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从父母修养谈起(少说教多倾听父母练好这一招)

文/笑雪育儿思考

每次下午放学接娃,儿子都会和同班一个叫晨晨的孩子结伴同行。

路上,晨晨妈妈问我,“你娃跟你说学校的事吗?”

我说,“说呀,我儿子每天都会把学校里发生的事说给我听呢,当然他也是有所选择的,挨批评的事可能就不说了。”

晨晨妈妈愁眉苦脸地说,“我娃啥都不说。”

像晨晨妈妈这种苦恼,不知道你们有吗?其实我觉得,孩子放学回来不爱跟父母沟通交流学校里的事情,与我们的沟通方式有很大关系,尤其是父母总是主导、询问的聊天,那多半是无效沟通,孩子肯定啥也不想说。

家庭教育从父母修养谈起(少说教多倾听父母练好这一招)(1)

我也是在多次碰壁后才发现的这条育儿真理:父母要少说教多倾听,才能打开娃的话匣子。

01父母要少说教

少说教,意思是当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也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

例如孩子回家说,“今天班长打我了。”

妈妈一听就急了,“那你是不是又犯错了?你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还是下课乱跑了?班长为什么只打你不打别人?……”

咄咄逼人的语气,一下子就让孩子丧失了分享欲,甚至下次再有这样的事,都不敢说了,是啊,有啥好说的,说了不可避免就是一顿啰嗦的指责。

家庭教育从父母修养谈起(少说教多倾听父母练好这一招)(2)

而且,在这个时候,往往是父母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在他耳边的都是噪音,所以说是“无效沟通”。

作为父母,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其实主要就是倾听,倾听的过程中要专注,用心,要对孩子有简单的回应,有简单的反馈,不要急于反驳,也不要敷衍了事,更不要随意打断,这样孩子才会有诉说的欲望。

另外,还要做到共情,也就是从孩子的角度来感受他为什么那样想、那样说、那样做,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理解和温暖,而不是伺机反驳,更不是挖苦指责。

所以,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父母沟通学校的事、心里的秘密,父母应该扪心自问,你是不是一直在说教而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地听孩子说话,没有认真对待与孩子的沟通?一开口就是在拿道理来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从父母修养谈起(少说教多倾听父母练好这一招)(3)

02父母要多倾听孩子

大人物任弼时被称为最善于倾听和采纳正确意见的人,就是因为他在与别人的谈话中,从不随意制止别人发言,总是以冷静的头脑和说服的精神进行解释,启发教育。

大人物尚且如此,我们为人父母者更要做到学会倾听孩子讲话,这样才能让孩子多倾诉,通过孩子的描述来了解孩子身边的大事小事,在倾听的过程中,一方面会让孩子感觉到被父母尊重,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彼此感情,使得亲子关系更融洽。

那么,倾听孩子说话,除了前面讲得“不要急于反驳、不要敷衍了事、不要随意打断”之外,还要注意这些——

家庭教育从父母修养谈起(少说教多倾听父母练好这一招)(4)

第一,要有耐心来倾听孩子讲话。

由于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语句条理性较差,有时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时候就需要父母耐心等待孩子把话说完,然后再把“零散”的东西拼凑起来,从而准确理解孩子要表达的意思。

第二,倾听时要注意情感沟通。

倾听孩子说话,不是说父母就一言不发,只听不说,而是也要恰当回应,进行情感沟通。例如我们也可以跟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有了“共情”,孩子也才能学会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且还能拉近亲子之间的心理距离。

家庭教育从父母修养谈起(少说教多倾听父母练好这一招)(5)

第三,父母倾听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作为成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感受到压力和烦躁,此时又听到孩子的“糟心事”,就难免会控制不住情绪,把孩子变成自己的“出气筒”,这是非常不妥的行为。

另外,父母也不要对孩子的错误重翻旧账,而是把错误、后果和以后怎么办讲清楚,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把事情讲明白,从而亲子之间达成共识。

第四,通过倾听来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讲的事情无非两类,一类是好的事情,一类是不开心的事情。在孩子倾诉不开心的事情时,我们在倾听的同时,也要进行启发式询问,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孩子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生字听写出现多处错误,再或者与同桌发生矛盾等问题,父母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认真倾听

家庭教育从父母修养谈起(少说教多倾听父母练好这一招)(6)

第二步是询问目标。比如在数学方面要多做题以提升计算能力,下次数学测验,错题减少2-5道等。或者语文学过的生字都会默写出来。

第三步就是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可以让孩子自己先来总结,怎样才能达到想实现的目标?

刚开始可能孩子也不知道,慢慢地就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这也让孩子自我总结、自我进步的过程。

完成这三步后,孩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就非常清晰了,而且,当孩子发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情绪也会转变,我们最后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将计划落实到行动中。

最终,通过倾听孩子的心声,既让孩子的不快情绪得到宣泄,还帮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之道,可谓一举两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