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海豪情中的感情(那些猪笼里的故事)
作者:咖啡里的云
声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相较于第一部,《义海豪情》增加了很多抗日的内容,也增加了故事的宽度和格局。
但说它是抗日剧,并不全面,说它是历史剧,又不合理。
它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示了抗日战争前到内战爆发这段历史中一群小人物的辛酸史,九姑娘除外。
九姑娘是这部剧的主角,义海的巾帼所在,也只有她不算是角色里的小人物。
以往的抗日题材中,很多正面的刻画,战争场景的刻画,历史的工笔画。
而在《义海》中,没有抗日神剧的色彩,没有手撕鬼子和战争的大场面。
它有的,只是日本侵占广州时百姓们的愁情满面,是sha了日寇时的慷慨激昂,还有其中的妥协低头、斗智斗勇,更多展现的是时局下小人物的风雨飘摇。
当广州沦陷,管你是腰缠万贯还是穷困潦倒,你要做的事就是见到日本人要鞠躬脱帽,就是要留着“支那人的jian命”坚持到胜利的那天。
那是个屈辱的时代,那是个绝望的时代,那是个女人准备好贞操,富人准备好粮饷,神枪手准备好决斗,啥都没有的准备去si的时代。
《义海》以动乱年代惶惶不安的人性为引子,用它独特的历史魅力,将繁华背后的无尽苍凉又豪气万千呈现在观众面前。
战争气息来源于头顶一次又一次的飞机轰炸,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胁迫,和集中营里人性泯灭的片段。
惊慌、害怕、无奈、痛恨、苦中作乐......众生相是沦陷城市下的市民最真实的样子。
战争的悲哀,时代的无奈,八年抗战期间百姓生灵涂炭水深火热的生活体现地淋漓尽致。
它让我们看到在战争年代,一群无名之辈是怎样在战争的铁蹄之下艰难存活的。
你能从剧中感受到民国时期鸦片横行时族人的悲哀,感受到九姑娘痛恨鸦片付诸一炬时的痛快,感受到被日本侵略时每个普通人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感受到战争时期大家对和平的渴望,感受到战争胜利时每个人的扬眉吐气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这世上,总有一些东西,它不会因为岁月的蹉跎而变质,不会因为世事的变迁而淡漠。
你问我这种东西是什么,我会想到一个地方,它的名字叫“猪笼里”。
那是一栋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民居。
但就是那里,外界的兵荒马乱没有拖垮它,政治斗争的血雨腥风没有摧毁它,满街的鸦片也没有侵染它,十级的台风只能让这里更加显得温暖。
猪笼里形形色色小人物之间的相处诙谐幽默,到抗战爆发后又五味杂陈,整个故事充分显示了张弛有度的节奏感。
猪笼里的人情世故描绘地极好,让观众跟着感受人性善恶的交织与悲欢离合。
住在猪笼里的人们,他们中没有将军,没有文人,没有政要,就是几个穷警察带着个病妹妹,一个包租婆带着个儿子,一个医生带着个老婆,一个剃头的......
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亦没有惊世骇俗的本事,过得也好似一杯白开水般半咸不淡的小生活。
只是,缘分将他们聚到了一起,让一起吃住,一起谈笑,那里甚至没有一样新家具,墙皮都老得直掉渣。
虽然他们非亲非故,却在苦难中相互扶持、不离不弃,那种豪情、义气照耀出人性真实、光辉的一面。
在猪笼里,或许你的私人空间只有一张床,但这并不妨碍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屋子里也充满阳光。
无论外面多么纷繁复杂,猪笼里却总是能屏蔽一切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那里的人们是卑微的,但他们的内心却是无比强大的。
那里是住客们的天堂,人们随时整装待发,将正义、热情和善良洒向周围每一户街坊邻居。
如果没有战争,大家会一直这样安乐着。
但是生活强迫他们成长,命运逼迫他们互助互爱挣扎求存。
在日本将要进军广州的时候,在猪笼里战前最后一次宴席上,有些微醺的九姑娘,端着酒杯,对大家吟诵了一句虽然耳熟能详却意味深长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竟然成为人们在那段最为黑暗、最为困难的时期,硬撑下去的动力。
想起一句话:
房子不是家,有爱才有家。
猪笼里无疑是《义海》中最温暖的港湾,大炮没有将其炸成废墟,胜利队的邪恶在这里终止,日军两次侵入此地却未伤害任何人。
猪笼里的人们并没有什么财富,每个人的积蓄也仅够糊口而已。
但是在那里,大家睡得舒心、笑得开心,一个人有了困难,每个人都会伸出友爱的手。
有很多钱的人不是富人,能够帮助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奸诈的梁非凡从没有踏入猪笼里的大门,这就是为什么穷凶极恶的小日本也没能拆散这个大家庭。
这就是为什么晴晴生命的最后时刻看到“猪笼里”三个大字的时候,才安然闭上了眼睛。
这就是九姑娘作为那样风光无限的黑社会大姐大,在最需要支持,最需要安静的时候却总是想到猪笼里。
在那里,九姑娘这种角色的人物也可以和最底层的平头百姓家长里短,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我想,只有在这里,九姑娘才能找到家的感觉。
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个“猪笼里”,一个相亲相爱的家,它是你心灵最自然的归宿。
猪笼里除了贫穷,还有难能可贵的“爱”。
战乱年代的世间是否真有“猪笼里”?还是编剧对它的一种现代期许?
