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藏品分享(这些常见的日用品)

【来源:洛阳市文物局_工作动态】

文物藏品分享(这些常见的日用品)(1)

工作人员自制的简易防尘箱

近日,考古文博类节目《重生技》在央视九套播出,讲述宝藏文物的修复技艺,引发大家对文物修复的广泛关注与讨论。11月9日,记者走进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保护修复中心,了解我市文物修复过程中用过哪些“神器”。

出人意料,小玩意儿有大作用

筷子、竹签、牙刷、积木、冰糕棍、修脚刀……这些常见的日用品,在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手中被赋予了神奇的能力,个个都成了修复文物的利器。

“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筷子的作用可多了!”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保护修复中心工作人员说,筷子不仅可以削制成木(竹)刀,用以剔除陶器上面的土垢等硬结物,还可以用来加固,比如在修复唐三彩等大件陶瓷类文物时,起到临时支撑文物残片的作用。压舌板、冰糕棍等也有同样的功能。

说话间,工作人员拿出一个牙刷放在酒精灯上烤热,并将其弯成了“C”形。她说,这样做是因为陶罐等小口沿器物的内部接近口沿的地方,用平常的刷子不容易伸进去清理,而将牙刷弯曲,便可以刷遍内部的各个角落。

记者注意到,工作人员的桌面上,摆着一组形状各异的刀具。“这其实是修脚师傅常用的专业修脚刀。”工作人员说,专业的修脚刀有片刀、窄条刀、斜口刀等多种样式,工作人员会根据不同的硬结物特征,选取不同的刀具,将文物清理干净。“我们经常开玩笑,在修复文物之外,自己又多掌握了一门手艺。”

积木和雕塑泥,是文物修复工作者在为文物翻模时常用的道具。工作人员介绍,可以将积木任意组合成不同大小的小方盒来盛装不同容量的硅胶来为文物翻模,他们还会利用雕塑泥遇热融化、冷却凝固的特性充当文物的“打样膏”,以便完整地采集文物的规格、纹路等基本特征。“别看每一样东西都很普通,它们为再现文物的真实历史面貌起到了大作用!”工作人员说。

文物藏品分享(这些常见的日用品)(2)

文物修复过程中常用工具

科技共享,牙科设备也能修文物

在青铜器修复室里,工作人员正在使用超声波洁牙治疗仪等各色牙科设备,对青铜器进行除锈。工作人员说,由于多次使用和长期埋藏,青铜器会逐渐氧化产生铜锈。而这些铜锈被含氯有害物质侵蚀后,会造成器物粉化、溃烂,这就是考古学上常说的“青铜病”。

所以,需要将青铜文物表面的锈蚀及时处理干净,避免其传染扩散至整件器物。他们发现,使用在牙科治疗中用以清理牙结石的超声波洁牙治疗仪清理铜锈意外地好用。此外,牙龈刀、超声波震荡机等牙科设备,都能在文物修复工作者为文物除锈的过程中提供不少帮助。

工作人员还会用木料自制固定装置,并利用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热风枪、G字夹、F字夹等工具为其塑形。“修复青铜器的过程‘粗中有细’,既要对文物悉心呵护,细致地记录下各类信息,有时也要动用力量,才能让变形的青铜器恢复原状。”工作人员说。

独具匠心,文物修复工作者也是“发明家”

据介绍,在洛阳本地出土的唐三彩等器物中,完整的较少,残片居多。同时,这些文物长期在土中埋藏,器表裹挟着大量的尘土,特别是一些带有彩绘的文物残片,不能使用清水清洗,这就让工作人员在清理文物时常受尘土干扰。

“针对这一痛点,我们独创了这个简易防尘箱。”记者看到,这个防尘箱是用12根木棍组成了一个立方体,立方体的四周由保鲜膜包裹覆盖,顶部则有一个小型空气加湿器。工作人员将防尘箱两侧的保鲜膜分别戳一个洞,手伸进箱内清理文物表面的尘土,尘土吸附在顶部加湿器散发的水汽中缓缓落下,没了飞扬的机会。

工作人员说,传统的防尘箱多是金属材质、体积较大,不仅对使用场地的空间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不易携带。他们发明的这个简易防尘箱反而十分实用,不光便于携带,还能随时随地自制。目前,他们已就此申请专利,并与相关厂家进行合作研发,进一步优化其材料及功用而达到量产,让其能够更好地为文物修复事业发挥作用。(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梁笑宇 文/图)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