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电影中的人物(为艺术就不要历史真实)
有人对老版《甲午风云》(1962年)中的情节与史实间的差距进行诸多点评,从而表达对几十年前将李鸿章形象描摹成汉奸、卖国贼表达不满。其实,历史、影视剧在任何时代都会因为各种原因与它的本来面目有所差距。今天也是如此,有些人意图将李鸿章描摹成民族英雄、为国操劳的的诸葛亮,同样是这个问题。
只不过前者,是在给定了历史观后地描摹“好人”的话语霸权;后者,则是在多元利益和目的下去,打着“人的立体”“历史真实”的旗号,通过编造、歪曲、严格、嫁接历史的方式,达到自身的利益和目的。但双方都犯了一个毛病:编造、歪曲、嫁接历史会获得“暂时”的利益,但因为脱离历史史实终将会迎来对你所描摹的历史人物地剧烈批判。
(1)李鸿章影视形象转变背后是历史观点的转变,更是话语权地转变。“舔疮恩人”黄瑞拉真的是被李鸿章所杀?
过去,李鸿章的形象是“刽子手”“地主阶层的代表”“封建官僚的代表”。因此,其形象或者官威十足、或者贪腐享乐、或者胡吃海塞不问民间疾苦、或者只善于权谋诡计。进而,李鸿章的形象开始关心民间疾苦、开始平易近人、开始思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典型代表就是1992年出品的《北洋水师》的李鸿章。
开始就是平易近人、为国操劳的李鸿章与少有大志向邓世昌的“忘年交”。然而,李鸿章和邓世昌在1870年代见面的几率为0。但这段历史编造(虚拟)可以容忍。
历史因为“岁月已经逝去”根本查不到“完整的历史真实”,只能是碎片化的、割裂的历史真实。历史的真实会随着资料增多、时代变化而会有不同观感。“历史不是只有一个学派,更不是只有一种观点”,观点变化很正常。《北洋水师》的这段描摹就属于这种情况,这种虚构并非是“故意美化”。
从李鸿章为人处世看,对百姓、对他人平易近人完全是可能的。只不过,为了“故事、人物的集中展现”虚拟了这一场景,完全可以理解。
《甲午风云》李鸿章
但是,当2003年的一部影视剧出现后,就已经不在是历史观点的不同的争论了。
在该剧第五集,李鸿章在检查炮弹时发现黄瑞兰用石头替换炮弹,顿时大怒,为严肃军纪,将曾经在剿杀东捻(1863-1868年某个时间段)时为自己舔背疮的黄瑞兰斩杀。
淮军在晚清军纪涣散相对湘楚军更“名声在外”,特别是在甲午战争中。为此,为了拔高李鸿章的形象就必然要有李鸿章对军纪是不徇私情的桥段。但可惜,这一历史阶段的编剧们没有可以使用的材料,遍观史料都找不到那怎么办?那就“嫁接、编造一位”吧。
由此,黄瑞兰这个小人物出现了。
黄瑞兰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2)李鸿章为何在1884年向光绪骂自己的下属黄瑞兰“精神病”,何以在十年后又成为李鸿章的心腹
影视剧中的大部分观众都能明白:历史是历史,艺术是艺术。万一有人找资料怎么办?编剧的高明就在于:黄瑞兰在正史中可以找到,但他的归宿却没有记载。我就说我看到过相关资料,质疑的人去找吧。找不到算你经师不到,学艺不精。
王冰饰演李鸿章
查《光绪实录》我们看到黄瑞兰出现三次:
光绪十年九月己未(十八日,1884年11月5日):又据翰林院侍读王邦玺奏:道员黄瑞兰曾办水师营务,若令赴援台湾足资臂助。直隶候补道黄瑞兰,已谕令前赴天津。著李鸿章将所拨轮船二只,即令黄瑞兰会同该船统领,带往福建交杨昌浚差遣。饬令速援台湾。将此由五百里各谕令知之。
李鸿章次日收到旨意。
壬戌(廿一日,11月8日):黄瑞兰前在直隶是否得力?有无劣迹?著李鸿章据实覆奏。将此谕令知之。
李鸿章次日收到旨意。
己巳(廿八日,11月15日):兹据李鸿章奏称:黄瑞兰曾经委办营务处等项差使,并未专办水师营务。于兵船规制用法,懵无所知。貌似质直,举动任性,办事糊涂,语言狂妄,似有心疾。前已撤去差使,虽无实在劣迹,其人实不堪任用等语。黄瑞兰著即勒令回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王邦玺滥保非人,著交部议处。
仅有《光绪实录》肯定不完整,我们再看看《李鸿章全集·奏议·1884》(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版)有《黄瑞兰不堪任用片》(九月二十六日),李鸿章的完整回复:
直隶试用道黄瑞兰与臣同乡,同治元年调充上海前敌文案,因招降太仓州逆匪偾事,被贼囚禁,旋经官军克复该城救出。嗣于光绪五年由工部主事指捐道员到省,迭经委办营务处及旅顺工程,并未专办水师营务,于兵船规制、用法懵无所知。
此段指出黄瑞兰做事不利,更重要的是点出李鸿章不重用他的根本原因在于旅顺工程。对于旅顺工程一事,我们下文详述。
该员貌似质直而举动任性,办事糊涂,文武将吏皆不愿与之共事,迹其语言狂妄,似有心疾者。巨不敢任徇庇同乡之咎,是以撤去差使。
此段指出黄瑞兰办事糊涂,与同僚关系不睦,似乎已经有了精神病。在此处,其实是在“实贬暗保”。通过《光绪实录》可以看到,清廷关注的是黄瑞兰是否有贪腐、无能问题。如果不说其有“精神病”,那么黄瑞兰既然无能,为何会有人保?你为何要跑官要官?这些都需要惩治的。因此,一个黄瑞兰似乎有“精神病”,就可以看出李鸿章属于“实贬暗保”。
该员赋闲两年,时怀怨望,复自行赴京钻营保荐,在言者或受其欺蒙,而其人实不堪任用。虽无实在劣迹可指,若令会同统带水师赴闽,断不可靠,自应作为罢论。
理合据实复陈,伏乞圣鉴。谨奏。
这段儿指出了自己的“大公无私”,同时也脱罪自己不知道黄瑞兰跑官要官之事。按照晚清官场斗争之复杂。可以看出:黄瑞兰在九月十八日决定让黄瑞兰带领兵船前往支援台湾后,就接到了黄瑞兰能力方面的负面信息。否则,清廷也不会问询李鸿章,让其如实相告。
结束语:历史剧与历史有差距完全正常,不正常的是编剧需要编造、嫁接历史
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看出:1884年,李鸿章的亲信黄瑞兰已经被“监视居住”。李鸿章对其评价已经很低,如果1894年李鸿章仍重用黄瑞兰的话,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李鸿章善于欺君;
第二:李鸿章管理政务太善用自己人,无论多么有过错,只要让他满意了,同样会有所重用。
满意了吧。
还是那句话:当你为了自己的利益、目的去为某个历史人物编造历史的时候,漏洞总会有的。在捧他的时候,你同样是在骂他。更重要的问题你没有办法回答:难道你吹捧的历史人物,只能靠编造历史才能被尊重吗?如果是,你还要吹捧,那么,只能说是你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洗白虽然有时候很猛烈,但永远是暂时的。
认真地评价历史,就事论事才是永保不败的真理。
抓间谍却引发尴尬:从请诛李鸿章外甥到请诛少荃
清廷致电张之洞:冯子材再不听潘鼎新命令,军法处置
李鸿章与列强系列谈:1896到1898年的三起沙俄受贿疑云 李鸿章系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