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
阿房宫赋
【课文简介】本文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文本分析,探讨秦国灭亡的原因。
3.审美鉴赏与创造:借助课文赏析赋的特点,关注文中所使用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了解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目的。
【教学重点】疏通文本,通过文本分析,探讨秦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难点】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了解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目的。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题解
“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阿房宫,秦始皇营造的宫殿。规模宏大,奢华壮观。传说后被项羽烧毁。
3.文体知识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它的特点:铺陈文采,描写事物,以抒写情志,重视辞藻和押韵,以铺陈、对比、对偶、夸张等传统技法为主,文章显得整齐和谐,清新流畅而又具有磅礴的气势。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唐宋古文化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方法写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以及唐代用来科举考试的“律赋”。杜牧的《阿房宫赋》被视为初期文赋的典范之作。
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4.写作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有着自觉承担匡世济民之责任,心怀天下的作者,希望通过此文来实现警示君主的目的。
二、预习检测
1.字音
廊腰缦màn回 不霁jì何虹 妃嫔媵yìng嫱
瓦缝参差cī 辇niǎn来于秦 朝zhāo歌夜弦
直栏横槛jiàn 弃掷逦迤yǐ 焚椒jiāo兰
尽态极妍yán 剽piāo掠其人 鼎铛chēng玉石
2.成语积累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后多写成“勾心斗角”。
三、文言知识点
- 重点实词:见课本注释。
- 古今异义
1.隔离天日 古义: 遮蔽 今义: 断绝接触;断绝往来
2.钩心斗角 古义: 宫室结构参差错落 今义: 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3.而气候不齐 古义: 一天之内的冷暖状况 今义: 长期的天气状况
4.燕赵之收藏 古义: 金银珠宝 今义: 收集保藏
5.韩魏之经营 古义: 金银珠宝 今义: 筹划经管
6.齐楚之精英 古义: 金银珠宝 今义: 优秀杰出的人才
7.可怜焦土 古义: 可惜 今义: 怜悯
- 词类活用
1.骊山北构而西折 方位名词作状语,词义:在北边/向西边
2.廊腰缦回 名词作状语,词义:像腰一样
3.檐牙高啄 名词 作 状语,词义: 像牙一样
4.蜂房水涡 名词 作 状语,词义: 像蜂房/像水涡
5.不霁何虹 名词作 动词,词义: 出现彩虹
6.未云何龙 名词作 动词,词义:出现云/出现龙
7.朝歌夜弦 名词作动词,词义:唱歌/弹琴
8.楚人一炬 名词作动词 ,词义:放火
9.可怜焦土 名词 作动词,词义:变成焦土
10.族秦者秦也 名词作动词,词义灭族
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动词作意动词,词义:以……为鉴
-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②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③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④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⑤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2.被动句
函谷举 被攻占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被宠幸
3.宾语前置句
秦人不暇自哀 正确语序: 秦人不暇哀自
4.状语后置句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正确语序: 负栋之柱,于南亩之农夫多
5.省略句
长桥卧波 长桥卧(于)波
复道行空 复道行(于)空
四、逐段分析讲解
1.第一段
第一层:开首十二字,交代时代背景,点出地理环境。“兀”“出”虽是粗笔勾勒,但已显爱憎,揭示了秦始皇统一后骄纵享乐,几十万劳动者的辛劳与血泪才换得阿房宫“出”。
第二层:“覆压……流入宫墙。”夸张手法,总写阿房宫的宏伟规模。“覆压”言其广,“隔离”言其高。骊山,起伏不断;二川,滔滔不绝,这两句将宫殿趋向、座落地势、规模之大形象鲜明地描绘出来。
第三层:“五步……不知西东。”以大量的对偶、排比等骈句,极力描绘、渲染了阿房宫内楼台殿阁的宏伟、豪华,桥梁复道的奇丽、壮观。“五步” “十步”,写出楼阁之密;廊腰飞檐,指出宫室之美。廊腰缦回突出曲线美;钩心斗角突出结构美。“盘盘焉、囷囷焉”,是概括各式各样楼阁的形状,像蜂房那样邃密,如漩涡那样纡回。“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掷笔长叹,言非笔墨所能尽言。
第四层:本段最后部分。从行文上看,这部分带过渡性质,从建筑写到宫殿中人物的活动,“歌台暖响”等四句既写宫中歌舞之盛,也写出这欢歌狂舞背后隐藏着宫人的无限悲戚。“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重在写人之感受,亲疏各别,冷暖不均。
2.第二段
由宫殿的描绘,自然过渡到对宫人、宫藏的描绘。
第一层:写宫人——“妃嫔媵嫱……三十六年。”分别从宫人的来源、宫人的生活、宫人的命运几方面进行描写。明星、绿云、渭流、腻烟、雾、雷霆等具体形象的描绘,比喻精彩,想象奇特,又经过了艺术的夸张,极写宫女之多,妃嫔彩娥,济济各殿,也见出秦皇的骄奢淫逸,糜烂不堪。而她们“尽态极妍”的目的是“望幸”,可是却“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望幸”与“不得见”,充满了对孤寂痛苦的宫女的同情,更有对暴君的揭露。
第二层:写宫藏——本段余下的部分。“收藏”“经营”“精英”及“剽掠”这些词写出秦人掠夺之甚。“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有四组对比,六国的珠宝尽入秦宫,但在宫中却视若土石,任意抛洒,有奢侈之心,无爱惜之意,批判锋芒渐露“亦不甚惜”,我们仿佛已听到作者的斥责和愤慨的声音了。
3.第三段
本段由上文的描写转入议论。
第一层:“嗟乎”至“用之如泥沙。”以常理和反问斥秦统治者只顾个人享受,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第二层:“使负栋之柱”至“不敢言而敢怒。”摆出秦皇罪证,六个排比分句,运用比喻、夸张,紧扣阿房宫,进行强烈的对照描写,绘出秦始皇“劳民伤财”的怵目惊心的图画。接下去顺势写出人民“不敢言而敢怒”的局面。民怨积深,“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农民起义的爆发是必然的。
第三层:“独夫之心”至“可怜焦土”。这部分高度概括了秦亡的过程,民众的反抗从“怒”到“叫”“举”“炬”,三个动词,短促相连,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势,火山爆发之烈,迅猛异常,不可压抑。“可怜焦土”与上面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速亡。
4.第四段
最后的作者议论,给唐王朝不啻浇了一瓢钻心透骨的冰水。历史的回顾,有着现实的用心。文章突出一个“鉴”字,希冀唐统治者以秦为镜,回心转意,更弦易辙。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结合文本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1)善用想象、比喻与夸张。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也不详。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难,但却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象。这些奇特的想象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象,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铺陈。从整体结构来看,此赋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陈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这个“铺”,指的就是铺陈。“陈”即陈说、陈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描写、叙述,“铺”有展开、摊平的意思。“铺陈”即对事物、景物的特点进行全面而详尽的描绘和叙述,达到穷形尽相的效果。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中铺陈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陈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铺陈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堆砌辞藻,并没有写得繁缛冗杂,而是表意清晰,恰到好处。
2.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独夫、戍卒、楚人”分别指谁?
明确:
独夫:秦始皇;戍卒:指陈胜、吴广所率领的起义军;楚人:指项羽。
3.作者认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联系全文说说杜牧写《阿房宫赋》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在于统治者的骄奢无道,不爱其民。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毁,生动的总结了侵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的统治者发出警告,提醒唐朝统治者要节俭爱民,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二、拓展阅读
过骊山作
杜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明确: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简要结合诗句,概括分析本诗与《阿房宫赋》在主旨和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明确: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被牧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