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在大决战里是什么角色(大决战两集播出)
6月26日晚间,电视剧《大决战》在央视一套播出第二集。在第二集的剧情内容当中,苏青饰演的王翠云角色上线。解放战争的历史资料“汗牛充栋”,能够形成电视剧桥段内容的资料,更是浩如烟海,可为何要在这部电视剧作品当中塑造一个王翠云的形象呢?这一疑问,估计很多观众在看《跨过鸭绿江》的时候便已经有了。
在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当中,也塑造了郑锐和郑双雪等人物角色。这些人物,在正史当中,是找不到唯一的对应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电视剧作品当中艺术性创造的角色。这部电视剧的历史内容也非常浩瀚,能够用的资料非常之多,为何也要塑造郑锐和郑双雪这样的角色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为战争剧增加更多的视角,尤其是“普通视角”。在《跨过鸭绿江》当中,郑锐这个角色,为观众们提供的是普通战士的视角,他全程参与的任务非常之多,能够带出的视角故事也非常有效。妹妹郑双雪,承担的,也是这个任务。在战争剧当中,往往都是领导层的视角,缺少这种“普通视角”。所以,剧作在塑造的时候,总是会增加“郑锐”、“郑双雪”这样的角色。
回到电视剧《大决战》当中,创作手法也是一样的。《跨过鸭绿江》当中,“普通视角”是用这组兄妹内容来完成的。而在《大决战》当中,“普通视角”则是由王翠云和武雄关这组尚未成婚的夫妻来完成的。这是战争剧当中非常重要的叙事角度,且这个视角才是最容易携带人文情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如,在《大决战》第二集的剧情内容当中,王翠云带领姐妹们闯关东。可谁知,海上便遭遇了敌船。敌船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开枪射杀,根本不管什么妇女老幼。这是高层的战争视角所无法呈现到的。用“普通视角”来呈现,用王翠云等角色的遭遇去讲这个事情,就能够很好地证明,解放战争的必要性。
在《大决战》当中,王翠云去闯关东,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找未婚夫。这是剧作当中的爱情叙事线索。战争剧的主要内容,当然是惨烈的战争,但只有惨烈,就缺少了人文气息。《跨过鸭绿江》用兄妹内容冲淡战争硝烟,《大决战》则用夫妻情去冲淡。这是相似的,也是较为负责任的人文创作手法之一。
部分观众可能对《大决战》的期待,只有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戏份。这显然是把《大决战》期待小了。真正优秀的战争剧,不宣扬战争,而是呈现更多的视角出来,让大家珍爱和平。尤其是这种“普通视角”上的叙事,非常重要。王翠云这个视角,能够让观众看到作为普通人在战争当中的一面,有战争带来的不幸,也有走上正确道路带来的成长。
我在《大决战》首集的解读文章当中,看到不少观众的留言,担心这部电视剧从重庆和谈开始演,离真正的“大决战”还有很远的时间,担心剧作战争戏份内容不够激烈,到来非常晚等等。正是因为这些留言内容,老编才觉得应该聊一聊“文戏”的内容。像“重庆和谈”,像“王翠云”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于比具体的战斗场面要重要的多。
战争,要到了不得不打的时候,才去打,而且,在艺术作品当中去呈现,也不是渲染战斗场面的快感,而是呈现更多的悲壮惨烈。这种文学叙事的基础性要求,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当中,便已经奠定清楚了。《跨过鸭绿江》、《大决战》等战争剧内容,都是遵循这一原则去进行创作的。
在《跨过鸭绿江》当中,到了第8集才正式开打。前边,都是对“和平地最终争取”,和平已经被敌寇破坏殆尽的时候,战争才正式打响。在《大决战》当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毛主席一行,去重庆为争取和平而谈判,这是把自身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乃至于东北已经发生武装冲突了,周总理等人依旧在重庆争取和平等等。这些文戏,在艺术创作上,要比武戏重要。战争剧,不是穷兵赎武,而是为了维护最终的和平而战。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重庆和谈”、“王翠云戏份”等内容啰嗦,这些“文戏”,提供的都是党和人民对于和平地极力争取,这是战争剧最好的底色。(文/马庆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