的一环,

倘若有了大宛国的宝马作支撑,那么在日后双方的战争中,汉朝军队就可以极大地弥补骑兵的劣势,从而取得战争先机。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5)

大宛的宝马让汉武帝很是喜爱,于是他命人用黄金打造了一匹马,让使者带着这匹黄金马以及大量金银财宝前往大宛国,换取汗血宝马。

然而,当汉朝来使千辛万苦来到大宛时,大宛王毋寡拒绝了汉武帝的请求,还将汉朝使者带来的金马贬得一文不值。

毋寡的轻蔑惹怒了汉朝来使,据史书记载:汉使怒,妄言,樵金马而去。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6)

同样,汉使的无礼也让毋寡震怒,考虑到汉朝据此路途遥远,汉朝大军鞭长莫及,毋寡便命麾下郁成王截住了汉朝使团,最终将所有使者全部杀死,宝物也尽数掠走。

使团被杀、财宝被劫之事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引得其大怒,即刻便清兵点将,欲出兵大宛。

早年间,汉朝武将赵破奴仅率700骑兵便攻破了楼兰古国,这让汉武帝对西域诸国的兵力有一个错误的估计。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7)

恰逢此时,汉武帝十分宠爱的李夫人之兄李广利仍未建功立业,汉武帝便想将这个差事交给李广利去办。

于是,李广利被拜为贰师将军,仓促集结了6000骑兵、10000步兵开拔大宛。

然而,汉武帝的大意、李广利战场经验的匮乏、战事准备的仓促,这一切都注定了第一次西征大宛失败的结局。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8)

李广利奉命两次西征大宛

大宛国路途遥远,李广利率兵艰难跋涉至西域后,

本想从当地诸国获得补给。可西域众国受到大宛国和匈奴的威压,不敢向汉朝军队提供粮食和军需上的补给。

前期尚有余粮支撑时,李广利还能对这些小国好言相谈,可等军队粮草消耗一空,李广利便命人一路攻打过去,以补充军需。

等到李广利率部攻到大宛边境郁成时,麾下一万多名士兵只剩数千人,且个个身心俱疲,军心涣散。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9)

李广利率军对郁成发起了两次进攻尝试,发现郁成防守固若金汤,己方又毫无斗志,遂下令撤军,沿途回到了敦煌暂时驻扎。

很快,李广利便把西征失利的消息上报到了汉武帝那里,并请求退兵回朝,放弃对大宛的用兵。

此时,朝中也有不少朝臣上书建议退兵,毕竟已经耗损了上万人马,就为了一批战马,怎么算都划不来。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10)

可汉武帝的目光远比这些朝臣深远。

此次西征大宛的消息已经被西域诸国所知悉,一旦失败退回,大汉在西域的声望就会一落千丈,联合他们共同抵御匈奴之事也将会成为无稽之谈。

更无法接受的是,以往中立的西域诸国很有可能就此倒戈匈奴一方,到时候大汉将会面临四方树敌的局面。

此次西征大宛,看似只关系一批战马,但背后关联的不仅是大汉王朝的声望,更与日后大汉的立足和发展息息相关。

所以,西征大宛,此战只能胜,不可败!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11)

于是,汉武帝严令:不许李广利部入关,凡有退入玉门关者,斩立决!朝中主张退兵的大臣也被尽数下狱问罪。

紧接着,汉武帝便动员全国力量,准备第二次西征大宛。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6万边境骑兵被调往敦煌,还有数万囚犯被赦免,加入大军,共计十万远征军。

军队补给方面,汉武帝在全国征集了数万头牛、马、驴,用以驼送辎重。一时间,从长安到敦煌的路上,旌旗蔽空、车马相连。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12)

公元前102年,大军齐聚敦煌,李广利率军第二次出征大宛。

由于汉军声势浩大,西域沿途各国无不纷纷大开城门,献上酒水食物,只有轮台仍然坚守与大宛的盟约,闭门不出。

李广利带军行至轮台,只见城门紧闭,城墙上士兵严阵以待,李广利大怒,挥军直入,小小的轮台城仅仅抵挡了片刻就被攻破。一时间,轮台沦为火海。

在此简短休整后,汉军继续西进,直指大宛。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13)

早已收到消息的大宛也没有坐以待毙,毋寡命令境内各城池出兵阻击汉军,可在十万装备精良的汉军面前,大宛军队一触即溃,纷纷退守回各自的城池。

李广利率领3万骑兵率先抵达大宛,边境大宛军自知不敌,便退到了郁成死守。

李广利也没有死磕郁成,而是绕道直取大宛首都贵山城,郁成守军想要从后追击,却被后续的汉军牵扯住脚步。

很快,李广利来到了贵山城下。大宛守军想要出城迎敌,却遭到了汉军弓弩的大范围杀伤,只能一面退回城内死守,一面向邻国康居国求救。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14)

贵山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给汉军造成了很大的攻城压力。

可也正是因为贵山城的地势原因,导致城内的水源全部需要外界输送。

李广利看准了这点,便命人掐断了贵山城的水源供给渠道。

同时,大军开始了对贵山城长达40天的围攻,最终将其外城攻破,其大将煎靡也被汉军将领斩于马下,大宛军民陷入了惊恐之中。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15)

在汉军的攻城压力下,大宛内部终于出现矛盾,不少贵族纷纷站出来指责毋寡,称其不该杀害汉朝来使。

紧接着,大宛发生兵变,毋寡被杀,大宛贵族表示愿意献出所有宝马,后续也会连年上贡。

李广利考虑到敌人援军即将到来,城内守军仍有一战之力,便心生退意,索性接受了大宛的投降,最终带回了大宛的数十匹上等千里良驹以及3000余匹中下等宝马。

然而就在李广利在贵山城取得大胜的同时,郁成那边却出现了问题。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16)

