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朝豪放派大佬——辛弃疾,为铁哥们儿陈亮所写。内容平仄互对,激昂和谐,有回忆,有梦境,也有功名之心。峥嵘疆场,是辛弃疾一生的夙愿。只可惜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转弯太快,下沉太急,将辛弃疾从梦境又拽回现实,壮志难酬的不甘心,跃然纸上。

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1)

写这首《破阵子》时,辛弃疾在湖南、江西已漂浮半生,时年48岁。自从23岁从金国南归以后,辛弃疾“欲补苍穹”,念念不忘收复北国失地,在他向南宋领导层,上疏《美芹十论》和《九议》以后,宋朝皇帝对其不置可否。此时,辛弃疾已从山东战场,退役二十载。而安排自己重返抗金前线的朝廷敕令,却渺无音讯。

恰好,当时辛弃疾又遭到来自谏官王蔺的弹劾,罢官赋闲在江西上饶。或许正因他在江西闲住的时间长,加上他在江西的带湖新居,取名“稼轩”,所以后人称他“稼轩居士”,写的词,又叫“稼轩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从这首他在江西上饶时,所作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憋太久,真闲的发慌。

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2)

青年时期的辛弃疾,实打实的猛人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宋、金再次开战。金主完颜亮,率军60万度过淮河,直逼南宋。一时间山东、河南、安徽等金国占领区的汉人,开始武装起义,响应南宋的抗金战争。山东人耿京聚众25万,声势浩大,同为济南老乡,时年21岁的辛弃疾在老家,振臂一呼,拉起了一支2000人的队伍,前去投奔耿京。

当时,与辛弃疾一道投奔耿京的还有个花和尚,名叫“义端”,因为偷了起义军的帅印,准备反水投降金国,惹得耿京大怒。年纪轻轻的辛弃疾自告奋勇,当即立下军令状:“以三天为限,抓获义端,取回帅印。”

辛弃疾还真不是空口说白话,他算准了义端和尚,偷了帅印之后,必会前往金军大营表功领赏。因此辛弃疾单枪匹马,提前埋伏在义端和尚前往金营的半道,一刀将其斩于马下。由此,辛弃疾在宋、金两国开始声名鹊起。

有关于辛弃疾“刀斩义端”这段往事,是很多人崇拜他的原因之一,要知道,这时的辛弃疾才21岁,少不更事的年纪能让呼呼啦的2000人,跟着他闹革命,这是何等的人格魅力。

另外,当他遇到同僚反水,又能够当机立断,一个人追上去单挑拿人,这的确是身为带兵将领的果断。当然,拿和尚不止需要勇气,更要有能耐,义端这花和尚,不吃斋念佛,反而在军队武艺高强,一般人没有武功,根本降不住他。

辛弃疾自诩将门之后,从小有练武习惯,人送外号“辛青兕”,也就是大犀牛的意思,仗着自己的武功底子,他才会单挑义端。回过头来想想,我们21岁的时候,在做什么?

在我们读书,打游戏,找工作的年纪,辛弃疾已经能够号令千军,一对一PK狠人,不服不行。

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3)

敌国境内,生擒张安国,辛弃疾的人生,从此进入巅峰

经历义端和尚的事件之后,义军领导层,看到了辛弃疾当机立断,沉着冷静的统领才能,此后耿京更加信任他。这才有了后来耿京被说动,欲和辛弃疾共同投奔南宋。可惜耿京没能南下成功,为啥呢,因为他被部下叛变,首级送往了金国。但此后辛弃疾为他报仇,智擒叛将张安国,才真是传奇中的传奇。

