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是不是有好几段(南京明城墙两侧除爬山虎惹争议)

南京明城墙是不是有好几段(南京明城墙两侧除爬山虎惹争议)(1)

汉中门曾被爬山虎覆盖 资料图片

南京明城墙是不是有好几段(南京明城墙两侧除爬山虎惹争议)(2)

现在汉中门上爬山虎已不见了 记者 赵杰 摄

青奥前,南京35公里长的明城墙外侧景观将全面提升。为了让600岁的古城墙更畅快地“呼吸”,园林部门将砍伐城墙两侧的树木948株、移植963株。有市民发现,汉中门、光华门至标营门等处的城墙上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全部消失了。“它们陪伴了明城墙很多年,铲掉实在可惜。”相关专家认为,爬山虎根系弱,吸盘小,并不会加剧城墙的风化和衰老。其实,城墙上的爬山虎,对城墙是否存在危害,一直以来都有争议。不过,南京市城墙管理处的相关人士表示,城墙的墙面与普通建筑不同,他们担心,爬山虎吸盘会导致城墙砖文剥落。记者 余乐

部分城墙上的“绿门帘”消失了

探访

部分城墙上的“绿门帘”消失了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首先来到南京城墙光华门至标营门段。这段城墙两侧的植物基本清理完毕,相关人员正在补植小灌木和园林景观。城墙上的“绿门帘”几乎全部消失,城墙好似洗了把“脸”,整个墙体变干净了,周围更加开阔、敞亮。以前,城墙脚下散落着树木的枝叶,现在正在铺设草坪。工作人员说,游客以后能在城墙下漫步了。

随后,现代快报记者一路从前湖行至琵琶湖。这段明城墙很有特色:依山傍湖,沧桑的城墙上布满弹孔和枪眼,攀爬满墙的青翠,一簇簇的爬山虎用嫩红的“小手掌”吸附在墙体上,与四周遮天蔽日的浓荫融为一体。蓬松的枝叶掉落一地,随手在地上拨拉,还有软茸茸的小蘑菇。

记者发现,有几株参天大树距城墙仅有半米,不过,它们的树枝全部向城墙外侧倾斜,几乎没有枝杈伸到墙体上。

“把这两段城墙进行对比,就能体会到爬山虎的好处了。”这名园林专家对现代快报记者说,青奥前南京明城墙将全线贯通,为了让墙体彻底露出来,各辖区的园林部门正在清理两侧的树木。“爬山虎靠吸盘吸附在墙体表面,根自下而上扎根在土壤里,不会进入墙体内部,因此对建筑物并没有影响。”他说,在紫金山,所有野生的树木、大石头和城墙全部混长在一起,早已形成一个和谐而彼此依存的生命系统。而且,城墙两侧乔木的树冠和根系都是倾斜生长,不会伤害城墙本体。“上世纪50年代,北京定陵进行文物开发时发现了一株长在墙缝中的柏树,申报遗产时这株老柏树也名列在册。”他建议,南京应该利用现代化方式加固城墙墙体,从而保护一些不具侵害力的植物。

其实,城墙上能否生存爬山虎,一直以来就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爬山虎会伤害城墙砖,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道城市风景。

城墙上能不能长爬山虎?

园林专家力挺

“垂直绿化是城市增加绿量的有效方式,爬山虎是首选。”昨天,南京市园林科研所一位专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从1999年开始,南京园林部门便一直在推广种植爬山虎,在高架桥下广泛种植爬山虎,为了便于它们攀爬,还特地将桥墩四周包上铁丝网。爬山虎见缝就钻,会不会破坏建筑物的结构?对于这样的疑问,这位专家表示,“这是人们对爬山虎的一种误解”,这种植物的根扎在地下的土壤里,靠茎卷须上的吸盘向上爬行,并不会在墙壁上扎根,“对墙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山陵园管理局园林处的专家认为,“爬山虎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它就像一层厚厚的棉被,夏季强光时减少照射、降低温度,冬季落叶,让城墙“晒太阳”。“况且国外不少古建筑上面都有植物,尤其是苔藓蕨类和爬山虎,大部分都露出来,能增强景观的多样性。”专家还补充道。

文物部门反对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专家路侃经常拿着小册子和仪器为遍布南京地区的文物“体检”。昨天,他告诉记者,爬山虎一类的草本植物对文物本体影响不大,“夏季温度高时,如果雨水打在墙上容易引起墙砖开裂。不过,有了爬山虎 吸在墙体上,能起到遮光挡风挡雨的效果。”

南京市城墙管理处副处长曹方卿并不赞同这些说法。2010年前后,他们曾针对明城墙墙体专门做过相关实验。“将汉中门城墙北侧墙体上的爬山虎全部清理了,南侧和西侧则维持原样。”曹方卿介绍,经过几年的观察,工作人员发现,南侧和西侧墙砖明显风化、剥落得更厉害,“爬山虎的吸盘扎入城墙砖缝中,将城墙砖黏合剂中的水分、养分全部吸干了。墙砖出现鼓胀现象,被拱松掉了。” 当看到鲜明的对比后,现场查看实验结果的市民都要求将爬山虎彻底清除。

“南京的明城墙目前已经进入老年阶段了,自身抵抗力很差。哪怕是一丁点的植物,经年累月也会造成极大的侵害。”曹方卿说,由于墙砖上刻有铭文,和普通建筑墙面不一样,他们担心,爬山虎会湮没铭文字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