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是黄河流域吗(卢氏的根在山东)
10月26日,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因病去世,终年88岁。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在回答韩联社记者有关提问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卢泰愚先生对华友好,曾为推动中韩建交和两国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鲜为人知的是,卢泰愚曾到济南长清区的卢庄村“寻根”。在卢庄村村委会院内,有一棵卢泰愚手植柏,如今郁郁葱葱,高过屋檐,树下石碑用繁体刻着“卢氏得姓地长清县访问纪念植树”字样。树高千尺不忘根,这棵树也在默默纪念着卢泰愚这位不忘祖的卢氏后裔。
“我的祖籍在山东”
卢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圣顺清晰地记得,卢泰愚是2000年6月18日上午访问卢庄村的,并在村里待了两个小时左右。“9点左右,卢泰愚来到了我们村,与村民聊天,虽然得通过翻译交流,但感觉他说话很爽快。”卢圣顺说,卢泰愚还向村里200多户村民赠送了韩国生产的电饭锅。卢庄村的村民则向卢泰愚赠送了大幅“福”字。
当天下午,卢泰愚一行来到齐国故都——临淄,拜谒了姜太公衣冠冢等,随后参观了姜姓渊源考证展厅。卢泰愚还提笔留字:继承祖先遗志。据悉,晚年时的卢泰愚,深居简出,在山东卢氏宗亲请他题字时,他依然心诚地答应。
卢泰愚的山东之行,了却了他寻根谒祖的夙愿。早在1992年8月,时任韩国总统的卢泰愚对前往韩国访问的山东客人说:“我的祖籍在山东,先祖是太公姜子牙。我也是‘山东人’啊!”并恳切期望能帮他寻根,拜祭卢氏先祖。
经过大量寻访调查工作,从得到的资料和韩国卢氏来访获得的有关成果来看,韩国卢氏根系在山东之说不谬。1998年,山东省史志办在报刊上刊登了《卢泰愚山东寻根》一文,公布这一研究成果。2000年6月,受外交部门委托,又发表《卢氏源流考》一文。
卢氏的起源应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广义的卢氏是指商代以前的卢人。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王轲研究员分析,《史记·周本纪》里有载,与周武王一起伐商的盟友中就有卢这一部族。卢人和庸人、蜀人、羌人、彭人、濮人等,是周武王亲自统率的伐商联军的西土之人。与此相呼应的是,商朝即有卢方国。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卢人受封于泰山之西、古平阴西南的济水之滨,建立了子爵的卢国,后被齐国吞并,人们称卢方城为卢邑。周朝之时,卢邑为卢氏聚居之地。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卢人跟随周武王伐纣之后,因功被封于今山东长清,此地是卢氏族人的聚居区。
那么,跟随周武王伐纣的卢人原先居住在哪里?他们又为什么要跟随周武王伐纣呢?王轲认为,在甲骨文中可找到答案。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大玉戈铭文云:“卢方皆入戈五。”意即卢方曾向商王朝进贡玉戈。这说明,卢人在商朝时就建立了方国;《甲骨文合集》第28095片记载:“卢白漅,其延乎乡。”这是说,卢白漅已降于商,卢方国已经归属于商朝了;而(小屯南地甲骨)第667片甲骨记载:“卢方白漅……王永。大吉。”意即在商王武丁时,卢白漅和商朝关系尚在蜜月期。
既然商朝初年的卢方国和商关系很好,后来为什么要和周武王一起攻打商王呢?甲骨文的另一段记载说出了真相:“甲戌卜,翌日乙,王其没卢白漅。”即商王抓住并杀掉了卢白漅。为什么杀掉他,原因难以琢磨,但卢方国和商王朝因某些事情变成了仇敌,这才有了后来卢方国人跟随武王伐纣之举。从卢人在商朝即存在来看,那时候的卢国在西方,和周王国较近。
“高傒卢邑在长清”
周初,卢人的迁徙绕不开长清卢邑。而狭义的卢氏,指史书记载的卢姓始姓一族,其更是绕不开长清这一源头。卢泰愚说自己是“山东人”,即沿袭这一说法。
齐国治下的卢国是再分封时代的产物。据《姓纂》《卢氏族谱》等记载,齐太公姜尚的后裔高傒因有功于齐国,而被齐桓公分封到了今济南长清的卢地,凭借五里之城建立卢国。高傒为姜太公第十一代孙。曾祖是齐文公姜赤,祖父是齐文公之子姜高。高傒以祖父的名字“高”立氏,即今天渤海高氏的祖先。
高傒作为齐国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一生对齐国影响较深。昏庸无道的齐襄公被害后,在齐国那场惊心动魄的储位争夺战中,高傒把天平倾向了公子小白一方。在众臣商讨新君候选人之际,高傒秘密从莒国召回公子小白,并扶立为君,即齐桓公。鲁庄公和公子纠不甘心失败,纠集鲁国大军向齐国杀来时,又是高傒挺身而出,力主迎战,并亲自指挥大军,使近万鲁军成了瓮中之鳖,扭转了齐国的局势。