义端事件后的第二年,义军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当时金国皇帝完颜亮在采石大战中被南宋文臣虞允文击败,此后金军退守瓜州,紧接着金国发生大规模内乱,完颜家打成一锅粥,先是皇帝的弟弟完颜雍在首都叛乱,接着,在瓜州前线的兵部尚书完颜元宜,将完颜亮弑杀。自此,金国上下,连挑头征宋的完颜亮都没了,宋、金采石大战中,金国又吃了大亏,其它金人更没有心思,再继续打下去。而南宋方面,本来就处于守势,之后更无意继续北伐,由此宋、金双方进入讲和阶段。

但讲和之后,辛弃疾这边义军的处境可就尴尬了。

义军身处金国腹地,失去南宋军队的外部呼应,单靠义军,面对凶悍的金国骑兵,显然独木难支。

于是辛弃疾劝说耿京,应率领义军南下归宋,耿京当然同意,于是辛弃疾带着义军的先头考察团,高高兴兴的去南宋见了宋孝宗。

当辛弃疾完成使命,带着宋孝宗的为官任命书,回到义军内部时,傻眼了。主帅被叛将张安国所杀,起义军的军心不振,一盘散沙,开始出现倒向金国的迹象。

万分危急之时,辛弃疾二话不说,挑了50名敢死队,连夜骑马奔袭叛军所在中军大帐,准备生擒叛徒渡过长江去南宋。此时辛弃疾和叛军的战力对比是,50人对50000人,别说生擒,就算行刺叛将,都毫无胜算。没成想,辛弃疾居然干成了,而且不止干成了,还干的相当出色。除了抓到叛将张安国以外,他还顺带拐走了叛军一万多人,反正归宋。这通神操作,彻底把人看傻了。

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4)

此时的辛弃疾,才刚刚过完23岁生日。这般年纪,遇到主帅被杀,从得知消息,挑选敢死队,夜袭敌军,生擒叛将,一气呵成,几乎单凭一己之力,劝服万人归降,有节奏,有章法,其过程惊心动魄。从张安国所在的济州衙门,到当时宋金边界的长江,中间隔着几百公里陆地,真不知道他老人家是怎么躲开金国骑兵的追杀,带着叛军头目活着跑回南宋。真乃神人。

辛弃疾儿女情长的另一面

辛弃疾留下的宋词大约820首,除了饱含国仇家恨的豪放词以外,也有很多长情婉约的词。

公元1166年,辛弃疾南归以后,在蔡州碰上了南归名士范邦彦,范邦彦有感于辛弃疾的人格魅力,将女儿范如玉嫁给了辛弃疾。当然,像辛弃疾这样“文能提笔,武可安邦”的大佬,自然倾慕者奇多。

从辛弃疾留下的宋词中,有大量内容提到。比如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青玉案.元夕》中出现的“那人”,正是指的范邦彦的女儿,范如玉。

春已归,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汉宫春 立春日》

这里的“美人”也是指,范如玉。

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旁人笑问。——《西江月·题阿卿影像》

词牌名和内容中,出现的“阿卿”,没有其它资料佐证,恐怕除了辛弃疾自己,谁也不知道是谁。

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松说梦些。——《鹧鸪天·困不成眠奈夜何》

这里的香香,和阿卿一样,不知出处。

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5)

豪放与婉约,不同词风,辛弃疾切换自如

辛弃疾以前,宋词的意境,以婉约思情居多。送别之情,闺中之情,都是婉约派词作的主要内容。从苏轼、辛弃疾开始,宋词增添了豪放风格,虽然豪放派是从苏轼开始,但辛弃疾的豪放程度,不管是从性格,还是从军经历上,比苏轼,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苏轼基础上发扬了豪放词风的气势如虹,而又不失婉约的楚楚动人和情感细腻。

说到辛弃疾的情感,除了如玉、卿卿等人,他对自己的铁哥们儿,陈亮的朋友情,令人羡慕。

陈亮是辛弃疾最好的朋友,和辛弃疾一样,陈亮也是出自名门之后,曾祖父在北宋末年,战死在抗金前线,政治态度上陈亮又力主抗金,反对苟合偏安。辛陈二人,有着太多的相似,相同的政治主张,相似的仕途经历,同样的文学爱好,诗词唱和,自然一见如故。

