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我很喜欢幼儿园)

  还没等妈妈说“再见”,和平九幼萌萌3班的马佾天就跑进了幼儿园。“原以为第一天会哭闹,没想到这么顺利就入园了。”妈妈王艳回忆孩子几天来的幼儿园生活,认为幼儿园前期科学做好小班幼儿入园的适应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放学后,儿子和我说‘妈妈,你放心吧,我很喜欢幼儿园’,真让我有些喜出望外。”为了缓解孩子入园初期会产生的焦虑不安、生气哭闹等现象,和平区各幼儿园充分做好家园共育,让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10月12日,记者分别走进和平九幼、和平四幼、天津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来看看孩子们的校园生活。

幼儿园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我很喜欢幼儿园)(1)

  娃娃足球游戏、骑行、彩虹伞……和平九幼小班的孩子们有的独成一组,有的和大班的哥哥姐姐们一起玩耍,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将趣味与爱运动的天性相结合,在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产生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探索欲望。

幼儿园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我很喜欢幼儿园)(2)

  “幼儿的安全感来自于对环境的熟悉程度。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一日生活各环节以及新的老师、同伴,可以帮助幼儿接受老师,适应与其他小朋友共同活动的生活场景,适应幼儿园的行为模式,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和平九幼园长陈剑苹告诉记者,小班教师制定了“温馨的班集体家”、“多彩生活”、“我的新朋友”等入园适应专题板块,从班级优美温馨的幼儿园和班级环境、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以及了解班级教师同伴等方面,通过制作精彩有趣的视频,帮助幼儿尽快熟悉即将开始的幼儿园生活。教师和幼儿还分别录制了自我介绍视频,帮助幼儿缓解陌生人际环境的紧张情绪,产生亲近感,增强入园后的心理适应能力。

幼儿园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我很喜欢幼儿园)(3)

  开学第一天,幼儿园大班的哥哥姐姐化身“礼仪小天使”共同迎接新小班的幼儿,营造了温馨欢乐的氛围。“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也培养了大班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小学生活。”

幼儿园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我很喜欢幼儿园)(4)

幼儿园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我很喜欢幼儿园)(5)

  在和平四幼,小班的孩子和老师正在玩着小白兔拔萝卜的游戏,一只只“小兔子”在操场上活蹦乱跳不亦乐乎。和平四幼小班组组长吴璠说:“对于小班的幼儿,我们更注重共情陪伴。入园第一步便是与孩子依恋关系,在孩子哭闹时,老师会蹲下来抱一抱,拉拉手,让小朋友感受到爱。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小朋友,我们可以让他带一件依恋物品,手帕也好,玩具也行,充分释放自己的情绪情感。”

幼儿园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我很喜欢幼儿园)(6)

  吴璠告诉记者,小班组教师通过教研、研讨共同设定了开园前6天“带你玩转幼儿园”——成长赋能入园适应活动。幼儿的入园适应从认识幼儿园里的人和物开启,从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的各环节出发,开展了《这里真好玩!》《小毛巾,你好呀》《水杯的家在哪里?》《呼噜噜,开饭啦!》等入园适应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更直观地认识幼儿园,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生活的不同。

幼儿园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我很喜欢幼儿园)(7)

  淘气堡、过家家、角色扮演……小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已经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孩子们沉浸在和同伴的游戏中。“十月,我们主要教会孩子们穿、脱、叠衣服,通过独当‘衣’面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吴璠说,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这个月是“爱国月”,通过学习不同民族服饰等小游戏,感受民族团结,让孩子们更加爱家、爱国。

幼儿园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我很喜欢幼儿园)(8)

幼儿园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我很喜欢幼儿园)(9)

  天津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院子里的红果树已经成熟,老师们摘下果实教孩子们认识果蔬,而那一边,孩子们正在一起拼搭积木。每年开学初期,幼儿园都会采用线下或线上不同的方式,由老师引领幼儿及家长开展亲子试入园活动。教师和幼儿进行初步交流,使得幼儿认识自己的老师,对新环境和新老师产生熟悉感和亲近感;老师也会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及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老师采用从亲子游戏逐渐过渡到家长近距离陪伴下的师幼互动,再过渡到家长旁观孩子与教师一起活动,最后老师会适时根据幼儿的反应,请家长继续“后退”,逐渐放手,让幼儿体验在幼儿园同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幼儿园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我很喜欢幼儿园)(10)

  记者看到,有些游戏采用了混班的模式,大哥哥大姐姐拉着弟弟妹妹的小手,带着他们一起做游戏,这让小朋友们能够更快速地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也促进了不同年龄孩子们之间的交流,让孩子们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

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 摄影 戴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