如果真有,理应珍惜;若是期许,更应努力。
整片中从未出现过政党,也未出现过政治。
唯一讲出爱国字眼的人是猪笼里的黄绿。
虽然在《义海》的整条故事线中,与日本人周旋只是其中一个段落。
然而,剧中塑造给了我们一个不同于其他抗日题材电视剧的视角——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去看中国人上个世纪最大的那场悲剧。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黄绿。
当他带着老婆出门被日本人打耳光打得肿成西瓜,还要昧着真心向侵略者低头,因为普通人无力反抗。
黄绿,这个嘴上最恨日本人的江湖游医,但当日本人真正欺负到他头上的时候,还是只能选择隐忍,进而逃避,这才是一个普通百姓对于战争,最现实的反应。
虽然他嘴上也说着倘若年轻十岁就去参加游击队打鬼子,但毕竟没法年轻。
隐忍、逃避、无助地等待、敏感地期盼,这就是黄绿在战争中,在国仇家恨中能做的所有事情了。
当战争真的降临,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能做的真的比黄绿更多吗?
而当我看到刘醒第一次伪装进入集中营,然后逼那个日本军人说汉语的时候,仿佛那才是希望。
心里的痛快感巴不得自己也冲上去踢两脚。
你们要尽量保护好自己的命,因为你们对以后国家重建都有重要的作用。
这句话很简单,但是我印象很深。
对于一个从前只是个小警察,每天为生计忧愁的人来说,他能够说出这句话,这是一个改变,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改变了一个百姓,甚至让他懂得爱国。
所以我们深刻地敬佩那些在前线作战的人,那些潜伏者。
普通百姓在战乱中想的是如何脱身,如何继续生存;而他们想着的是天下苍生,置自己的性命于风险中。
他们是最有勇气最有理想的人,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因为有他们。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
如今宝贵的和平是无数先人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如今国家的强大是前人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换来的。
剧中穿插了好几种感情,小到寻常的邻里情,大到必胜的爱国情。
战争带给人们的苦痛太多了,所有的影视剧,也不过展现的是那些惨状的冰山一角。
猪笼里的人们,挨过了八年抗战,一个都没有少地活下来了,却在动乱的内战,各散东西。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
当人们历尽世事,所有人都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地再一次相聚在猪笼里的时候,望着墙上悬挂着的当年的照片,想起当年说下的话语,无尽的感伤,涌上心头。
但就像刘醒说的:
这么大班人曾经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就这份回忆,已经比很多人幸福。
在这个什么都可以信手拈来的当代,猪笼里那样的一份天长地久的情谊,真心让人感慨和向往。
面对早已千疮百孔的现实,《义海》毫不夸张地说算得上一部可以拯救人心的剧,只要你有心,你用心。
当离别三十年后,重归故土的九姑娘在当年的猪笼里门口认出了排骨仔的身影,颤颤巍巍地叫了一声“排骨”。
你怎么能够相信,这就是当年拿起枪都会紧张得哆嗦地人见人欺的排骨,你怎么能够相信那就是当年威风八面、令人胆寒的九姑娘。
重逢的喜悦洗去了一切世间尘埃。
人可以征服一切,但却不能征服岁月,那是一种饱经沧桑之后的宁静超脱,那才是人性中最本源的东西。
三十年过去了,昨天黑暗的旧社会早已经变成改革开放的新社会,然而猪笼里还是那个猪笼里,当年一起同甘共苦的人们又纷纷的从四面八方搬了回来。
所有的人都老了,只有相框里晴晴的画像依然眉目如画、巧笑倩兮。
九姑娘端详着照片里年轻的故人和自己,曾经的青春与如今的老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排骨缓缓叙述着刘醒这些年的经历,将所有的惊心动魄用最平淡的语调轻松带过,又是一个强烈的对比。
那些花花绿绿的嘉许状绝不多余,它是要告诉我们刘醒本可以有大好前程,而不是因为现实惨淡才沉溺旧梦。
猪笼里,榕树头,一样的景致如画,一样的绿树吹沙。
当远处传来那个牵挂半生的男人熟悉的声音,九姑娘仿佛瞬间找回了失去的青春。
此刻,凝视着他的背影,不需要多余的语言,只需要走过去,轻轻地喊出他的名字。
漫长岁月,辽阔海峡,可以隔绝距离,隔绝音讯,隔绝生死,却隔绝不了那份熟悉和默契。
若得君心似我心,所有的等待也都有了价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TVB煽情从不怕过,这么简单一句,试想起来,谁又没有这个心愿。
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郑重承诺,不仅仅是刘醒和九姑娘之间的,也是猪笼里街坊邻里之间的,亦是你的,我的。
~未完待续~
(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咖啡里的云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诉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温暖和深情
推荐阅读:《义海豪情》:这世上,什么样的爱叫纯洁?未必初恋才纯洁
《巾帼枭雄》:不完美的结局,却是“完美”的落幕
闪亮佳人和落魄才子的故事——《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之小蝶和家豪
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金枝欲孽》之钮钴禄•如玥
《火舞黄沙》∣因果轮回,玉莹欠孙白杨的,计明凤都还给了阎万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