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寺里的主要景点名称有哪些呢(别忘了赏玩两座御诗碑亭)
到扬州游玩,“瘦大个”是必到之处。“瘦”是瘦西湖,“个”为个园。“大”便是大明寺了。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北蜀冈之上,古扬州最高的地方。
大明寺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寺院以年号命名,是驰名中外的古刹。然而,大明寺与其他一般寺庙不同,它不仅仅是一座寺庙,还有一座西园,具南北风范,是典型的扬州园林风格。
大明寺,淮东第一观
游玩大明寺,先将历史退回到北宋庆历年间。当时名满天下的欧阳修,出任扬州太守。他干了一件大事,修建平山堂,并且留下“远山来与此堂平”的佳话。
他的学生苏轼出任扬州太守后,为纪念恩师欧阳修,特意在平山堂稍后位置建设了“谷林堂”,名字来自自己诗的集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师生二人在扬州蜀岗留下了平山堂和谷林堂,多美好的文人佳话。
美好的故事,总是令人向往。平常文人有这样的想法,帝王将相亦有同样的情怀。历史的车轮转到了清朝。马背上的民族扛枪携箭抢来汉人江山,所以安抚是立国之初重要的事情。康乾爷孙多次下江南,便是其中手段之一。
扬州,自古就是“江南佳丽地”,风光秀美景色迷人。康熙乾隆爷孙多次下江南,没次都到扬州转悠一圈。瓜洲、汊河、高旻寺、御码头和西园等处,无不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到扬州,不仅打卡,还留诗。文字的恒久魅力,随着时间味道更好。
旧馆里可看“远山来与此堂平”
大明寺西园,恰巧用两代帝王的诗,并有诗碑保护。在西园假山东侧的石道坡顶上,是康熙帝御碑亭。这是个四方形的亭子,三面墙镂空,装饰了扇面形花窗。这样的亭,扬州不多见。
亭子朝东的墙上,镶嵌着高一百五十五、宽七十五厘米的诗碑。诗内容“题《灵隐》:“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羽卫闲来往,非同问法过。”
不得不说,清朝皇帝们为了家国天下,真的拼了。他们的书法和汉学修养,真的很高。康熙御碑上的书法,既灵秀工整,又俊逸洒脱,比乾隆水平高。他充分接受了其父亲顺治帝建立的统治策略,笼络汉人的心,从文化开始。
扬州大明寺,精心保护了一首康熙帝写“杭州灵隐寺”的诗,很有意思。该诗写于康熙二十八年,为康熙帝第二次南巡时从杭州回北京路经扬州时手书。至于为什么这首吟咏灵隐寺的诗,会留在扬州,有不同的说法。最被接受的一种,大体如下:
康熙《灵隐》诗
据传,康熙帝写下这首诗,便赏给了扬州知府高承爵,因为高承爵一路保驾护驾功劳卓著。送首诗,比一堆银子效果好。这便是文化的功能。后来高承爵升官进爵,升为江苏按察使,该与当年功劳有关,又或许与他名字起得好相关。为感谢扬州,高承爵在大明寺西园,为康熙帝赐诗立碑建亭。
距离康熙诗碑亭不远,是“天下第五泉”碑刻和第五泉井。往上走一点,是保护完好的乾隆诗碑亭。乾隆诗碑亭,有三首诗。众所周知,乾隆是历代帝王中最喜欢写诗、留诗最多的人。他一辈子共写下四万多首诗,比《全唐诗》还多。平山堂有他三首诗,不奇怪。
石碑东西排列,跨度十一年。从四十岁的意气风发,到五十一岁的年富力强。导游一般不这样介绍。导游词这样说:三首诗,代表了乾隆青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时段。偏颇了。四十到五十,属于同一年龄段。而书法表现,多了十多年练习,更加老练温润罢了。
最东边诗碑,是乾隆第一次南巡时所写:“梅花才放为春寒,果见淮东第一观。馥郁清风来月牖,枝枝画意入云栏。蜀冈可是希吴苑,永叔何曾逊谢安。更喜翠峰余积雪,平章春色助清欢。”
乾隆诗碑亭
扬州最美,不过“烟花三月”。乾隆帝在仲春时节,第一次南巡来到了扬州,他心中有没有泛起过“扬州十日”的血流成河?不清楚。诗中,表达见到“淮东第一观”的大明寺,喜悦难忍的心情。题写《扬州平山堂》为誌。
最西边的诗碑,是第二次南巡到扬州所写,第二首《平山堂》诗:“西寺西头松竹深,欧阳旧迹试游寻。江南山色秀无尽,二月韶光美不禁。四字檐端垂圣藻,千秋座右揭官箴。春巡处处前徽仰,到此尤廑吁俊心。”
时间过了六年,季节差不多。一样的景,不一样的心情和岁月。诗中赞美景色,感受时光。今人在春光烂漫之时游玩大明寺,一样能感受这样的景,这样的情。“年年岁岁花相似”!
中间诗碑,是乾隆帝《四月朔日游平山堂》诗。这是他第三次南巡,五十一岁。“画舫轻移邗水滨,人思六一重游巡。阴阴叶色近迎夏,衮衮花光昨饯春。巧法底须夸激水,淳风惟是惭头薪。江南山可平筵望,望岂因山因忆民。”
一对鹤的生死爱情
相比前两首,这首诗似乎情感升华了,多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一次到扬州的时间,比前两次晚一点,春末夏初了吧。
大明寺西园,有有故事的“鹤冢”,有有传说的石涛墓,有欧阳修苏东坡师生的彼此成就,有天下闻名的“天下第五泉”。假如到大明寺只是拜佛烧香,可惜了。我等土著,有时候进入寺院后,直接拐进西园。不为其它,就为看看康熙乾隆的诗碑。
冬春天的腊梅红梅,用不一样的香气,环绕诗碑亭。坐在石凳上,感受扬州独有的“扬州慢”之慢,赏玩清高宗曾经的壮怀逸兴。他的诗,现在被诟病很多。然而,虽然乾隆缺少“蓬莱文章建安骨”的才情,能落笔成诗,已然不容易!越来越依靠键盘的我们,断无可能达到乾隆书法的娴熟、流畅和潇洒。那是多少年不间断练习的产物。
顺坡而下,到放生池中间的第五泉泉眼,打一桶泉水交于店家烹煮。这里与坡上的井,属于同一口泉。要一杯平山茶,用五泉水泡了细品,不输于当年乾隆帝游玩的情志吧。
西园假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