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养老的利弊分析(养老院花费2年翻3倍)

养老院养老的利弊分析(养老院花费2年翻3倍)(1)

中国的平均寿命,不断上升。

90年是68岁,20年是77岁,而50年据说要超过85岁。

大家寿命都在上涨,中国却陷入了新的困局。

那就是低龄老人养高龄老人

有些人支撑不住。

去年11月,爆出轰动一时的榆林埋母案。

58岁的儿子把79岁的瘫痪母亲,推入废弃坟坑!

大家尽可以站在道德高点,痛骂儿子禽兽不如。

60岁子女背负80岁失能父母的场景,已经成为普遍困境。

小老人”无力给“生病的老老人”看护照料,

养老院成为唯一选择。

但养老院每年的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养老院养老的利弊分析(养老院花费2年翻3倍)(2)

他的涨价幅度,有多惊人?

40岁已存120万,能够养老自由吗?

下面我们来算算~

养老院花费2年翻3倍,13万变34万!

养老院花费上涨有多快?

《经济学家茶座》,曾记录过1个典型案例~

已经70岁的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朱玲,

给父母养老时,遇到了个涨价大难题!

养老院养老的利弊分析(养老院花费2年翻3倍)(3)

“小老人”朱玲排队2年,

终于将父母送入了位于河北燕郊的“心仪”养老院。

可过了2年后,她不得不被价格“劝退”!

因为老人每年需要的钱节节高,

仅2年就从12多万变近34万!

第1年,父母住双人间,

全年住房 护理花费约12.3万,还符合预算。

可后面1年,父母经过疾病,健康水平下降。

父亲穿鞋袜需要一些帮助,改住单人间。

母亲疾病后,需要一些护理,2人在养老院的费用就比头年翻倍了

等到2018年,她再来续约,父亲被评级为“专护级”,

护理费用水涨船高啊~

哪怕经过优惠,一年也要337440元,约34万

好家伙!

短短的2年多,养老院的住房 护理这2项费用,

上涨了近3倍

只因为父母失能加剧,护理费用顶破天~

这也让哆啦反思,

怎么样的养老金方案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状况

不至于事到临头,没钱花?

养老院养老的利弊分析(养老院花费2年翻3倍)(4)

最佳养老金方案:高灵活 领到老!

以前,我推荐的养老金,一般有2类型。

1、养老年金险

2、增额终身寿

这两种产品各有优劣。

每年固定领取的养老年金险灵活性有限

像上文这种花钱量突然猛增的情况,只能白瞪眼了~

而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取钱的增额终身寿

可能85岁不到就被大家领完了

后面10年没钱用!

如何同时兼顾灵活性和活到老领到老?

哆啦想出个招儿。

可以同时配置养老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

如此既满足了资金灵活性,又能活到老领到老。

我想了2个方案~

方案一:如意享七金版年金 琴童尊享增额终身寿

在65岁-80多岁,琴童尊享,提供灵活养老金。

而如意享七金版,保障活到老领到老。

方案二:横琴臻享一生年金 琴童尊享增额终身寿

65岁-100岁,京福颐年提供稳定的养老金。

而琴童尊享,在手头紧时开始领取。

具体方案怎么配置呢?

下面来看~

养老院养老的利弊分析(养老院花费2年翻3倍)(5)

40岁已存120万,够养老自由吗?

我的朋友大雄,今年40岁

已经准备好120万养老钱,打算分3年缴费,65岁开始退休

我们就通过他,看看谁领的钱更多!

方案一:60万如意享七金版 60万琴童尊享

缴费与领取情况,如下图所示:

养老院养老的利弊分析(养老院花费2年翻3倍)(6)

如图,大雄65-82岁,琴童尊享每年退保10万。

他在65岁-100岁期间,

每年领取的养老金超过10万

85岁累计领取约309万

95岁累计领取约473万

100岁累计领取约607万

·

方案二:90万横琴臻享一生 30万琴童尊享

缴费与领取情况,如下图所示:

养老院养老的利弊分析(养老院花费2年翻3倍)(7)

如图,大雄65-82岁,琴童尊享每年退保10万。

他在65岁-100岁期间,

每年领取的养老金超过10万

85岁累计领取约349万

95岁累计领取约473万

100岁累计领取约534万

两个方案中,

琴童尊享的具体领取方式,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调整。

以此实现养老金使用的自由性~

而如意享七金版、横琴臻享一生这两款年金,

除了固定领取,还一直有现金价值

关键时候都可以退保取现

如果一般人,想要前期领取更多钱,可以选择方案二

如果长寿一族,想要后期领取更多钱,可以选择方案一

总结

总体而言,

40岁的大雄这120万养老钱。

如果作为生活费够用

但想进高端养老院、要护理,

还得另外准备资金。

大家如果想算下其他年金 增额寿的组合方式,

都可以@保之道私信我配置~

大多数人觉得:保险条款像天书一样,晦涩难懂,稍不留神就会踩坑;

我用10年的实操经验整理了一份攻略,内含:《社保攻略》、《理财干货》、《保险科普》、《避坑指南》等;

关注@保之道,每天收获最硬核的保险干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