辛弃疾赋闲在江西,闲得发慌时,陈亮曾经专门从浙江跋山涉水去看他,这样的友情,可以透过一首“贺新郎“的词牌,双方的对应和词,一窥其兄弟情深。

辛弃疾为陈亮写的是,“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其词笔力雄厚,是首传世名词。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未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而陈亮收到辛弃疾的赠词以后,回的和词“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也是相当精彩,陈亮的和词中,沿用了辛弃疾的平仄原韵,还站在对方的角度,感悟所思,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往年之交,比喻天各一方,仍会彼此挂念,陈亮的和词顺着辛弃疾给出的基调,同样很有气势,犹如“龙共虎”,交相呼应。兄弟俩同样的爱好,同样的理想,同样的抱负,即使放在当世,也足够让人羡慕和动容。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

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

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

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

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6)

辛弃疾的豪放词,较之苏轼,更青出于蓝

辛弃疾作为南宋豪放派的大佬,后人喜欢将他与苏轼并称为“苏幸”,如果生活在今天,以辛弃疾的经历和信手拈来的文学功底,绝对是个超级网红。

论文,留下大作820首,洋洋洒洒,动辄下笔千言,豪放、婉约切换自如。

论武,单枪匹马取义端和尚首级,千军万马中,智擒张安国,眼皮都不眨一下,后来去湖南编练的飞虎军,战斗力极强。能文能武,无论哪一项,单拎出来,也足够他傲视群英。

或许正是因辛弃疾过于豪放刚猛,做事只关注结果,不求细节,所以才被南宋言官找到了攻击他的口实,说他结党营私,杀伐果断,花钱如流水~云云。

淳熙八年,辛弃疾从潭州知州被提拔为两浙西路提点刑狱,还没有上任,就遭到了监察御史王蔺的弹劾,一是说他在任湖南潭州知州期间,整顿地方的民兵武装“乡社”,过于跋扈。二是说他在湖南创建“飞虎军”时,采购马步军铠甲装备时,账目不清。三是地方任官救灾的过程中,欺凌上司。 言官王蔺的弹劾,总结起来,很吓人,罪名是“奸贪凶暴”、“虐害田里”、“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凭陵上司”。因为这一纸弹劾,让宋孝宗大怒,孝宗皇帝找辛弃疾对质,给他辩解的机会,可不知为何,辛弃疾没有辩解,结果不仅没能前去浙江上任,反而改道江西上饶,一闲就是10年。

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7)

辛弃疾被人膜拜,不在于文字技巧,更在于他坚守的“民族魂”

辛弃疾写过的词牌极多,从《西江月》的明月别枝,《鹧鸪天》的戏码台前,《水调歌头》的折尽武昌柳,再到《满江红》的落日苍茫,故土难回,流落异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经历,让他的词风整体上给人死后而已的豪放悲壮。

除了平仄押韵,灵活的文字技巧,其实大家更喜欢他神一般的经历和人格魅力,写景、抒情,把握词牌的惆怅。他从梦境追忆往事,感怀现实中的自己。数十年无可奈何之后的声嘶力竭,却看不到一点狂吼的样子,他没有怨天尤人,有的只是压抑,所以后人才对其倍感惋惜。

辛弃疾南归之后,一直在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担任安抚使,转运使一类的地方官职。长年打交道的从金戈铁马,变成了家长里短的治安整顿,收复失地的雄心勃勃,造成了强大的心里落差,除了他自己或许只有陈亮、范邦彦,等少数人才懂,辛弃疾或许不知道,正是因为他数十年执着的北伐激情,让他成为了我们的民族灵魂。他的前半生精彩,后半生心酸,或许用他的辛词,才能准确表达他的一生。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而今,却将万字平戎策,换的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