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写作方面主张(别把写作当成一件特殊的事)

叶圣陶写作方面主张(别把写作当成一件特殊的事)(1)

一提到写作,就让不少学生和家长头疼不已。学生头疼写什么,怎么写,如何把字数凑满;家长头疼孩子写的作文流水账、语言干巴巴、不够生动形象,总之与自己心中合格作文相差十万八千里,但自己又没办法辅导。

其实作文没我们想的那么难,著名的现代作家叶圣陶就在《怎样写作》一书中提到:为什么一让学生写作,就会听见学生说:“我没有意思,没有材料,拿起笔简直写不出什么来。”或者是:“今天又要作文了,真是讨厌。”其实这是学生对作文的一种误解,以为作文是学校生活中特殊的事,而且需离开自己的经验去想意思,去找材料,自己原有的经验好像不配作为意思,不配充当材料。

每次一写作文都需要现去搜寻材料也就是素材,然后再把搜寻到了材料短时间组合在一块,不说是小孩子就算是大人,写出来的文章也差强人意,给人拼凑之感。如此反复,作文写不好,学生心理的自我保护机制就会启动,觉得自己写不好作文肯定是作文太难了,自己不适合写作或者学语文。

其实孩子觉得写作难和家长前期的一些引导方式也有着一定关系,下面给大家看几种常遇到的家长错误的辅导模式。

一、大包大揽

聪聪现在即将升入小学三年级,但从孩子上三年级开始,父母就赶紧给孩子找了作文补习班,原因在于孩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写作文。但我和妈妈沟通时,妈妈这样说:“其实这事也怪我,聪聪上一年级的时候看图写话自己都能完成,但我发现孩子写得不是那么好,于是在他写的过程中我就会在旁边给他说怎么写,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二年级下学期,那段时间我工作特别忙,就没有时间辅导他,每次一写话他就不知道如何开头,必须要我给他起个头,或者口述给他才能完成,三年级写作依旧非常依赖我。”

聪聪妈妈的行为就是大包大揽型父母的代表,喜欢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写,更有甚者直接自己说什么让孩子写什么,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形成强烈的依赖性,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一写作就不知道如何写起。

二、放任不管

这是和“大包大揽”型父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一类父母通常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管孩子学习;另一种就是自己也不懂,不知道从何辅导起,有其心而无其力。琪琪妈妈就属于有其心而无其力的类型。

在一个周六晚上11点左右,我就接到了琪琪妈妈的电话,电话一接通琪琪妈妈就说她非常烦躁,为什么会烦躁就是因为琪琪从八点多开始写的作文写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一让她写作文她就问怎么写,而妈妈从小在语文这一块就不太好,也不知道怎么辅导,所以每次不是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就是只能在网上给她找一篇范文。下次一写作琪琪又出现同样的问题:“怎么写?”

琪琪妈妈这种放任不管,让孩子自己想办法或者在网上给她找范文的辅导方式,都是治标不治本,孩子每次只要一写作文,就会陷入怎么写的疑惑圈,而后又不得不绞尽脑汁去完成老师布置的这项艰巨任务。

叶圣陶写作方面主张(别把写作当成一件特殊的事)(2)

三、易喜易怒

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容易情绪化,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原因了。其实很多时候辅导孩子写作业鸡飞狗跳的情况是由父母情绪失控引起的,各位家长可以回想一下: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当孩子会用到某个出乎你意料的词语时,你会忍不住喜上眉梢,大赞孩子一番;但是当你怎么讲、怎么提示孩子都不明白时,就会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

宣萱妈妈就是容易情绪化家长的代表,萱萱上小学二年级,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孩子学习这一块,妈妈没少费心思,所有的事情全部都给孩子料理好,对孩子只有一个要求,好好学习。但也因妈妈把成绩这块看得太重,在孩子的学习上就会表现得易喜易怒。一次看图写话萱萱扣了0.5分,妈妈看了写的内容觉得很多成语和句子都用的非常好,于是很高兴,二话不说就给了孩子100块钱,让她自己买东西;但一次考试四幅图的写话,萱萱把中间一幅图漏了,被扣了10分,妈妈知道后,马上给孩子一顿暴揍。

这种易喜易怒的表现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多大好处,因为知道写得好会得到奖赏,写得不好会被惩罚,孩子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就会循规蹈矩的去写作,不敢创新。长期以往,孩子的作文就会成为我们口中没有新意的作文。

怎么辅导孩子写作文才是正确的方式呢?