齐桓公主政之后,努力实现富民强国、称霸诸侯的治国梦想,高傒、管仲、鲍叔牙等都是他的股肱之臣。高傒在军政改革、内事外交方面为齐国做了不少贡献。
齐桓公开疆拓土,将本属于祝国的卢邑纳入齐国版图,并将其赐封给高傒,以示重用。“齐桓公一代的四位重臣,封邑都在当时的齐国西陲、今济南地区,管仲的谷邑在平阴,高傒的卢邑在长清,鲍叔的封邑在历城,宁戚的封邑在章丘,四座重镇在济左走廊上自西南而东北一线排开,仅从布局上说就是大手笔,战略意图明显。另外,将济南地区划为数块封给四位贤能的大臣作为采地经营,对济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济南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华松介绍。
执政43年后,齐桓公去世,竖刁和易牙弄权,齐国朝中大乱。又是高傒设计除掉了竖刁,然后召集国氏、管氏、鲍氏等大臣,联合起兵攻打王宫,里应外合,把公子昭迎进城,是为齐孝公。高傒又一次力挽狂澜,此时他已86岁。
公元前637年,高傒逝世,谥号敬仲,葬于齐都城北十三公里的淄河西岸。由于他一生忠君报国、勤勉为政,使齐国率先成为春秋霸主,整个齐国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据说,他的墓就是当年老百姓自发用衣服兜土堆起来的,可见其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在高傒肇卢之后的200年中,卢氏族人在卢邑繁衍生息。随着齐国政坛漩涡的肆意拍打,卢邑田园诗般的宁静也被打破。战国时期,田氏集团的势力勃兴。先有齐国正卿田常于公元前481年弑齐简公,大权独揽;后有田常的曾孙田和于公元前386年迁齐康公于海上,正式夺政。这一系列历史变故,史称“田氏代齐”。
田氏大肆迫害齐国贵族,卢氏先民担心株连,人人自危。于是,很多卢氏族人避祸逃离卢邑和齐国,分散在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一带。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田和篡齐,卢氏散居燕秦之间。”
惧祸北迁的卢氏后裔有一部分迁到燕境的唐邑,后又有许多卢氏子孙聚集于涿郡一带繁衍,其中以涿郡的范阳(故城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南)最为旺盛。秦五经博士卢敖,是有明确文字记载并明确籍贯的卢姓第一人,是范阳卢氏的开基之祖。
此后,卢氏后世子孙多在政坛、文坛崭露头角。唐代,有卢氏宰相8人。后魏时期(约公元五世纪),卢子迁的后裔任青州刺史,卢氏回到山东。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8年)卢氏由青州府益都迁回古卢国,即今济南长清区。
卢穗航海而东
历史风云,百转千回。从长清卢邑源头走出的卢姓族人,不断向更为广阔的地域播迁,也有的迁居海外谋生,使卢姓的布局更加复杂。据目前研究,中国卢姓人迁居朝鲜半岛当在唐末,他们是以卢穗为核心的一族人。
据韩国《卢氏三陵坛志》等文献记载,卢穗祖籍范阳,为范阳卢氏之正宗。卢穗,原名卢惠,唐翰林学士,官上护军,饱学多才,名重当朝。他的家族世系有迹可循的是:秦五经博士卢敖数传至东汉九江太守卢植,卢植数传至北朝文学家卢谌,卢谌曾孙卢玄,卢玄生卢度世,卢度世第三子为卢昶,卢昶的第六代孙为唐吏部侍郎卢从愿,家自范阳迁至靠近山东的临漳。卢从愿有个后人名叫卢鸿表,曾任徐州刺史,他就是卢穗的祖父。卢穗的父亲是卢震顺,官至兖州刺史,卢家再次回到山东。
唐末战乱是卢氏东迁的主要动因。874 年,黄巢大起义爆发,数万农民军于次年“转战于山东、河南十二郡之间”,到877年范围更广,唐王朝穷于应付,其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时许多达官贵人为避战祸,各谋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名门甲族的卢穗率领九个儿子及家眷,偕任积、陆种、田秋、徐称、苏获、朱稷、阎稽七名大学士,“翻然航海而东”。卢穗一家先定居在平安道定州菱里村,后移居龙冈双悌村扎根,成为韩国卢氏的渊源。此时,韩国正值新罗第52代王孝恭王即位,孝恭王在东京(今庆州)给予卢穗以国宾的礼遇。
卢穗及他的九个儿子为新罗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稳定曾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新罗王室根据他们的功绩,又因卢氏在中国曾是名门贵族,对卢氏九兄弟封伯九贯。
悠悠千年过去,如今的卢氏后裔在韩国有近40万人。他们从来没有忘记,卢氏的根在山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