原来,汉朝大军眼看郁成守军闭门不出,大部队便尽数奔赴前线而去,只留下几千人在此守卫。

守城的大宛军看到汉军人少,便于凌晨出兵偷袭,汉军人马被尽数屠戮,只有少数几人逃到了贵山城,将此情况汇报给了李广利。

闻此消息后,李广利勃然大怒,挥师东去,直取郁成。

在汉军的怒火之下,郁成投降,郁成王逃亡康居。可听闻汉军已经攻破贵山城,康居也不敢收留郁成王,最终郁成王在逃亡的过程中被汉军杀掉。

至此,第二次西征大宛大获全胜。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17)

此役不仅打响了汉朝在西域的威望,对诸国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主导地位。

更重要的是,汉朝从此开始在西域沿途修筑烽燧亭,在轮台、渠梨一带实行汉朝的军事屯田制度,

这些举措大大地加强了中原地区对于西域的统治,也开辟了中西地区交流的渠道。

南征古滇国

除了西征大宛,汉武帝另一次受到争议的出兵则是对古滇国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18)

古滇国大约建国于公元前278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将领庄硚奉命率领一支队伍来到滇池地区,企图将这片地区据为己有,

没料想被秦国断了后路,庄硚只能就此带领楚人在滇池定居下来,并于晋宁县建都立国。

古滇国以滇池为中心,东西约150公里宽,南北400公里长。位于西南众多夷族中间,东临夜郎、西临昆明族、北面则是邛、莋等少数民族。

由于地理位置相对闭塞,古滇国鲜于外界有所往来,与中原王朝更是长期隔绝。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19)

到了汉朝年间,张骞建议汉武帝与身毒国建立往来,以通商贸。汉武帝遂派遣王然于带人前往南疆寻找身毒国道路,却误打误撞之下第一次接触了古滇国。

《史记》有云:“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四十余载。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意思是王然于受到了滇王的热心款待,可是在向西取道时,却遭遇了昆明族的阻拦,最终探寻入身毒的道路也没能成功。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20)

到了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举兵讨伐南越诸国,很快便将西南地区邛、莋、夜郎、且兰等民族收复。

而周边各族的归附,也让古滇国第一次暴露在了大汉王朝的面前。

此时,汉朝接连经过多次战争,国力消耗严重,朝中大臣看出汉武帝想要继续收服古滇国的心思,便纷纷出面相劝。

最终,汉武帝还是选择坚持己见,继续挥师南下。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21)

汉朝使者乘大军横扫西南的余威入滇,试图劝降滇王归附,却遭到了拒绝。

古滇国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与外界隔绝已久,信息闭塞。

面对汉朝来使,滇王问出了一句让来使差点笑出来的话:“汉与我孰大?”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22)

正像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言:“以道不故通,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来使向滇王详细介绍了大汉王朝的地广物博、威震四方,没想到滇王根本不信。

在来使离开后,甚至挑衅般的联合周围的两个兄弟政权,向汉朝领地内的据点发起了多次进攻。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23)

听闻此事的汉武帝当即下令对古滇国用兵。

考虑到已经连年征战,汉武帝并不希望失了民心,

于是在对滇战争中,汉武帝并未直接派兵围剿,只是先派兵对与古滇国相互依存的劳浸、靡莫进行了武力征服,

进而大军压境,以“使王然于以破越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的方式逼迫滇王投降。

最终,古滇国不战而降,从此去国号,改政权,成为大汉的附属势力。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24)

两次出兵决策现在看来英明无比

汉武帝一生用兵无数,东并朝鲜、西征大宛、北拒匈奴、南吞百越,一举开创了大汉威震寰宇、八方来拜的盛世。

诚然,每次战争都会带来流血和牺牲,每次大军出征汉武帝总是会明里暗里受到诸多朝臣的阻碍。

可对于一位雄才伟略的大帝来说,其本身具备的战略性和长远眼光本就不是一般朝臣所能比的。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25)

在位期间,汉武帝多次顶着压力向外用兵,甚至不惜被后人冠上穷兵黩武的帽子。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汉武帝当年西征大宛、收服古滇国的是多么的英明。

因为按照地理位置来看,这两个国家当年所处的位置正是当今的新疆和云南两省。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26)

诚然,当时两国的疆土并没有像现在这样辽阔,但覆盖的却是两省的重要区域。

汉朝对其收服,首次将这些领土划归到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中来,在这些地区设立的屯田和兵马制度方便了后世中原地区对西域和南疆的控制。

更重要的是,双方之间的交流通道被打通,从此繁荣昌盛的中原文明可以传入西域和南疆,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这些边远地区的人民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使得中华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加深,促进了中华民族大统一局面的形成。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27)

倘若不是汉武帝当年的用兵之举,西域诸国和南疆众少数民族也不会早早地归附中原,后面可能也不会有中华民族大统一的盛世局面。

所以,但从这一点说,汉武帝是当之无愧的雄才大略、经天纬地。

花费近百万(花费数万条人命)(28)

现如今,中华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努力,早已经成为了亲如兄弟的一家人。

当年汉武帝刘彻所创造的威震宇内、八方来贺盛世我们也没有忘记。

现在的中华民族,崛起之势势不可挡,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华民族一定可以再次屹立世界之巅,重现往日辉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