孩子不会写作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叶圣陶老先生在《怎样写作》中给我们的建议吧!书中将写作方法分为“怎样获得完美的原料”和“怎样把原料写作成文字”两个步骤,具体实施的方法总结如下:

获取原料

原料也就是写作的素材,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一样,学生心中无素材,写什么、怎么写,这不是难为孩子吗?所以在孩子写作之前先教会孩子积累素材。素材的积累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生活素材

“写作离不开生活,你的生活有多充实,那你就会写出多充实的文字。”要想充实的生活,就要学会去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还有风景。

明明爸爸和妈妈工作很忙,经常加班,但是一有时间就会给孩子讲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和常用的事情,比如做一道清蒸鲈鱼,爸爸会告诉孩子要准备鲈鱼、葱、姜、辣椒还有蒸鱼豉油及各种调味料,在蒸鱼之前要先用料酒、姜片腌制鲈鱼几分钟,然后再放上葱丝上火蒸,蒸好之后要放上辣椒丝、葱丝、倒蒸鱼豉油,最后泼上热油即可完成。蒸鱼的这一过程对于大人来说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孩子是陌生的,而且一般而言孩子也不会仔细的去观察,但是经你的叙述引导,孩子在你做的过程中就会去留意,盐放多少,要蒸几分钟,鱼为什么改花刀,当他自己想尝试的时候家长也可放手让他去做,这样他就有了自己的真实体验。第一次做什么,成功的喜悦,糟糕的什么素材也就有了。

叶圣陶写作方面主张(别把写作当成一件特殊的事)(3)

2、书本素材

为什么学习语文会一再的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因为阅读能够增加孩子的知识面,能够提升他的理解能力,为他的写作积累一定的素材。

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孩子做笔记和摘抄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写下来,当自己要用的时候才能够迅速找到,这样也有利于加深自己对书本的理解。比如遇到名人名言、好词好句、名人传记统统都可以写下来。这样写勤奋好学你能想到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写坚持不懈你能想到海伦凯勒、保尔、居里夫人或者是高尔基,总之多读书,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作文素材不是问题。

3、热点素材

现在很多考试都容易出现材料作文或者半命题作文,这一类作文的很多材料都是某一段时间出现的一些热点,让你从中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创作。所以家长平时看到的一些热点问题可以和孩子讨论,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观点论述的过程中要有理有据,没有的话要培养孩子查资料去论证自己观点的习惯。这样把有理有据当成自己平时说话的习惯,当孩子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无逻辑的情况了,面对一些材料,也能迅速提取出中心思想,并展开叙述。

转述原料

素材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将积累的素材转化为文字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决定了这篇文章的质量,也决定了这些素材是否用得恰当、给文章起到添彩的作用而不是画蛇添足。想要转述好原料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的语言习惯

正确的语言习惯就是指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不走样,不违背语言的规律。

有些孩子看到某样东西,或者某本书,心中感概良多,但是当他自己叙述出来的时候就变了味,前沿不搭后调,让人听了一头雾水,这就是语言习惯不正确造成的。还有一种情况,家长可以找自家孩子测试一下,看完一本书让其复述主要内容,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用然后或者接着、但是之类进行句子连接,除此之外你听不到其它的连接词。

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正确的语言习惯,当孩子用到两个相近的词时,让其对比用哪一个会更好,为什么?这一训练也有助于孩子赏析古诗和做阅读,如某一个词是否可以删除或者换成另一个词,这一类题都需要对词汇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除此之外,当遇到下一句话和上一句话连接需用专词时,该用哪个用哪个,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如转折那就是“然而”或者“但是”,表假设就是“如果”,表因果就是“因为所以”,切勿张冠李戴。

2、勤加练习

作文想要出效果,就是“三分天赋七分练习”,只有看得多了、练得多了,才能“下笔如有神”。平时如果光靠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肯定是不够的,自己也要找一些题目练习,一些自己想写的题目练习,比如说看了一本书你的读书感悟、看了名人传记,你有哪些启发,或者科学课老师让做的实验你有哪些收获等。

像今年小学三年级下半学期,老师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养蚕的作业,自己孵化、采摘桑叶,观察记录蚕宝宝的计划,这个养蚕的经历就可以作为孩子自己想写的题目、观察蚕宝宝、破茧成蝶、收获等等。

3、学会修改

第一遍写好文章时,初读可能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但是让他人读或自己过几天再读,文章的弊病马上就显露出来了。所以写完文章后不要急于舒一口气,感觉自己大功告成,然后火急火燎的将自己的作文束之高阁,不再拜读。一定要学会读自己的文章,发现不对及时修改,该删减就删减,该添加就添加,一直改到自己挑不出毛病了那才可以。鲁迅就曾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老舍也分享过自己的写作窍门:”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叶圣陶写作方面主张(别把写作当成一件特殊的事)(4)

大文豪大作家写作都避免不了一改再改,所以我们想要自己的文章越来越好,除了不断输入(收集素材)、输出(转化素材)还要学会反复修改。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